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6-05孙宏刘凯蔡国锋尚莉莉全爱君李冀
孙宏,刘凯,蔡国锋,尚莉莉,全爱君,李冀*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
心绞痛(Angina pectons)[1]是由胸部不适或疼痛症状组成的临床综合征,通常与冠状动脉异常导致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有关,主要是由于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或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也可两者并存。心绞痛可分为慢性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归入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学认为,心绞痛当归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隐痛,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发病凶险,病情进展迅速。笔者将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与血府逐瘀汤相结合,观察对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我院学术伦理委员会认可未违背伦理道德,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男女不限,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血府逐瘀汤组和针刺协同组,每组20例。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既往史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每天至少发作1~3次,每次疼痛时间持续至少5 min,在进行轻微的体力活动时会诱发心绞痛的发作。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参照标准,症状符合: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男女不限,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发作,每天至少发作1~3次,每次疼痛时间持续至少5 min。
1.4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疾病,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确评判效果,过敏体质患者,或对中药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均治疗2周,治疗期间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1.5.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硝酸酯类(静脉输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次20 mg+0.9%NaCl,每日1次静脉输液)、拜阿司匹灵100 mg,每日1次口服。
1.5.2 血府逐瘀汤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组方:川芎15 g,桃仁20 g,红花10 g,赤芍10 g,柴胡15 g,桔梗10 g,枳壳10 g,牛膝10 g,当归20 g,生地黄20 g,甘草片15 g。每日1剂,水煎煮,口服,每次150 mL,早饭前晚饭后温服。
1.5.3 针刺协同组
在血府逐瘀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
1.5.3.1 穴位选取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双侧内关、曲泽)。
1.5.3.2 主要仪器及设备
采用“华佗牌”针灸针(0.35 mm×4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用75%医用酒精进行针刺前常规消毒,电针仪选用常州英迪KWD808型脉冲针灸治疗仪,选择连续波,同侧内关、曲泽分别连接电极。每次30 min,每周一至周五每日2次针刺,周六和周日每日1次,每次持续30 min,持续2周。
1.6 指标观察
1.6.1 动态心电图
采用北京迪姆有限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机器记录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采用动态心电图自带分析软件,DMS动态分析软件进行图形分析,记录患者心率、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总负荷,进行统计分析。
1.6.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稳定时的一般状态、躯体受限程度等。分数与机能状态及生存质量成正相关。
1.6.3 血清中CTnI、CTnT、BNP的情况
利用全生化自动分析仪,对患者进行采血化验,静脉采血后检测血清中cTnI、cTnT、BNP变化情况。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Holter结果比较
各组患者就动态心电图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的变化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血府逐瘀汤组和针刺协同组治疗后心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及缺血总负荷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针刺协同组优于血府逐瘀汤组,说明针刺协同组患者经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比较,#P<0.01。
2.2 各组SAQ量表评分比较
各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针刺协同组及血府逐瘀汤组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疾病认知程度血府逐瘀汤组及针刺协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各组SAQ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cTnI、cTnT、BNP比较
各组cTnI、cTnT、BNP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针刺协同组、血府逐瘀汤组cTnI、cTnT、BNP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针刺协同组与血府逐瘀汤组cTnI、cTnT、BN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4。
表4 各组cTnI、cTnI、BNP治疗前、治疗后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作专篇论述,且早在《素问·缪刺论》有“猝心痛”“厥心痛”之称。《素问·厥论》把病情严重并迅速造成死亡者,称为“真心痛”,“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曰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可见病情凶险及其严重程度。
而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病治法为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组治之。血府逐瘀汤中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栝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黄补养阴血。临床观察显示该方能够改善胸痹心痛病患者心脏功能[2]。药理研究表明[2-4],红花内主要的苷类成分及红花黄色素能改善血液循环,延长APTT,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5-6]。
《灵枢·经脉》云:“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取之两筋间也。”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针刺内关穴可通过阻滞内质网应激作用发挥MIRI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有关[7]。电针预处理能降低MIRI大鼠“内关”穴区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与TLR4信号通路有关,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8]。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稳定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电稳定性,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心绞痛疼痛症状[9],而回避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副作用[10]。从古籍记载到现代文献[11-13],均充分证明了经脉与脏腑之间特异的联系,并结合现代医学细胞分子学等微观知识阐释心包经与心相关的内在机制,使得经络学说这一宏观整体概念具体化,能够更为具体的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因而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病的效果显著,能够为胸痹病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