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与民族乐器传承发展中的新融合随想
——以抚州采茶戏与古筝为例

2019-06-04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抚州采茶戏古筝

吕 彬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一、引言

近几年,民族戏曲音乐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从十八大召开以来,文化部颁发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戏曲振兴工程、剧本扶持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推进包括戏曲在内的文艺创作迈向新阶段。”

在国家强力度扶持的政策下,中国戏曲艺术的挖掘、传承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江西抚州市举办的中国汤显祖艺术节,上演了原创音乐剧《汤显祖》,并作为2018年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在省内高校上演,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以抚州市本土的古老声腔盱河高腔创排了乡音版《临川四梦》与《牡丹亭》,为抚州戏曲走向世界开启了梦想之门;同时打造大型实景剧《寻梦牡丹亭》,尝试将戏曲表演与实地场景相结合,给人以真实、梦幻之感,达到身临其境之效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政策扶持持续不断地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存活力,戏曲音乐作为“民族艺术”、“国家艺术”、“全民艺术”的文化定位更加明确。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引领、多元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地方音乐文化以更加明确的文化自信实践着传统保护与现代创造。

二、追寻戏曲本色

抚州采茶戏传统唱腔音乐可分为四大类:本调、抚调、川调与单台调。本调与抚调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保持本调自身音调的基础上,相继与湖北黄梅调与高安、丰城等地的丝弦班等外来戏曲音调交流融合,唱腔风格较规整,调式特性也较明显。

川调与单台调则皆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来,旋律流畅,节奏明快,以表演插科打诨的丑角见长。虽然器乐在其中只是起到伴奏和辅助的作用,但对于戏曲人物性格的刻画及剧情发展的连续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抚州采茶戏的音乐曲式具有戏剧所特有的程式性的特点,其音阶、调式、调性及旋法都存在着较为固定的一般性特征。伴奏乐器通常分为武场与文场,武场多用打击乐器,文场则多用高胡、二胡、笛子和琵琶等乐器,也有一些丑角戏中只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控制整幕剧情的速度和情绪。

就戏曲音乐本身而言,可先笼统地分为两大部分:演唱与伴奏。唱,唱其心声;奏,奏出状态。归结到底,目前抚州戏曲艺术急缺的是如何将当今时代下主流心声、社会形态唱、奏出来。因此,抚州戏曲传承不仅需要大力培养唱其声、演其形的优秀演员,更需要培育一批优秀的戏曲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创作并演奏出既能体现临川传统戏曲的特质,又符合当今社会主流审美品味的高水准戏剧作品。

抚州戏曲音乐在当下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应是多元化的,高校中的专业、专项教学就愈发显得重要。若将戏曲性纳入专业课程领域,使其与学院派教学相结合,并进行相应地改革与调整,在理论上进行先一步的提炼与规整,从而形成专业性、多元性和时代性并存的适应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新类型地方戏曲。

图1 抚州玉隆万寿宫古戏台

三、探究古筝特性

古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因其优美的音色、优雅的演奏风格深受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在我国传统筝曲中,与戏曲元素结合而成的曲目所占比例尤高,如在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及陕西筝等古筝流派等经典作品中,几乎都与当地戏曲音乐密不可分,通过对传统筝曲的反复练习从而了解、喜欢上戏曲的练习者不乏其人。

现代筝曲借鉴戏曲元素进行创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早期河南筝曲《陈杏元落院》即由河南戏曲《二度梅》的故事剧情,加入河南豫西调低沉、悲壮的戏曲风格与特有的哭腔色彩创编而成。筝曲《抬花轿》则是根据河南豫剧中曲牌【抬花轿】改编而来,用古筝清丽、婉转的音色完整地保留了戏曲剧目中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与情绪走向,再佐以右手大指密集的游摇、左手按、颤、揉弦的独特技巧,将戏剧人物性格与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2 古筝为戏曲伴奏

陕西筝曲《秦桑曲》,则是借鉴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碗碗腔的声腔旋律特性,用幽雅、秀丽的古筝音色结合左手揉弦、大颤及上下滑音等技巧,把古筝行腔作韵的器乐特色将陕西音乐中特有的“欢音”、“苦音”完美地演绎出来。

后期《戏韵》、《夜深沉》及《晓雾》等诸多带有京剧特性音调的现代创作筝曲深受广大古筝爱好者们的欢迎,无论是各种规模的比赛,还是专业院校的考试,抑或是演奏家们的音乐会,这些都是热门演奏的乐曲。

由此可见,戏曲传播与传承的途径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乐器除可作为其伴奏乐器之外,也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语言,为更多的人讲述戏曲艺术的风华。

抚州采茶戏的音乐形态曲目丰富、种类繁多,其正调可分为本调、抚调、单台调与川调四种,但每一种都有其固定的旋法特点,如采用的都是板腔体结构,多为五声调式等。但由于器乐演奏形式的特殊性,不是每一首作品都适于演奏,因此选择适合于器乐演奏的作品就尤为重要。要选择旋律线条明显、流畅,富有歌唱性的作品进行改编,在不失其本原风味特色的同时加入古筝演奏技法及创作编配理念,以“固本开新”的形式对其进行重新编配,为江西地方音乐的曲目库添砖加瓦。

四、挖掘艺术融合

中国的戏曲活动是一种生活形式、娱乐形式甚至是体育形式,抚州采茶戏正是这样一种从生活形式逐步发展为娱乐形式再回归于生活形式的一种艺术模式。若将这一戏曲艺术与中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艺术相融合,会碰撞出怎么样的艺术效果呢?

