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旅游产业基地建设研究

2019-06-03李依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层次分析法

李依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农村旅游;层次分析法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181037823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4日

一、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经济模式正由以种植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向集生产与观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模式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基地是将几个农村社区联合起来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是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某种意义来看,建设农村旅游产业基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肥东县位于皖中,有极为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近年来县政府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打造“桃花节”、“牡丹文化节”等多个品牌游览项目,为肥东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建设旅游产业基地,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符合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些要求对于研究肥东县农村旅游产业基地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深入研究肥东县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亦是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指示。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填补了这部分空白,故具有实践意义。

二、肥东县农村旅游调研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目的。本次实地调研采取走访与问卷结合的方式,走访景区7个,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2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主要面向游客发放,涉及游客来源、游览动机、旅游偏好以及游览感受等方面,旨在了解游客实际需求。

(二)调研结果分析。在本次调研中,共收回问卷200份,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总结出以下3点:

1、肥东农村旅游市场游客市场特征。从客源市场来看,肥东县客源95%来源于附近城市居民,只有5%来自外省,区域外旅游团体接待少,游客市场结构相对单一,调查结果如图1。(图1)

2、游客游览动因。从游客游览动因分析,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显示,农家乐和牡丹节等品牌旅游产品是大部分游客的游览目的,小部分游客以游览自然风光为旅游目的,极少数游客为人文历史景观,调查结果如图2。(图2)

3、游客总体感受。肥东县旅游消费构成主要以中低层消费为主;在游览感受方面,游客表示产品开发品质低;游客在肥东县游览时间通常较短,以1~2天为主。由实地走访调研和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肥东县农村旅游存在以下问题:旅游资产品开发品质低、发展机制僵化、旅游业季节性问题显著、旅游结构有待优化。

三、肥东县农村旅游产业经济效益评价

农业旅游经济效益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用来衡量某些难以定量计算的指标,通常根据专家的实际经验对其进行分析,而定量评价则是依据实际数据对经济效益进行直观评价,确定权重后构建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在构建肥东县农业旅游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选取能够全面覆盖现在及未来经济效益两方面的指标,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未来资源开发条件以及资源价值及吸引力等主要要素都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反映。

(二)评价体系建立

1、评价体系递阶层次结构建立。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实地走访当地部门,咨询行业专家加之向游客发放问卷,并参考《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点评选标准》,重点围绕经济效益构建准则层,共构建了包括GDP总量在内的等15个指标,具体见表1。(表1)

五、结论

近年來,位于皖中腹地的肥东县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积极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交融,旨在促进产业融合,在保证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品开发品质低,其旅游产品仍以农家乐、花卉展览等为主,产品创新性不强,服务品质仍有待提高;二是旅游活动开展机制僵化,其旅游活动大多由政府主导宣传,吸引游客,景点本身没有自造血能力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三是旅游产品季节性显著,其品牌游览项目主要有“桃花节”、“牡丹文化节”等,这类项目季节性较强,很难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四是旅游业产业结构单一,目前旅游业产业链尚未打通,产业融合模式下的旅游格局尚未形成。因此,我们提出建立肥东县旅游产业基地,通过将不同主题下的旅游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基地,为当地带来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关于其预期经济效益的评价模型,有助于挑选最适合的旅游产业融合方案,为肥东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健,董丽媛,华国梅.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0).

[2]张睿.吉林省通榆县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7.

[3]叶森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歙县乡村旅游建设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

[4]鄢慧丽.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中国旅游业经济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魏卫,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层次分析法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