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伦理学视域下中国古代象牙器的价值与设计策略研究

2019-06-04黄雪婷全俊亘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象牙雕刻伦理

黄雪婷 全俊亘

(1.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30;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推崇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社会的传承策略提出了思考。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象牙器背离了现代道德伦理的标准,“重器轻道”的设计思想给自然环境、人类道德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中国古代象牙器需要正确的伦理观来引导,提出当代社会环境下合法、合理的传承策略,对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伦理简述

从传统的手工业造物时代,到工业革命的机械化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发展都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伦理即反映设计变迁内在规律的核心要素。伦理学认为,伦理即善,设计伦理则设计之善。善有两层涵义,即“有用的”和“美好的”,“善用”是“有用”的更高层次范畴,即“好”的设计,即能达到一定的使用价值标准的设计;“美”的设计,即符合视觉美与道德美的原则,能达到一定的美学标准的设计,也就是说,审美与道德必须合二为一①。因此,对“人”提出两点要求:

(1)设计师对待设计任务,遵守义务原则与道德准则;

(2)公众对待设计信息,追求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共识。

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所著《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为现代设计伦理研究的起点,并对设计提出了三个诉求:

(1)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设计对象的公平与公正;

(3)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古代朴素的造物思想中,早已出现设计伦理的理念,中国春秋时期《考工记》中有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指出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顺应天时”的生态观。老子也曾提出“大巧若拙”,认为“巧”是顺应自然规律,并在顺应中自然而然实现目的②。随着设计伦理学研究的推进,人们对设计中的道德、情感、理智等因素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从设计伦理的角度看中国古代象牙器价值

自古以来,中国的象牙工艺与设计发展是连续不断的,象牙含高钙质,易于留存,因此,针对中国各个时期的象牙器考古也不曾间断③。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中国便出现象牙器,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到夏时期的象牙雕刻已十分精致,如河南郑州洛达庙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梳篦。宋代政府设立“文思院”,是专门生产供皇族贵族使用的象牙制品的牙作部门,《宋史·食货志》④中有关于“象牙充牣府库”的记载,可见象牙在进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至清代,象牙工艺已达到高峰,根据清代嘉庆年间一份《各处各作各房苏拉匠人花名书目总账》⑤的记录,造办处牙匠人数达百余人,分工明确,设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的象牙器生产。

从象牙的属性及中国古代象牙器的发展历程可得知,象牙不易获得且稀有,价格昂贵,因此,推断中国古代象牙器的消费群体为皇贵族或富裕阶级。在历史进程中,象牙以生活器具、明器、礼器等多种形式而存在,也因此折射出中国不同年代的社会面貌。象牙器得以流传百世,归根结底因其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实用价值

“物尽其用”,即强调物体的实际使用价值,从设计伦理学角度出发,符合适用于“人”的需求,契合善中“有用的”涵义,达到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要求⑥。

据《礼记·玉藻》⑦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本。”象牙材质的朝笏在春秋时期的朝堂上仅次于美玉材质,象征着持有者的诸侯身份。在礼教森严的中国古代,以象牙制成的器具,不仅发挥器具本身的使用功能,还能象征主人高贵身份的作用。这种象征性作用,不仅与设计伦理学相悖,在古代造物思想中同样被批判,以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重本抑末”思想观为代表。

《汉书·食货志》中曾如此记载韩非子的思想:“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指的是当时奢侈工艺品的生产并非以实用为目的,而是满足贵族的野心与贪欲,这种损民利己的工艺之风,“本”与“末”孰轻孰重,泾渭分明。

相传象牙具作为食器(如图1所示),不仅具有盛放食物的使用价值,还具有中医范畴内的药用价值,但存在争议。

图1 雕象牙四層透花提食(清)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⑧中指出:“象齿,主痫病。”当中所指为亚洲象牙,然而现代亚洲象牙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牙基质及少量脂肪,与动物骨头相似,现代的中药药理学资料中无具体指出其运行机制及案例,因此药用价值并不明朗。根据基于象牙的医学价值相关研究得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象牙的医学价值已经被取缔⑨。若要追溯古代亚洲象牙的药用价值,便涉及到动物科学考古中关于亚洲象的物种进化阶段研究。

