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06-04林芳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造影斑块检出率

林芳芳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前 言

冠状动脉疾病是现阶段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包括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动脉内膜中的类脂质以及复合糖类的沉着聚集,组织纤维钙化均属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1]。从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主要依靠放射CT血管造影技术来实现[2]。为了进一步分析探究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针对50例研究样本展开以下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1mm组与3mm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放射CT血管造影,并分别实施1mm和3mm重建与监测。其中1mm组中包括12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3~77岁之间,平均年龄(51.21±2.23)岁,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8.92±3.18)次/min。3mm组中包括10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 32~78 岁之间,平均年龄(50.89±2.51)岁,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8.99±3.45)次/min。所有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诊断适应证与禁忌症 临床诊断适应证: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对患者的各类适应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如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胸闷或者胸痛等现象、具有不典型心绞痛威胁因素的患者、超声负荷试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原发性心肌病患者以及冠状动脉有直接植入患者等,部分患者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胸前压榨性疼痛的症状。临床诊断禁忌症: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禁忌症主要包括,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律不齐患者、过敏体质患者(比如容易对于碘剂药品出现过敏现象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者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

1.2.2 临床诊断操作方式 对于两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的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需要借助128排螺旋CT(由西门子公司生产提供能)来实现。将参数设定为120kV和450-500mAs,其中准值设定为0.625mm,螺距设定为 0.5mm。在具体的检查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呼吸方式,对于心率过快的患者,需要在接受CT扫描之前1h内给予适量的维拉帕米,以此来使患者的心率保持在正常水平。此外,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过程中,患者应该屏住呼吸,同时扫描期间扫描起点应该为气管隆嵴部位,终点应该是心脏膈位置,同时应该切实做好扫描记录工作,最终通过冠状动脉钙化斑对图像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如果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出现了伪影的情况,则需要有效区分钙化斑块和伪影,在此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检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还应该对窗宽与窗位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有效控制误差的产生。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其处理与分析工作需要借助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完成,同时在P<0.05的情况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钙化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1mm组患者小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3mm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钙化情况的对比[n(%)]

3 讨论

冠状动脉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如果没有给予相应的治疗,则会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3]。因此,切实做好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分析工作,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诊断方式大多以冠状动脉造影这一方式为主,同时这种方式也是临床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技术,可以为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类传统的检测方式还存在诸多限制,不仅操作方式较为复杂,费用相对较高,同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律不齐、冠脉等多种症状表现,最终获得的数据信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情况下,处于对冠状动脉造影特殊性的考虑,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科学性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从具体情况这一角度出发,保证临床诊断与相关处理工作可以规范进行,同时实现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最大化。

在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诊断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放射CT血管造影逐渐发展成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主要措施之一,这类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突破传统血管造影检查模式的限制,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等一系列应用,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4]。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1mm组患者的小钙化斑块检出率与钙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2.00%和100.00%,而3mm组患者的小钙化斑块检出率与钙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0.00%和88.00%。通过两组数据对比,1mm组患者的小钙化斑块检出率与钙化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3mm组(P<0.05)。由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应用1mm检测的检出效果更好。

将不同重建厚度与检查斑块数量作为统计分析基础,对放射CT血管造影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可以发现最终的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征,进而从侧面证实了放射CT血管造影检测方式本身的优越性特征。与此同时,如果将预测值与分辨率作为基本的前提条件,那么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漏诊或者其他问题的发生率,应该将1mm组检测数据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同时按照小钙化斑块准则与实际要求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保证放射CT血管造影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监测的科学性[5]。以现有研究结果为例,通过对检测设定层厚这项指标展开的分析以及对检测率实施的比较,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方式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应该以连续容积扫描为基础,并且在多次层厚重建模式处理以及多种重叠之后,严格按照放射CT血管造影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检出率的评价,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为了有效保证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消除紧张心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与科学指导,使其对冠状动脉疾病和放射CT血管造影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为了实现放射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的作用最大化,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关参数,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落实操作,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后续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造影斑块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