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以胶河生态发展区为例

2019-06-04崔丙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生态

赵 雨 崔丙群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泰安 271000)

0.引言

新世纪以来,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的生态旅游农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旅游景点增多,分布范围扩大,规模增加,功能也在多方面得到了扩展。生态旅游农业以农业资源、农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内容、地方文化和乡村景观为基础,通过整体改革设计和规划布局,加上一系列服务,是集旅游、观光、疗养、增长知识、了解农村民俗生活特征于一体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度,高附加值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的主流方向之一。

高密市一直将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因此于2012年成立了胶河生态发展区作为高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胶河生态发展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保护先行区、生态农业集聚区”的目标定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把该区现有的农业发展状况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由图1 可知,发展区内社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元,全区财政收入正以平均每年13%~15%的速度平稳快速增长。

图1 胶河生态发展区2014年-2017年财政总收入

1.胶河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1.1 地理位置优越

胶河生态发展区坐落于全国百强县高密市的最南端,共管辖57个行政村,布局面积达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人口3.9万,人均耕地1.7亩。发展区北与高密东部新城相接,东与青岛胶州市相连,距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仅25 公里的距离,胶新铁路和 S325 省道横穿发展区境内,高密交通大动脉昌安大道(徐辛路)贯穿发展区南北。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1.2 农业基础较好

品牌是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开拓市场的“身份证”。发展区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以信贷合作和融资服务为手段,以专业合作经营组织为媒介,借助“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带动山芋、大姜、马铃薯等蔬菜逐步走上品牌化之路。区内发展一直坚持塑造“胶河土豆”品牌,打造“胶河菜园”优质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高密的“土豆之乡”,胶河两岸的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以其出众的色态和形状而享有盛誉,2009年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胶河土豆”的称号。发展区以张家庄为中心集中建设,同时辐射周围50 多个村庄,建立了7万亩胶河马铃薯的种植规模。年产量20万吨,农民纯收入4亿多元。在向阳村建立的马铃薯批发交易市场占地150亩,马铃薯日交易量超过2500吨。每日交易额达450万元,年交易额达5.1亿元。

1.3 旅游资源丰富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的稀缺性和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胶河生态发展区具有不可多得的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稀缺性。发展区内有着两大景观旅游带,竞争力优势明显:以南山风景区旅游景观带为中心的南山万松园、千亩南山梨园、龙凤缘生态园、银鹰文化公园等串珠式旅游景观;以胶河湿地旅游带为中心的晏子文化产业园、晏子湖水利风景区、璞珍壹品、薰衣草庄园、南山农耕体验园等旅游景点。这些都已成为当地城市居民目前休闲度假的首选。

1.4 政府政策支持

当地政府制定“一轴二带三区”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一轴”即以省道胶王路为主轴,发展区投资1000万余元,对道路沿线的村庄和景区进行整体改造,增大人流物流信息流量,来提升区域对工业和商贸集聚的吸引力。“二带”即以银鹰路、胶河为主线,大力打造南山风景区景观带和胶河湿地景观带。“三区” 即大力改造晏子湖、李家营、王吴三个新型农村社区驻地,提升公共服务功能。通过“一轴二带三区”战略的实施,形成一个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区,两条旅游发展带,借助“三区”抱团发展,构造点面结合的全域美丽乡村发展空间新格局。另外政府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等社会服务组织,抓好科技创新,积极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例如璞珍壹品农科驿站以花园式农场为载体,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约设立高校生态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技术指导、科研推广、经验交流以及产品销售,为社会提供真正的绿色健康食品。

2.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模式

2.1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开始追求远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静谧的田园耕作生活,从而推动了田园农业旅游模式的发展。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是以乡村田园风光和乡村生产活动为旅游景点,开展各类乡村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乡村、了解生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突出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例如发展区引进建设荷鳅园、樱桃园等游玩采摘特色园林,同时黄烟种植区、食用菌种养区、化山成品鸡养殖区已初步成形。胶河生态发展区借助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开发赏花、采摘、垂钓、种植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使游客在与田园生活的亲密接触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身心的放松。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不仅突出了当地农业活动的特色,而且保证了占地规模与景观的统一,从而实现发展。

2.2 农家乐旅游模式

农家乐旅游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己干净宽敞的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借助周围庄园清新自然的美丽风景进行的农业旅游服务项目。胶河生态发展区凭借千亩早酥梨基地、南山万松园以及龙凤缘植物园、十里绿色果品采摘长廊,以“拥抱山水、回归自然”为主题,重点建设南山生态体验基地、花红湾、千亩翠柳园、盛德南山秀水生态综合体等林果生态景点园区及梨园农家等农家乐餐饮点。由于农家乐旅游模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产品内容丰富多样,生活在农舍,吃农家饭,体验乡村自然风光,享受农村特色传统文化,满足游客的对休闲放松的需求,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可以有效增加二次旅游率。

