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鲜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2019-06-04韩帅兵吴亚玉张耀中李向阳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咪鲜胺三氯间隔期

韩帅兵,吴亚玉,张耀中,李向阳,于 淼,周 力

(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 济南 250100)

咪鲜胺(Prochloraz)属于咪唑类广谱杀菌剂,它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使菌体细胞膜的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可用于防治可用于防治白粉菌、炭疽菌等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油料作物、谷类、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经济作物的病害[1-5],也被广泛用于香蕉、柑橘等水果的贮存、运输过程[6-8]。

关于咪鲜胺在水稻、水果、蔬菜等作物上的残留及消解行为的研究研究国内外已有诸多报道[9-11]。魏书艳等证明了咪鲜胺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对冬枣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2],而咪鲜胺在冬枣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

本文建立了将样品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乙腈提取后,经水解转化为2,4,6-三氯苯酚后,GC-ECD检测的检测方法。并于2015年在山东滨州、山东东营、河北黄骅、天津静海进行了450g/L咪鲜胺水乳剂在冬枣上的1年4地残留及消解动态田间试验,用以评价该药在冬枣上的使用安全性,为该药在冬枣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仪器

1.1.1 供试材料 供试农药: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咪鲜胺标准品(纯度98.5%,购自德国Dr. Ehrenstorfer GmbH公司);2,4,6-三氯苯酚(纯度99.5%,购自德国Dr. Ehrenstorfer GmbH公司)。

1.1.2 仪器 Agilent-7890A气相色谱仪,配电子捕获检测器(ECD);Sigma 3K15高速离心机;Crystal HYQ-3110漩涡混匀器;HEIDOLPH-ADVANTAGE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及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1.1.3 试剂 乙腈(分析纯);丙酮(分析纯);正己烷(分析纯)

1.2 田间试验

1.2.1 试验地点 山东滨州、山东东营、河北黄骅、天津静海;试验时间:2015年;按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要求设试验小区,每小区冬枣2株,重复3次,小区间设保护带。另设对照小区。450g/L咪鲜胺水乳剂在冬枣上防治炭疽病。推荐使用剂量:1 000~1 500倍液(300~450mg/kg)喷雾处理,每季最多使用3次,施药间隔10d。

1.2.2 消解动态按制剂量667倍液(675mg/kg) 于冬枣果实长至个体1/2大小时开始施药,每个处理重复3次,施药次数1次,施药后间隔2h(原始沉积量)和1、3、5、7、10、14、21、28、35d天采集冬枣样品。另设清水空白对照。每小区按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中的要求,采集≥2kg生长正常、无病害的冬枣果实。称量田间采集的冬枣样本质量,用不锈钢刀具将枣核去掉后,再次称量,记录。将枣肉剁碎后充分混匀,缩分后留样,于-20℃冰箱保存,待测。

1.2.3 最终残留 设2个施药剂量:低剂量和高剂量。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小区冬枣2株。低剂量按制剂量1 000倍液 (450mg/kg),高剂量按制剂量667倍液(675mg/kg),各设3次和4次施药2个处理,在冬枣幼果期开始施药,施药间隔为7d。采样时间距最后1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7、14、21、28d另设清水空白对照。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同消解动态。

1.3 检测方法

1.3.1 方法原理简述 GB 2763-2016中规定咪鲜胺残留定义为咪鲜胺及其2,4,6-三氯苯酚部分的代谢物之和,以咪鲜胺表示。据此,检测方法为将冬枣中的咪鲜胺及其代谢物用乙腈提取,用吡啶盐酸盐水解成2,4,6-三氯苯酚后经净化,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再按照分子量折算成咪鲜胺进行统计。

1.3.2 样品前处理 将冬枣样品用食品料理机粉碎,称取20g,加60mL 1%盐酸乙腈,回旋震荡提取1h,加2g氯化钠继续震荡15min。过滤,后量取30mL,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浓缩至近干用4mL丙酮溶解定容,取2mL提取后的定容液加入反应试管中,80℃水浴使溶剂挥发至近干。在在在反应试管中加入1g吡啶盐酸盐置油浴中210℃水解反应1h,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10mL水超声溶解残余物,再用10mL水洗涤转入50mL离心管中,用2×10mL正己烷萃取(先加入反应试管冲洗),摇晃1min,4 000r/min离心3min,取上层正己烷,合并正己烷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浓缩至近干,正己烷定容至5mL转入10mL离心管中加2mL浓硫酸净化,再以4 000r/min离心3min,取上清液检测。

