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消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34例

2019-06-0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毒副转移性健脾

项 硕

(本溪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病房,辽宁 本溪 117000)

据相关报道显示,结直肠癌是国内常见恶性肿瘤类型之一,病死率位居癌症病例中的第2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多采用手术、化疗等疗法,其中手术切除率约为60%~70%,但患者极易出现肿瘤复发情况,因此采用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等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成为了值得探索的课题[1]。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以我院2013—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就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医肿瘤科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36~59岁,平均45.2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4~60岁,平均45.48岁。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标准[2],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预估存活时间>3个月;(3)TNM 分期Ⅲb~Ⅳ期[2]。

1.3 排除标准 (1)1个月内接受过化疗、靶向治疗、放疗;(2)精神病;(3)妊娠及哺乳期病例。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给予患者奥沙利铂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62)100 mg/m2,静脉滴注,d1;氟尿嘧啶注射液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069) 400 mg/m2,静脉滴注,d1;亚叶酸钙注射液(普强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04)200 mg/m2,静脉滴注,d1;5-氟尿嘧啶 2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46 h。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健脾消癌方治疗,药方成分包括白花蛇舌草、黄芪、半枝莲各20 g,茯苓、人参、郁金各15 g,白术10 g,法半夏9 g,甘草、炒枳壳各6 g,淫羊藿5 g。随症加减:恶心头痛者加竹茹10 g,砂仁8 g;口干咽燥者加石斛、麦冬各10 g;腹痛者加白芍15 g,延胡索10 g;便溏者加炒吴茱萸5 g;血虚者加鸡血藤15 g,当归10 g。药方以水煎煮至200 mg,早晚分服,1剂/d。14 d为1个周期,2组均治疗4个周期。

1.5 观察指标 (1)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为依据[2]评价疗效。①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②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 ≥30%,且维持≥4周;③稳定(SD):病灶增加总和与极值相比较减少<20%,但无法维持原本病灶缩小30%的记录;④客观缓解(PD):全部可测量病灶的直径总和增加 >20%,治疗有效率=(①+②)/34×100%。(2)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3]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患者得分越高表明耐受度越好,健康程度越高,划分为下述3个等级,①改善:KPS评分增加 >10分;②稳定:KPS评分数值变化 <10分;③降低:KPS评分减少>10分,统计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有效率=(①+②)/34×100%。(3)根据国际卫生组织急性、亚急性毒性标准评价患者Ⅱ~Ⅳ级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标准如下:0表示无,Ⅰ级表示轻度,Ⅱ级表示中度,Ⅲ级表示重度,Ⅳ级表示威胁病人生命安全[3]。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处理数据,以х2检验计数资料(%、n),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16例,对照组为8例,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х2=4.121,P=0.042,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有效者共计29例,对照组为20例,组间数据对比, х2=5.916,P=0.01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 [例(%)]

2.3 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认为结直肠癌发病的根本在于正气亏虚、先天不足,而饮食内伤、情志郁结、六淫邪毒均与患者发病存在密切关联。部分学者认为,此病症虽发病于肠,但病本在脾,具有本虚标实特点,因此临床治疗应以“化瘀解毒、健脾益气”为主要指导理念[3]。健脾消癌方中内含人参、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半枝莲等有益成分,方中以人参为君药,联合甘草、茯苓、白术可发挥健脾益气、扶正固本;黄芪性温,可益气健脾,是为臣药;郁金、枳壳可行气除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可消痈散结、清热解毒;淫羊藿可健脾温肾;法半夏可化痰燥湿,上述皆为佐药;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健脾益气之功效,可收获攻补兼施的良好效果[3]。临床实践证实,辨证加减治疗能够结合患者病情特点,进一步巩固疗效[4]。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7.06%,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3.53%,显示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缩小病灶,提升临床疗效。

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采用健脾消癌方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能够有效稳定瘤体增长,控制病情进展[4]。有学者对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研究后发现,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健脾消瘤方治疗患者的毒性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化疗耐受度更好,有助于患者接受后续治疗。观察组毒副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采用的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神经毒性、白细胞减少毒副反应事件发生,降低化疗风险。

综上所述,给予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健脾消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耐受度,降低毒副反应发生风险,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毒副转移性健脾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疗效及安全性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