(二)审美价值

审美是通过人的五感进行转达,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的高层次范畴,给人心灵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愉悦⑩。就工艺美学而言,中国古代象牙器大多精工细作,不仅具有工艺美,还通过牙丝编缀、雕刻、镶嵌等繁复的工艺,体现出象牙洁白无瑕的材质美。形式上,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色各样的装饰艺术与工艺技巧;内容上,以中国传统艺术语言描绘出中国古代社会风貌,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如图2所示)所雕刻的是古代戏剧《西厢记》⑪的内容,雕工细致,造型精美,呈现出明代家具、人物、服饰等社会元素。可以说,中国古代象牙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部分,也承载着中国牙作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古代象牙器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已经通过当时受众对它的推崇程度及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证实,在现代也是符合视觉意义上的“美”的定义。但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意识到审美的伦理原则,即审美伦理。德国哲学家康德《判断力批判》中论述了“美是道德的象征”,指出审美是基于普遍伦理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象牙器在意识上未对使用者进行“善”、“利他”与“道德”的引导,反而体现了征服与杀戮,不符合设计伦理学中善与美的标准。

然而,审美伦理的评判标准是相对的,不同时期、地区、种族等客观因素,往往影响审美原则的走向⑫。中国古代象牙器的受众人群大多是封建社会掌握法度的高官显贵,因此,象牙器在中国古代的应用与发展才能经久不衰,同时也侧面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与生态观念的扭曲与贪婪。

图2 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明)

(三)文化价值

20世纪末,美国学者托尼·弗莱曾提出“设计是文化衰落的帮凶”,直指现代设计与设计伦理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强调设计、文化、伦理的和谐共生。中国设计史对“设计”的定义有别于国外以时间划分的“现代设计”,是包含了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在内的“设计”⑬。象牙器在中华传统工艺史中是浓墨重彩的,且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便出现,对其相关的研究是对中华文明史料的补充,不仅为各阶段、各区域的中国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基础,从东汉初年间的象牙算筹⑭得以一窥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的运算机制以及古人的数学智慧(如图3所示)。中国象牙雕刻是一门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存在与中华大地的古老工艺,不仅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还象征着中国雕刻工艺的高超精湛,其艺术形式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设计伦理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象牙器所承载的文化特征是矛盾的,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古代封建的阶级观念和索取无度的生态观念⑮。

因此,对待中国古代象牙器的文化价值,必须正视其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符合当代现实生活、生态规律以及设计伦理的道路。

象牙器作为中国古代器具中的其中一项,有必然的存在价值,但它的社会作用是具有两面性的。正面看来,中国古代象牙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并且契合中国古代“格物致用”的人本造物思想。反面看来,象牙材质的内在属性与设计伦理相悖,如设计伦理学中提出设计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人”而设计等观念。中国古代象牙器的艺术形式与雕刻工艺所具备的正面意义是可观的,通过提取“善用”的视觉元素与工艺元素服务于现代设计,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文化中的介入。

图3 佑圣宫一号汉墓 象牙算筹

四、中国古代象牙艺术在现代设计上的策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中,北京象牙雕刻与广州象牙雕刻赫然在案。国务院于2016年12月30日发布《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并要求文化部门在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后,引导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转型,对象牙雕刻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保留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等详细资料⑯。

因此,中国象牙雕刻的传承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必须是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进行。

