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打造海洋文化名市研究
2019-06-03郭建
郭建
关键词:海洋文化名市;优势;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3日
进入新世纪后,城市间竞争愈加激烈,逐渐向文化、制度、创新全方位拓展,其中,城市文化被视为城市信念、风俗、追求的积累与沉淀,是民众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防城港市提出打造“海洋文化名市”的构想,该构想既是贯彻中央“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是审时度势、立足于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开发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已列入了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日程。基于此,本文从该构想出发,对防城港打造海洋文化名市的优势和制约因素作初步探讨。
一、主要优势
(一)区位优势突出。防城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有陆地和海上通道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西南门户,华夏边陲明珠”。其拥有海岸线580公里,陆地边界100.895公里,域内交通发达,已形成了覆盖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境内有5个国家级口岸,其中防城港更是以水深避风、不冻不淤、含沙量小、航道短、可用岸线长著称,年吞吐力可达10亿吨,是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国沿海12个枢纽港之一,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主门户。
(二)海洋文化底蕴深厚,风情独特。防城港海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留有大量遗址。东汉时期马援南征,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马援文化,孕育了防城港的海洋文化底蕴,防城境内现存大量的马援文化遗址。唐朝潭蓬古运河、大清国钦州界碑以及清末爱国名将刘永福、民国“南天王”陈济棠故居等历史遗迹已成为防城港海洋文化深厚历史传承的见证。
防城港居住着京、壮、瑶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壮族“三月三”歌节、“跳岭头”等民族风俗活动引人入胜。海洋民族——京族的海洋文化民俗,如唱哈、竹竿舞、独弦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京族哈节”和“京族独弦琴艺术”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了防城港海洋文化的一道文化名片。
(三)海洋资源丰富。防城港拥有海域4万多平方公里,海产资源丰富,海域沿海鱼类、虾类品种繁多,贝类、藻类不计其数,可开发利用滩涂118万亩。防城港市岸线资源丰富,大小商港、漁港20多个,具备建设10~30万吨级泊位的天然条件。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分布着完整的原始状态的亚热带雨林,植物种类1,890多种。南部海岸红木林湿地是世界四大红木保护区之一,区内物种丰富,是众多海洋生物的繁衍栖息之所。在红纱鱼鹭园,则繁衍生息成千上万的白鹭,给防城港带来了“中国白鹭之乡”的美誉。
(四)海洋旅游风光旖旎。防城港是典型的滨海城市,处于亚热带与热带的交汇带,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一年之中适宜旅游的时间长达10个月,旅游资源丰富,市内已建和在建的景点45个,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3个。旅游特色以“上山、下海、出国”为看点。在这里,不仅能去十万大山水源森林自然保护区、金茶花保护区、红木林自然保护区、平隆沟“百里画廊”等胜地欣赏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景观,去交东贝丘遗址、伏坡将军庙、唐朝潭蓬古运河、大清界碑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感受边海文化,去澫尾金滩、太平白浪滩、企沙天堂滩等海滩领略宜人的滨海风光和渔村风情,去京族三岛、瑶族聚集地、壮族聚集地体验迷人的民族风情,还可以去北仑河口跨国旅游区、东兴国门旅游区、中越边境高山漂流群旅游区体会跨境旅游的情趣。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一)城市经济落后。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密不可分,海洋经济发展更是与海洋文化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近年来,防城港市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下,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城市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终究发展时间短,城市综合实力偏弱,海洋产业发展落后。2017年,防城港GDP为741.62亿元,其中,海洋经济产值为340亿元,而同期同类型海洋文化城市——青岛市与大连市的同期GDP分别为11,037亿元与7,363亿元,海洋经济分别为2,909亿元和2,728亿元,防城港与两者相比,经济实力相差悬殊,海洋经济发展落后,制约了防城港海洋文化名市的建设。
(二)城市海洋文化特色不凸显。防城港发展较晚,城市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也不大,且作为滨海城市,同北海、青岛、大连等市相比,海洋文化特色不明显。防城港市虽拥有数量众多的海洋文化资源,但由于海洋文化开发晚,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对海洋文化的认知较浅,归属感、自豪感不强。防城港海洋文化名市的品牌构建也不够饱满,海洋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没有打造出一批独特且知名度高的海洋文化名片,以凸显防城港市独特的海洋文化个性与魅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发展趋同。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在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经济结构、城市目标、文化渊源方面有着高度趋同性。从地理位置来看,三市均为北部湾港口城市,相距不远,其腹地又完全相同;从区位优势来看,三市都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都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港口城市;从经济结构来看,三市的出口贸易额与旅游业收入都不错;从城市目标来看,三市都想把自己打造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从文化渊源来看,历史上三市曾经长期属于同一行政区域,文化背景类似。高度的趋同性,使得三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易引发同质竞争,阻碍各自发展。
三、打造防城港海洋文化名市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防城港要打造海洋文化名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文化的一个必经途径。最大限度地整合城市的海洋资源,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产业的良性互动,从自身海洋资源特色出发,依靠比较优势,培养本土海洋企业,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海洋企业或集团重点发展,着重推动企业规模壮大化、精品化、集约化,进而带动其他海洋企业的发展,形成海洋经济产业链,推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丰富防城港海洋文化的内涵。
(二)塑造海洋文化品牌。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关键的是要围绕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目标打造一批海洋文化品牌,突出城市海洋文化特色。防城港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可选择马援文化和京族文化作为打造防城港海洋文化名城的文化品牌,马援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防城港的历史传承和底蕴,民众观念和习俗都深受其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和民众凝聚力。而京族文化,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几百年来创造和沉淀的海洋文化,其独具一格的海洋民族风情和人文魅力便足以引人以无限遐想。
(三)强化海洋意识,弘扬海洋文化。大力宣扬本市海洋历史文化底蕴,弘扬本市海洋文化特色,强化市民海洋文化意识,提高海洋文化凝聚力。首先,政府工作者自身要提高对海洋文化的了解,加强自身修养,把海洋文化的建设摆到战略的位置;其次,开展各种海洋文化活动,广泛宣传海洋知识,提高市民的海洋文化意识;再次,保护开发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扩大防城港海洋文化影响力;最后,积极举行各种文化论坛、洽谈会、博览会,为防城港海洋文化集思广益。
(四)抢占文化高点,立足自身特色发展。防城港市在打造海洋文化名市的过程中,应发扬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海洋人性格,抢占海洋文化制高点,获取先行者利益。并立足自身海洋文化特色,不盲从、不跟风,保持独有风情,要积极与其他两市合作,三市之间避免恶性竞争,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共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廖国一.防城港的贝丘遗址与防城港海洋文化的起源[J].史前研究,2010.
[2]王锋.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3]刘枫.海洋文化:一个亟待重视的领域[J].文化交流,2006(5).
[4]李天雪.北部湾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以防城港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