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的“永好”:永远做一个好人主义者
2019-06-04
幸运的刘永好,有新希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群星闪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当中,刘永好大概是最幸运的人之一,他创下了多个无法被超越的第一:
1982年,四兄弟下海创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民营企业之一;
1993年10月,他成为全国工商联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出身的副主席。
1994年3月,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局批注核准,成为全国首家无地名私营企业集团公司。
1994年,《福布斯》首次公布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刘永好四兄弟被评为第一。
1995年,希望集团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一位。
刘永好还是“光彩事业”的首倡者和主要发起人之一,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资本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刘永好四兄弟上世纪80年初创业,他是老小,最早提出要申报集团公司。四兄弟在1995年前后开始各自发展,刘永好这一块叫新希望。新希望旗下的农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民企“第一股”(000876. SZ,后更名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投资了第一家饲料厂,成为最早“走出去”的民企之一。
这些都是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新希望依然生生不息,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分/子公司,员工近7万人,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实体领域主要包括:食品与现代农业、乳业与快消品、房产与基建、化工与能源。
金融领域主要包括:基金与资产管理、TMT、医疗与健康、旅游。新希望是最早投资金融的民企,投了民生银行、民生人寿、中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华创证券、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希望金融、农村担保公司普惠农生、新希望(天津)商业保理公司等等。
新希望的主导产业是现代农业与食品,这是A面。B面则是以年轻化、产融一体化、国际化、创新与科技化为引擎,持续关注、投资、运营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性的新兴行业。
无论A面B面,各板块的领军者主要是70后、80后,视野开阔,敢闯敢试。而年近七旬的刘永好则虚怀若谷,创造平台与机制,整合连接优质资源,运筹帷幄,进取平衡。
传家的兩个原则
一是“对小孩来讲,从小要吃苦”。二是“全家都要有善心、公德心”。 20多年来新希望在“光彩事业”中的投资已经有60亿。刘永好说,做公益非常重要,有人说很花时间,没什么收益。其实收益太大了,能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培育关爱之心。无论“光明行”还是“金种子”,都要联系别人,号召和动员,这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家里每个人都做一些公益的事,没有一个人例外,关爱,尊重,参与,同时也培养组织意识。
传家的价值来源是什么?在刘永好看来,确实和其父母有关。
刘永好父亲是1938年冒着生命危险入党的老GCD员,参加了重庆抗日救国运动。母亲是黄埔军校战地医院的学员。由于白色恐怖,上级牺牲,父亲和党组织断线,算是脱党了,解放后作为党外人士参加了民盟,在“文革”中被打倒,在牛棚劳动。刘永好常常去看望父亲,父亲的工作就是放牛,茅草房外面都是草和牛。草里铺个地铺,就在那里住,每天睡觉第一个大任务就是消灭蚊子,这是个技术活,晚上还不敢点煤油灯,怕把草房烧着了。
就是那么困难的日子,刘永好父亲仍然相信国家有一天会好。他说中国没有钱,但劳动力便宜,可以做来料加工,把产品卖到国外。他让儿女们坚持学习。1973年有过一次升学考试,刘永好考进了德阳机器制造学校。
刘永好说,时代不一样了,不能用过去的吃苦标准来看现在的年轻人,不过年轻人还是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多体验市场冷暖。不是说有钱了就高人一等,或者可以纯粹去享受了。你今天享受,明天或许就是下坡。
刘永好四个兄弟和一个妹妹,深受父母影响,积极、正向、有激情。家庭关系也都很好。兄弟分家了,每年也会聚几次,在一起都是正能量。四兄弟家庭关系也都很好,据说没有一个离过婚。
所以刘永好觉得,传家之道、传承之道、长青之道,往往是相通的、相辅相成的。传家都传不好,怎么能实现好企业的传承和长青?假如五六十岁时,子女还要跟你对着干,你还有心思做长青的安排吗?你就会想,我辛辛苦苦打拼赚钱,拿给儿子孙子挥霍,何必呢!心态就会变。相反地,如果传家传的好,做企业的心态也会好。
事业因敬畏而长青
说起企业发展之道,刘永好的个人经历,堪称一部行走中的改革开放的鲜活教科书。
刘永好1982年创业,一直没戴过“红帽子”(注:私企挂集体企业的牌子),也没有什么官股。最早动念是在1980年,刘永好想搞音响。他从德阳机器制造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成都机械工业管理学校,当中专教师,做过一个音响,大家都很喜欢。由于自己的钱不够,他就找生产队一块弄,借生产队的库房,找几个小伙子帮忙焊。没有电,就用炉子、用电瓶。生产队同意做,但大队书记说要请示公社。公社书记一听,“你们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最后不办了。但这个产品后来成为学校校办工厂的产品,还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先发展,先富起来。1982年,刘永好兄弟回到老家新津,赶上了农村第一批创业。一开始养鹌鹑,因为成本低,繁殖快,一天下一个蛋。而且大家说鹌鹑蛋营养比较高,一个鹌鹑蛋相当于三个鸡蛋,所以卖得很贵。这就是希望集团的开端。
1990年前后,社会上有一股“姓资姓社”的争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下降了很多,到处都在卡,实在干不下去。刘永好跟三哥一起去找县委书记,说把企业交给政府算了,但有个条件,希望能做管理者。县委书记说,我也说不清“姓资姓社”,但你们在农村,用科技帮助农民,这没有什么大问题,你们悄悄干,不要说话,我也不找你麻烦。就这样,没有收他们。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春暖花开,刘氏兄弟趁势发展,通过收购改造等方式,用两三年时间合作收购了30多家地方国有饲料企业。它们以前是粮食局系统的,有政策保护,后面不要粮票了,就没优势了,所以选择与民企合资、合作、整合。最多一个月,希望集团签下了7个工厂。
刘永好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也最先受益,成了中国第一家无地名注册的民营企业集团,刘永好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还在全国“两会”代表私营企业发言。
刘永好现在回忆起那时光景,还觉得内心有一种深深的自豪:“人民大会堂那是毛主席讲话的地方啊,我怎么能讲呢?很紧张。我说改革开放让私营企业从无到有,私营企业起来了,我们要为国家做贡献。满堂掌声。两会新闻中心为我们召开中外新闻记者发布会,我又代表私企上台,相关领导紧张得不得了,但最后对我说,你讲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