(一)拓展象牙替代材料

通过对象牙替代材料的市场调研发现,市面上的象牙题材材料主要有猛犸牙、兽骨等动物替代材料,以及象牙果⑰这类植物替代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在考虑继承象牙雕刻手法的前提上提出的。猛犸牙是史前动物猛犸象所遗留下来的骸骨,从物质属性上最为接近象牙,相比象牙而言较灰,数量有限,不可再生⑱。骨器与牙器在雕刻手法上十分相近,经过漂白的牛骨成色上与象牙相近,就材质而言,兽骨空心,且更为松脆、坚硬;就价值而言,兽骨成本低,数量多,可再生,可以作为传承牙雕技艺的材料。这些动物替代材料,只要是合理的开发便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在伦理学的“道德”原则看来,更好的选择应当是植物类替代材料。象牙果是用象牙棕榈和杜姆棕榈的果实制成的仿象牙材料,具有类似年轮的环状图案,看起来与象牙十分相似且价位低廉,但体积小、中空、不规律,不易用于雕刻大件,不适合镂雕,由此可见,象牙替代材料并非十全十美的。现代设计是形式多样的,借鉴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探索象牙替代材料与其他材质的搭配,既可以保证牙雕工艺的传承与借鉴,还能创新设计形式。设计师Alexandra Mor于2017年推出“象牙果种子,Tagua Seeds”系列珠宝设计(如图4所示),当中名为“Bodhisattva of Compassion”的项链采用象牙果种子与木材、珍珠、宝石搭配黄金镶嵌而成,采用镂雕、浮雕、圆雕等工艺技法刻画装饰样式,具有强烈的东方韵味。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为牙雕工艺技法在其他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新材料与牙雕技艺的结合也可以作为牙雕工艺新形式的载体。

图4 Bodhisattva of Compassion

(二)视觉元素的提取与再创作

象牙材质的艺术特征主要概括为洁白无瑕、壁面光滑,中国古代象牙器的视觉元素种类繁多,主要有造型结构、雕刻、装饰图案,其中雕刻类型五花八门,典型的有圆雕、浮雕、镂雕、牙丝编缀四大类,中国古代牙作匠人充分发挥雕刻工艺在洁白光滑的象牙壁面上的衬托性作用,增强工艺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象牙雕刻是中国古代象牙器视觉元素中最具有识别性的视觉语言,在现代设计应用中也极为广泛的。根据查尔斯·科斯特尼克《视觉语言设计:职业传播者策略》中关于视觉分析的讲解,总结出视觉语言收集到设计应用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⑲。

图5 视觉元素的提取与再创作流程图

中国古代象牙雕视觉元素的提取与再创作应当是在深入研究象牙雕刻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见表1)的基础上完成设计应用。

表1 象牙雕刻的表现方式及其特点

荷兰乌特勒支的一处公园景观设计(如图6所示),其中的棚架是参考象牙镂雕、通雕等视觉元素来进行设计。充分发挥了混凝土坚固和重复的优势,探索曲线、切面、浮雕、压花等雕刻表现方式,棚架光滑而洁白的漆面看上去如同象牙一般,蜂窝仿生结构利于自然光的投射,公园内部设置了熔岩石添加剂,使棚架形成粗糙混凝土质地,促进附生植物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蜿蜒的藤蔓植物会布满棚架。West8设计公司在这个项目上把象牙元素与生态理念结合起来,把本来存在尖锐矛盾的双方柔软化,体现出自然与伦理的合一。中国古代象牙雕刻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可以借鉴前人经验,通过视觉元素的提取进行再创作,规避生态风险的同时,实现中国古代象牙雕刻的传承与创新。

图6 Netherlands Utrecht Pergola Park

(三)加强设计伦理观念的介入

设计学的研究大多围绕“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开展,绕不过去对人类造物以及物作用于人类的问题的探究⑳。设计物作为媒介,把设计师的伦理道德意识传递给受众,形成了“人—物—人”的设计理念传播过程,因此,设计师具有传播伦理观、价值观的社会功能,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美德,推崇真、善、美的设计㉑。那么,在借鉴象牙元素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在介入设计伦理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合法、合理的设计手法,制作符合社会伦理观念的设计,引导受众正确地看待中国古代象牙器艺术的传承价值。

