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究

2019-06-03张妍李洪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张妍 李洪磊

關键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SWOT

基金项目:2018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四个驱动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1810165042)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3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方面水平不断的进步,尤其是制造业。在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定会面临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问题,以面临国际环境的激烈竞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行业还在升级强化阶段,作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决定其他相关工业的水平,装备制造业就像是国家工业的心脏,他的兴衰决定了国家经济的成败。当前环境下,国家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正是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之机,要继续练好“内功”,继续改革创新,确保永立不败之地、永远掌握主动权。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主体转变的情况下,显现出了工业发展的种种劣势。由于装备制造业亦是辽宁的优势,这种既是优势也是劣势的状况就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来打破。鉴于此,笔者通过SWOT法分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选途径。

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现状

辽宁省是中国在“一五”时期建立的重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庞大并且在不断扩大,作为辽宁省第一支柱产业,其中机械、兵器等工业技术在国内为领军者水平。截至2018年的11月21日,由相关部门获悉,从1月至9月前三个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增加至同比增长10.9%,高于全省平均工业水平1.2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长。全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0.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5%,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前三季度,新兴领域重点产品产量大幅攀升,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5.8倍,城市轨道车辆、工业机器人、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石油钻井设备、交流电动机等产品也实现了大幅增长。9月份全省装备制造业单月用电量增长了6.67%,其中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37.64%。但同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也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投入偏低等问题。目前,国家重视辽宁省老工业区振兴,执行“三化”政策,旨在推动全省工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规模庞大。装备制造业现作为辽宁省第一支柱产业并且其地位仍将逐步增强,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共计7个大类、185个小类。其中,辽宁省占全国有能力生产的200余种成套设备一半以上,50余种在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方面为领先水平。

2、工业结构正进行转化。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本身便有相对优秀的装备制造业基础,目前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所占辽宁装备制造业比重更加明显,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结构的优化正向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三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是当前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亦是工业转型的基础。

3、地理位置优越。辽宁省与日韩两国相邻,并且拥有优秀的制造业基础,是他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大连为例:大连作为中国重要港口之一,十分方便与日本进行海上交易,亦为辽宁创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随着政策的不断改善,辽宁与国际上的合作也将会更加的便利。

(二)劣势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虽然辽宁制造业整体在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但其中多数关键性零件以及大型设备依旧主要依赖进口,如数控机床,其主要的产品技术也多数来源于国外,近八成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近八成企业需要依靠技术引进。虽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确实在改制,但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自主研发合一,再创新。

2、缺少相关行业人才。由于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辽宁省尽管工科师资力量优秀,各高校工科专业排名也普遍靠前,但是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这不单单是体现在应届毕业生上,同时也体现在企业的研发和设计人员占比上。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工程类技术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约为7%左右,尽管各企业努力地吸收高学历研发人员,但总比例依旧不超过8%。与此同时,现有的人才也不断地流失,复合型人才或前往其他地区工作或被其他行业企业聘用,人才聚集力度十分有限。

(三)机会

1、智能化。智能化作为三化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被省委以及省政府高度重视一起起到引领作用,希望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目前,全省重点推进100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评选出沈阳机床、华晨宝马等22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标杆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等6个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2、高端化。目前,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地实现重大突破,例如沈阳机床、北方重工等骨干企业已依托国家重大工程,研制出一批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其中关键性零件和核心元件正努力扭转依赖于进口的局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甚至已经可以提供自己研制的核心海工设备,同时国家启动建设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的重要载体——中德高端装备制造园,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工业服务等。

3、成套化。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重要产业联盟同时相继成立。他们以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打造全新产业链为目标,致力于突破高精尖技术的难点瓶颈,形成稳定的产品供应链和利益共同体。以辽宁核电设备产业联盟为例,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泵业有限公司联合沈阳远大科技电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20余家核电装备优势企业,着力于重点打造核电装备全新产业链,形成一系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

(四)威胁

1、管理体制不适应当前形势。由于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多为国有制,体制改革落后,和当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极大地制约了辽宁省制造业乃至是整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劳动力素质水平大多数偏低,缺乏相对科学的管理,导致部分先进技术及设备无法进行理想的运作。因此,企业得不到协调的发展,研发开发与生产和营销也不对调,导致整体经济水平落后。

2、观念依旧传统。许多辽宁老制造业企业依旧沿用传统的观念,试图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价格的优势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盲目追求规模,过分强调价格,导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也导致低水平生产产品过剩;而部分拥有高技术水平含量的工业品每年却都在大量的进口,甚至部分已经形成了依赖性。

三、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可选路径

(一)基于S-O的路径

1、进行大规模设备升级。结合辽宁省制造业规模庞大的特点,进行设备的“三化”转型升级;在规模庞大的基础上转型为“智能、高端、成套”的重要工业基地。

2、利用优异地理环境与国际接轨。加强对沿海地区的开放,为辽宁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合作共同发展提供更良好的条件;使辽宁通过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与他国更加高效便利地进行商业往来,同时也可通过此路径进行设备的升级换代,推动装备制造业机床装备和关键技术的更新。

(二)基于W-O的路径

1、结合省委政策提升自主创新意识。结合省委的高度重视,将自主创新意识推动到全省各装备制造企业,增大研发成本,摆脱用规模战胜智能化生产成本的老旧思想,研发完全自有的核心技术。

2、完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人才体系。一方面活用国家和辽宁省的人才政策,依托现有优势学科培养和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制造业管理人才体系,培养并选拔优秀的制造业人才。

(三)基于S-T的路径

1、进行大规模管理体制转型。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根据市场需求改变生产策略;启用高素质管理人员,合理协调设备、劳动力、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转变陈旧思想。在进行工业结构转化的同时,转变利用规模和价格扩大优势的思想,将生产重心放在工业品的质量上,提升工业品技术水平。

(四)基于W-T的路径

1、培养本土制造业人才。对大多制造企业进行体制和思想的转变,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结合辽宁制造业方面优秀的师资力量。重点培养具有前卫意识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加大研发方面投入。鼓励企业提升开发与设计人员的占比,推动智能化生产的普及,让现有先进设备更加理想的运作。

四、结语

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省发展的优势,亦是劣势,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基本依靠政府的政策和企业领导者抉择。其优势在于辽宁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规模庞大,基础设备多为辽宁制造,影响其他地区其他制造业起点;同时,其工业结构也在政府推动下不断进行改革优化;加之优秀的地理条件,使之成为中国制造业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同时,其劣势也非常明显和致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导致过分的依赖国外进口设备和技术;人才稀缺的同时仍在流失;体制改革仍未进行完全;大部分企业依旧只重视规模价格而忽视消费者感受等。因此,政府的力量将作为辽宁省老制造业转型的根本力量。政府不断推动三化政策实施,希望通过部分企业起到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现已取得部分成效;辽宁省将持续以“一带五基地”建设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继续加强制造强省建设,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到2030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孫超,裴振英.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及优劣势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

[2]王健.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析[J].科技资讯,2008(17).

[3]刘军,马亚静.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

[4]孙超,单超.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思考[J].商业经济,2009(11).

[5]韩冰.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6]韩涌.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3(23).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