(一)将“传统”与“现代”高质优化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传统艺术讲究口传心授,师傅教授徒弟的是其一生积累的艺术修养,也正是这种意大于形的审美特质导致了大量戏曲音乐的遗失。当下戏曲传承不能仅局囿于传统梨园式教育,更应该尝试结合现代学徒式体制进行人才的培养。这是一种现代人才培养与输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学校与企业互通合作,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在如今追求快销双赢的经济运营方式中,现代学徒制能高效、高质地将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使我国几千年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继续得以发扬生辉。

民族性与时代性是两大艺术体系相融合的最大亮点,传统剧目可以为学生沉淀戏曲素养,在为其开拓思维视野、提升团体合作能力与意识的同时营造出积极学习江西地方戏曲音乐的良好氛围,并提供经验于其他专业,共同努力、繁荣发展江西乐种。

(二)将“活态”演奏与“静态”展示的重要结合

以抚州采茶戏各剧目中的优秀作品为基础,加入古筝演奏的表现手法及当代戏曲元素的特色进行重新创作,使其既具传统戏曲的本质特征又有新的音色表现与时代内涵,不仅在形式和音响上独树一帜,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以崭新的纯器乐表演形式诠释抚州采茶戏音乐,在给予传统戏曲鲜活生机的同时夯实古筝基本技巧的练习,拓宽专业空间,更深入地挖掘传统戏曲的本质魅力。

一系列戏曲音乐理论、科研等研究工作的进行无疑会对戏曲艺术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戏曲文化赖以存在的行为载体,舞台表演是最为直观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戏曲理论研究的终极体现。通过“活态”演奏与“静态”科研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将观众与戏曲相连系,在一次次观众的回馈中寻找突破与结合点,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三)将“学校”、“企业”与“政府”三者的紧密结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互助合作,从而满足当今社会需求,培养实际可用的人才。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同时,还满足了社会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与此同时加大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通过与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形成的共识和通力合作来理性地实施保护和保障措施,以求实现人才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教学目标与工作实践相一致,刻苦训练与经济效益相挂钩,用实际、实在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五、展望未来

近年来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如何将本土艺术资源与高校课程相结合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研究,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于《音乐创作》2015年第12期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渗透—以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为例》,作者邰乐对本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校音乐教学的可行性及策略探索进行了综合性地描述,他认为本土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该处于高校教育的视域之内,并提出四点建议:(1)开设本土音乐课程;(2)注重相关历史文化的介绍;(3)聘请民间乐师授课;(4)注重与现代元素的融合。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将江西本土音乐文化渗透与融合,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在《智库时代》2018年第37期发表的,<《音乐鉴赏》课程在高校音乐艺术个性化教育中的几点思考——以赣南客家山歌为例>中,作者胡晓玲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综合分析了《音乐鉴赏》课程的地位,她认为音乐教育具有以形感人,以情感人的特点,是一切教学活动中最生动活泼的,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方式,主张进行个性化创新培养方式,并以《请茶歌》和《十送红军》两首赣南客家山歌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熏陶美好的音乐情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文结合了时下流行的现代学徒制视角,运用配器法中“功能分工式的配器”和“音色分工式的配器”两大模式,试图在培养出戏曲艺术表演人才的同时,培养出更需要培育一批优秀的戏曲创作者,创作出既能体现临川传统戏曲的特质,又符合当今社会主流审美品味的高水准戏剧作品。为抚州戏曲艺术的保存、创新及发扬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

(1)抚州戏曲音乐发展的现状调查。如今传统音乐的调研存在着“原生态”与“原型态”的矛盾冲突,以采茶戏为例,在市区内已难以看到采茶戏班的表演,在各乡县里的演出班子也大多是结合了现下流行歌舞表演节目。在对这种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进行评估时,如何对之做出“原型态”和“原生态”的区分,再如何从文化和艺术品质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都成了此课题研究的难点。

(2)音乐本体的分析。程式性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特性之一,但地方小戏由于受其发展时间、缺乏专业创作者等缺陷,往往在音乐形态的表现中带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以及在伴奏乐队的编制上有很强的灵活性。这些特性使得在研究和阐述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谨慎地把握,避免对程式性的过于依赖和对即兴性的随意发挥。

(3)曲目的创编。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点,如何对传统戏曲形态进行编配,使之既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向,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地方戏曲自身的风格特色,真正达到固本开新之意,成为本课题致力着重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猜你喜欢

抚州采茶戏古筝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Task 10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