2.3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旅游模式由旅游农业发展而来,以农村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以农村风俗特色为主的旅游产品为吸引物的发展模式。如农耕示范、民族生态博物馆、民歌舞蹈、农村风俗等,充分突出当地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特色。发展区以节会为依托“搭台唱戏”,打造“节会经济”发展模式,依托“南山酥梨”的金字招牌,集“农业开发、旅游休闲、招商引资”为一体,打造南部经济林产业链和十里果品采摘长廊,举办秋梨文化节和梨花艺术节,开展农产品展销会、“梨园情”茂腔演出等十几项宣传推荐活动。如图2,南山梨花节接待旅游人次逐年上升,对周围景点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另外,胶河生态发展区以修复“晏子墓和晏王庙”文化元素为带动,加快推进景区附近孟家沟水库水利建设,着力打造融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农业观光区,使游客从中充分领略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图2 南山梨花节接待旅游人次

2.4 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是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通过营造一个气候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借助自然美丽的乡野风景、独特的地热温泉和环保的生态系统来吸引游客的发展模式。依托周边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新建一些娱乐休闲设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餐饮、度假、健身等服务。例如胶河生态发展区内的银鹰万松园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型生态休闲区,园内景色优美,景点众多,园区配套设施齐全,拥有3处别墅式宾馆和配套的健身娱乐设施,它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餐饮,健康,娱乐和会议接待等功能。休闲度假旅游模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3.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胶河生态旅游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旅游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但是由于起步晚,总体而言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各景点仍是星星点点的,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较大。笔者针对制约胶河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因素开展了重点调查,在南山梨园、孟家沟水库、胶河土豆示范区等生态旅游基地对游客进行调查,并在城律、张家庄、大庄、王家小庄等多个村庄深入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显示高达54%的采访者认为农户和游客的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是限制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8%的采访者认为主要困境在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另外18%的采访者认为科技推广力度不够限制了区内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接下来将针对制约胶河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3.1 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

胶河的水资源保护在高密市的水资源保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胶河两岸的生态旅游景点快速发展,游客数量增佳,各类垃圾也有所增加。由于部分游客及胶河两岸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欠缺,为图方便省事,随意向河中丢弃垃圾的现象还很普遍;沿岸的个别养殖厂和工厂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存在为了一已私利而直接向胶河中排放污水污物的严重问题。个别人受眼前利益的诱惑,经常发生滥砍滥伐古胜名木的现象,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例如三吊老林,是高密市唯一的半原始生态森林,森林内的橡树已有上百年历史,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复制的,其损失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3.2 缺乏科学规划指导

目前,自然经济和小农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区内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法接受高科技含量的种植技术和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无法借助农业信息平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外,生态旅游农业区在投资项目时往往缺乏科学指导和生态规划,配套设施不足没有科学的环境评估和测试,从而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例如:由于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孟家沟水库边缘新建的农舍出现了水污染问题。

3.3 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胶河生态发展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经济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生态农业技术的培育严重滞后。虽然各种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但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而且生产水平与种植规模不相称的情况一直存在。即便使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是覆盖面小、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这样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成本运行,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仍然处于劣势。

4.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生态农业宣传教育

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农业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要把可持续发展意识深入人心,大力加强生态农业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向干部群众宣告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可以通过墙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例子,使农民不排斥这样的发展模式,并激发农民参与生态旅游农业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2 开发和创新原生态旅游产品

相较于其他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农业体验经济的衍生品。游客置身于生态旅游之中,不仅能体会到环境的宁静与清新,更重要的是感受生态旅游农业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许多景区重模仿,轻研发,缺乏鲜明的文化特色,从而失去了吸引游客的筹码。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要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原生态旅游产品,杜绝千篇一律的农家乐体验模式,要重创新化、本土化。例如提供原生态的歌舞表演,让游客亲自烹饪农家饭、烧制陶制品,丰富原生态的旅游项目,从视觉、味觉、触觉等各方面加强游客的参与,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4.3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养该地区的一批专家、科技领袖、农村经济人和专业合作组织。同时,政府应支持农业实践教育,建立配套实习基地。例如,河南省“农民大学”的设立旨在招收河南学生,使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优秀农民通过培训和教育获得一定的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食品和建筑等各种行业提供专业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工作推荐,实现农民返乡上岗。

4.4 大力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

胶河生态发展区成立时间较短,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再造产业优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先进技术、科技人才和发展机制,推进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是强区之路,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近几年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出来,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阻碍。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这不仅顺应了国内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增长。胶河生态发展区通过引用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与地区特色相结合,制定出了更加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合理开发当地农业旅游资源,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中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展示了一条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