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索美拉唑辅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可行性分析

2019-06-04廖尚杨竞刘丽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胃酸

廖尚 杨竞 刘丽芳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长安医院内科 河源517000)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主要是由胃肠结构异常等导致胰液、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胃,进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1]。患者可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发生胃黏膜糜烂或出血。目前治疗该类患者常用药物为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及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相关研究发现单一用药临床疗效不佳[2]。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快速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愈合的功效。本研究探讨埃索美拉唑辅助治疗BRG患者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BRG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68 岁,平均(45.19±6.27)岁;病程 4~27 个月,平均(13.75±6.94)个月。参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 22~65 岁,平均(44.93±6.35)岁;病程 5~29个月,平均(13.81±7.0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BRG临床诊断标准[3],且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明显水肿及充血,黏液呈黄色;(2)有不同程度腹胀、反酸及恶性呕吐等症状者;(3)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可耐受或无过敏史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 (1)溃疡性病变或胃黏膜出现重度糜烂者;(2)入选前半个月使用过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者;(3)合并重要脏器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参照组餐前0.5 h口服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10910003)10 mg,餐后嚼服铝碳酸镁(国药准字H20013410)1 g治疗,3次/d。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于早餐前0.5 h口服埃索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379)20 mg,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抽取空腹胃液检测胆酸含量,抽取餐后胃液检测胃酸含量,空腹下取3 ml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5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黏膜水肿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和胆汁反流时间。对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恶心呕吐、腹痛及腹胀情况进行评分:0分,症状消失;1分,轻微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2分,出现的相应症状可影响正常生活;3分,症状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评分比较 实验组黏膜水肿消失、黏膜充血消失和胆汁反流时间均少于参照组,恶性呕吐、腹痛和腹胀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评分比较(±s)

组别 n 黏膜水肿消失时间(d) 黏膜充血消失时间(d) 胆汁反流时间(d) 恶性呕吐(分) 腹痛(分) 腹胀(分)实验组参照组31 29 t P 5.07±0.25 7.19±1.58 7.377 0.000 4.10±1.43 6.41±2.27 4.749 0.000 4.08±1.48 6.39±2.25 4.728 0.000 0.64±0.28 1.57±0.42 10.153 0.000 0.53±0.36 1.23±1.04 3.530 0.001 0.59±0.54 1.14±0.96 2.758 0.008

2.2 两组治疗前后胃内吸出物含量和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酸分泌量、胃液胆酸含量和IL-6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内吸出物含量和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内吸出物含量和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参照组组别 n 胃酸分泌量(mmol/h)治疗前 治疗后胃液胆酸含量(mg/ml)治疗前 治疗后31 29 t P 4.17±1.34 4.10±1.52 0.190 0.850 1.32±0.29 2.83±0.57 13.058 0.000 242.64±134.51 243.04±136.95 0.011 0.991 84.79±56.62 134.35±90.83 2.554 0.013 31.52±8.85 31.43±8.90 0.039 0.969 19.24±5.92 23.81±4.75 3.284 0.002

3 讨论

BRG的主要诱因是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酶等)反流进胃,这些物质会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进而引发胃黏膜及组织炎症,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胃内胆汁等浓度上升会导致胃黏膜溃疡甚至胃溃疡发生[4]。因此,在治疗BRG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及修复患者的胃黏膜。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联合治疗BRG患者是临床常用方案,可以起到促进胃排空、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起效缓慢,临床疗效不够理想。而埃索美拉唑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胃部反流性疾病,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黏膜水肿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和胆汁反流时间均少于参照组,恶性呕吐、腹痛和腹胀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治疗后两组胃酸分泌量、胃液胆酸含量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参照组,可见埃索美拉唑辅助治疗BRG患者起效较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胃黏膜。多潘立酮是一种促胃肠动力药物,能够将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提高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进而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是一种结合胆酸药物,在酸性环境里可中和胃酸,还能与胃蛋白酶等结合,于患者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保护层,进而缓解胃酸、保护胃黏膜;埃索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患者胃黏膜壁细胞的H+/K+-ATP酶,进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具有快速抑酸效果[5]。故三者联合用于治疗BRG患者可有效减轻胆汁反流、抑制胃酸分泌、快速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此外,IL-6是炎症反应的一种调节因子,其水平异常增多对胃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与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IL-6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进一步表明埃索美拉唑辅助治疗BRG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保护胃黏膜。

综上所述,在采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辅助治疗BRG患者起效较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胃黏膜,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胃酸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胃溃疡不宜少食多餐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