1.3.3 分析测定条件 色谱柱:毛细管色谱柱DB-1701,30m×0.32mm×0.25μm。检测条件: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柱温程序升温。柱温升温过程:初始温度80℃,保持2min,以10℃/min升至250℃,保持10min。进样量:1μL。2,4,6-三氯苯酚标准溶液及试验样品谱图(图1~3)。

图1 2,4,6-三氯苯酚标准溶液谱图

图2 空白冬枣样品谱图

图3 冬枣样品谱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范围及定量限 咪鲜胺残留量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准确称取适量的2,4,6-三氯苯酚标准品于100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配制成质量浓度约为100mg/L的标准品母液,再用正己烷分别稀释成溶液逐级稀释成0.005、0.01、0.05、0.1、0.5、1.0、2.0mg/L系列标准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以2,4,6-三氯苯酚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作标准曲线。其中Y为峰面积,X为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0.005~2.0mg/L范围内,2,4,6-三氯苯酚峰面积与质量浓度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 003 348X-52 982,相关系数R2=0.998 2。通过最小添加水平得到咪鲜胺在冬枣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

2.2 添加回收率和精密度 在冬枣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0.01、0.5、5.0mg/kg浓度水平的咪鲜胺标准溶液,每个浓度重复5次,用上述分析方法测定回收率。咪鲜胺在冬枣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9.8%~91.6%,相对标准偏差为1.8%~5.5%,符合农药残留分析标准要求。

表1 咪鲜胺在冬枣中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

2.3 咪鲜胺在冬枣中的消解动态 咪鲜胺在冬枣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表2):咪鲜胺在冬枣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6.124e-0.122 t,半衰期为5.7d。拟合曲线(图5)。

2.4 咪鲜胺在冬枣中的最终残留 咪鲜胺在冬枣上的最终残留试验低剂量按制剂量1 000倍液(450mg/kg),高剂量按制剂量667倍液(675mg/kg),在冬枣幼果期进行第1次施药,施药间隔期7d,施药3~4次,于末次施药后间隔7、14、21、28d采集冬枣样本分析测试。采收间隔期为7d时,收获冬枣中咪鲜胺残留量为0.19~16.31mg/kg;采收间隔期为14d时,收获冬枣中咪鲜胺残留量为0.29~16.19mg/kg;采收间隔期为21d时,收获冬枣中咪鲜胺残留量为0.33~9.79mg/kg;采收间隔期为28d时,收获冬枣中咪鲜胺残留量为0.16~4.57mg/kg。

表2 咪鲜胺在冬枣中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3 结论

研究建立了GC-ECD测定冬枣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代谢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咪鲜胺在冬枣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咪鲜胺在冬枣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1~5.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9.8%~91.6%,相对标准偏差为1.8%~5.5%。方法的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及检出限均可满足该农药的残留分析要求。

咪鲜胺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山东的半衰期为5.7d。

我国未制定咪鲜胺在冬枣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我国规定咪鲜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值为0.01mg/kg bw。最后1次施药后28d,4地冬枣中咪鲜胺的残留量为0.16~4.57mg/kg,建议暂以10mg/kg作为咪鲜胺在冬枣中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

试验结果:450g/L咪鲜胺水乳剂用于防治冬枣炭疽病,于发病初期1 000~1 500倍液喷雾处理(300~450mg/kg),每季最多使用3次,施药间隔10d,安全间隔期28d。

猜你喜欢

咪鲜胺三氯间隔期
关于储粮防护剂安全间隔期的问题
献血几百次是真的吗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三氯蔗糖中1,1,2-三氯乙烷含量的研究
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凡是杀菌的护理用品要小心了
申嗪霉素和咪鲜胺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