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玩数学,拓展知识
2019-06-03王翠珍
王翠珍
摘 要:为了让学生趣玩数学,拓展知识,在此背景下,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后,再做了补充和拓展:探究回文算式,发现乘法的奥秘;玩转搭配游戏,发现组合的规律;模拟购物情境,发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苏教版;玩转数学;知识拓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对数学的需求不再是原先的知识需求,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趣味性和知识拓展等。为了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我在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后补充相关的趣味性知识,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经历数学思考,发展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教学中收集了很多有趣的数学游戏,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全班学生的喜爱。
一、探究回文算式,发现乘法的奥秘
“回文算式”是指正读时的算式和反读时的算式结果都相等的一组算式,如26×31。面对这样有意思的算式,我们带领苏教版四年级学生初步感知回文算式的特点,再在大胆猜想和验证中深刻体会到回文算式积相等的数学本质,并进一步尝试自主编创积相等的回文算式,感受知识的系统性。
师:(出示三组算式:13×62和26×31,64×23和32×46,68×43和34×86),我们把像这样交换十位和个位数字后组成的一个新的算式叫作“回文算式”。我们一起來读一读这些算式,边读边想回文算式的积会如何。
(学生齐读这三组算式,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到正读和反读的两个算式都一样,初步猜想回文算式的积可能相等。)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猜想回文算式的积可能会相等,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还需要进行科学验证。请大家两人一组,任意选择一组回文算式,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
(学生通过计算后发现这三组回文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师:那是不是每个回文算式都是积相等呢?请大家自己写一组回文算式,再计算出它们的结果。
生1:我们组写的回文算式是35×81和18×53,35×81=2835,18×53=954,这组回文算式不相等。
生2:我们写的回文算式是92×17和71×29,我没有计算,看了答案的个位是4和9,它们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回文算式中的个位和十位,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数的十位乘个位要相等,比如1×6=6,3×2=6;6×2=12,3×4=12;6×4=24,8×3=24。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先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回文算式的特征,再在验证中比较出有的两个回文算式结果相同,有的两个回文算式结果不同;接着再进一步探究出结果相同的回文算式都具有共同点:两个因数的十位相乘和个位相乘的积相等。他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练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还经历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全过程,沟通了学科之间的融合。
二、玩转搭配游戏,发现组合的规律
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与搭配有关的情境,比如穿衣服时面对多件上衣和多条裤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多个小朋友排队拍集体照时有多少种不同的站位;家长为孩子准备中餐时荤菜和蔬菜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了帮助苏教版二年级学生发展搭配中蕴含的排列组合知识,我简单地出示了三张数字卡片,引导学生组合出不同的两位数,并提炼出搭配的方法。
师:(出示1、2、3这三张数字卡片)小朋友们,用1、2和3组成两位数,要求每个两位数都没有重复数字,想一想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先试着写一写,看看你能写出几个。如果你觉得有困难的话,可以先摆一摆,再记录下来。
生1:我先选了1和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12和21;再选了2和3这两个数,可以组成23和32;再选了1和3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13和31。
生2:我先确定1在十位上,个位上可以是2和3,组成12和13;再确定2在十位上,个位上可以是1和3,组成21和23;最后确定3在十位上,个位上可以是1和2,组成31和32。
生3:我先确定1在个位上,十位上可以是2和3,组成21和31;再确定2在个位上,十位上可以是1和3,组成12和32;最后确定3在个位上,十位上可以是1和2,组成13和23。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这6种不同的组合,你能给上面这三种方法取一个名字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把生1的方法命名为“交换位置法”,生2的方法命名为“定十位法”,生3的方法命名为“定个位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由生活情境中的搭配引出搭配游戏,让学生在罗列组合个数过程中体会到确定搭配标准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在自由思考中鼓励搭配方法的多样性。整个玩转搭配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都在动手动脑,从无序思考到有序排列,从搭配个数不全到列出所有可能答案,这都有助于发展学生全面、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模拟购物情境,发现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知识后,我在班级中组织了一次“模拟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购物中认识人民币,并学会简单的换钱和计算。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模拟购物,有些小朋友当商店的售货员,把商品卖出去;有些小朋友当顾客,到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首先,我们来模拟一下顾客,如果小红要去买一本笔记本,这本笔记本的价格是8.5元,你们会怎么付钱呢?
生1:我会给1张5元纸币、3张1元纸币、5枚1角硬币。
生2:我会给8张1元纸币、1枚5角硬币。
生3:我会给1张10元纸币,要售货员找回1元5角。
生4:我会给1张20元纸币,要售货员找回11元5角。
生5:我会给8枚1元硬币、5枚1角硬币。
师:大家想出了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有的小朋友是直接付不需要找钱的,有的小朋友是付钱还需要找钱的。看来大家当顾客都没什么问题,现在我们转换下角色,让你来当售货员,考考你是否能给顾客找钱。假如你是售货员,有一位顾客买了13元2角的商品,他付了20元,你会找给他多少钱?为什么?
生5:售货员要找回7元8角,20元减去13元2角是7元8角。
生6:不对,应该是6元8角,20元减去13元等于7元,7元减去2角等于6元8角。
生7:我是把它们的单位都转化为角,20元是200角,13元2角是132角,200角减去132角是68角,就是6元8角。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就感受到学习人民币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让他们全身心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数学拓展活动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增加趣味性;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不仅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教师的指点引导;不仅有学生个人的展示交流,还有小组的集体展示。学生在趣玩数学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爱上每天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