法国著名工业设计师Marc Venot于2016年设计的这套Elephant家具(如图7所示),整体由两把大象头部造型的椅子和一个有点像大象身躯和四肢的桌子构成,通体象牙白色,简洁的弧线和弧面造型不仅减少材料的耗费,还给人一种视觉上清新、简约的感觉。设计师利用仿生设计手法赋予设计物“生态”的观念,通过设计使受众回归自然,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吁。中国古代象牙雕刻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参考前人经验,在保留一定的象牙雕刻视觉元素的基础上,将对设计物意象化处理,赋予设计伦理观念,以适应现代化的设计活动。

图7 Elephant儿童座椅

五、结语

人类社会对造物的探索是漫长的,伦理来自于人,人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的人都对其所在阶段的伦理观念持有更高的认同感。中国古代象牙器在发展过程中也如同其他的器物一般,引申出许多问题,这是所有事物的矛盾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随着生态警钟的拉响以及人类伦理观念的转变,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中国古代象牙器的存在,遵循现代社会价值体系所认同的设计伦理规范,正视中国古代象牙器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保护现存的中国古代象牙器,通过拓展替代材料实现牙雕技艺的转型,为现代设计提供参考。提倡设计师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以面向未来、面向生态、面向全人类的设计理念探索中国古代象牙器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注释:

①李砚祖.设计之仁——对设计伦理观的思考[J].装饰,2007(09):8-10.

②朱哲.先秦道家哲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③汪灵.中国的古象牙文物及其保护意义[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2):58-61+85.

④《食货志》是中国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集,共计16篇,《宋史》篇中志第一百三十七中记载:“官市货数,视淳化则微有所损。皇佑中,总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

⑤嘉庆四年十月《各处各作各房苏拉匠人花名数目总册》,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转引自吴兆清.清代造办处的机构和匠役[J].历史档案,1991(04):8384.

⑥李雪艳.中国传统造物工艺中的生态文化 [J].民族艺术,2017(06):61-66.

⑦《礼记》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玉藻》是礼记中的第13篇,是记述礼制的章篇之一。

⑧北宋唐慎微约撰于绍圣四年至大观二年(1097~1108年),由《嘉祐本草》、《本草图经》两书合一,共31卷,为宋代本草集大成之作,认为亚洲象牙具有治疗癫痫、压惊等效用。

⑨代剑平,陈小璇,朱丹霞,等.象牙屑促进伤口愈合机理的初步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3(06):646-652.

⑩孙绍振.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⑪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代王实甫所创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以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图2表达内容为张生攀柳树夜会崔莺莺(上)、崔莺莺与友人对弈(下)的情景。

⑫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⑬高丰.中国设计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⑭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作“筹算”,这是中国古代算盘出现之前的计算工具,算式有横式和纵式两种。横着的一根代表一,竖起的一根代表五,遇“0”则空,严格遵从十进位制。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算筹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15世纪算盘推广之后才逐渐被取代。

⑮邹其昌.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系列之一[J].艺术探索,2016(05):74-78.

⑯巴莫曲布嫫,张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J].民族文学研究,2016(03):5-6.

⑰又名象牙椰子,主要生长在南美赤道附近的一种名为TAGUA椰子树的果实。该树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大概要15年左右才能结出纤维制的果实,果实要3到8年才能完全成熟.

⑱刘岳.从一件清宫遗留的象牙器物说起[J].紫禁城,2011(12):40-56.

⑲查尔斯.科斯特尼克.视觉语言设计:职业传播者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⑳林德宏,LINDe-hong.人与物关系的初步讨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07):12-16.

㉑赵伟军,杨剑.现代设计的伦理尺度与设计师的社会责任[J].艺术百家,2014(02):229-230.

猜你喜欢

象牙雕刻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一根象牙筷
粉色象牙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象牙长啊长
On art
雕刻时光
象牙战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