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田园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2019-06-03王新媛王小春窦瑞兵
王新媛 王小春 窦瑞兵
[提要] 田园养老产业作为农业、养老产业、旅游业的综合体,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范例。从养老需求、产业融合和农村发展等三个角度着手,构建在PPP融资模式下的集居民居住、老人养老、医疗护理、休闲娱乐、自我发展于一体的田园养老产业新模式,在缓解养老问题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PPP模式;田园养老;产业融合;乡村发展
课题依托:河北省科技厅项目:“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8456226D)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26日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农村面临土地闲置、老龄化、公共服务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伴随投融资模式的市场化和民营资本的发展成熟,PPP模式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上,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其自身与民营资本的合作。通过PPP模式引入民營资本,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解决融资问题,促进养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一、田园养老产业模式发展依据及现存问题
(一)发展依据
1、养老供需矛盾不断升级。按照联合国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只要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就表示其进入老龄化时代;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老龄化程度远远超出国际标准,养老供给数量严重不足。同时,需求层次的提高使得老年人不再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据调查,有86.1%的老人希望自己的晚年时光可以回归乡村,为发展田园养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产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产业融合作为调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挖掘农业多功能性的关键。如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的问题。田园养老产业作为以田园自然风光和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的新兴业态,不只是养老产业与农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养老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这种融合,农村将形成以养老产业为核心,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建筑业、工商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链条,为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供现实可能。
3、农村发展问题日渐突出。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地区的土地闲置、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此外,农村地区还面临着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农村地区亟待开发产业新模式,激发经济活力,改变当前落后状态,这为发展田园养老提供了机遇。另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这为在乡村地区发展田园养老产业,进而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现存问题
1、资金来源无着落,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养老产业开发的高风险性使得民营企业不愿主动试水,承担风险,然而仅靠政府投资开发养老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融资问题不解决,田园养老产业很难实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老年护理相关的学科建设还不甚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匮乏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2、权责分配不明确,主体责任意识差。首先,政府与企业作为发展田园养老产业的两大主体,在权责分配上存在模糊区域,致使二者权责不清;其次,在投资运营过程中,一些企业为达到高收益而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开发养老地产之名,在获取国家政策优惠后行炒房之实。
3、大规模拆迁建设,乡土特色在流失。目前,国内大多数农村改造,都是经企业开发用作商业用途,乡土气息日益寡淡,这也是我国文化发展与保护过程当中的重大损失。
4、占地补偿过于低,村民不愿让土地。当前我国农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村民的安置及补偿问题,如若处置不当,将会使得村民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进行。
二、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
1、PPP模式前景广阔。在PPP模式下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还可提高开发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PPP入库项目数量达8,287个,投资额约为13.68万亿元。从长远看来,在养老产业当中引入PPP模式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2、民营资本不断壮大。据统计,民营资本每年创造60%左右的GDP、提供80%左右的就业机会,其投资总额占社会总投资的60%以上。截至2018年9月30日,4,089个PPP落地项目中社会资本所有制信息完善的项目共4,018个,涉及社会资本共6,753家,其中民企占35.3%。民营企业在PPP项目当中的参与度日益提高,逐渐成为PPP项目建设的主干力量。
3、政府大力推广。随着投融资模式市场化的不断发展,PPP模式逐渐展现出其在投融资上的优势作用,从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自2013年以来,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为PPP模式的体系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基础。
(二)必要性。产业开发的一大关键问题就在于融资,而这也正是田园养老产业起步阶段遇到的一大难题,以PPP模式对接田园养老产业,是解决融资难题的绝佳路径选择。
1、促进产业融合,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首先,政府通过PPP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田园养老产业当中,解决融资问题;其次,社会资本以田园环境为依托,充分挖掘养老产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养老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形成以养老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在此产业链下,将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劳动力回流,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村发展。
2、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老人得以颐养天年。企业在PPP模式下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与保障,对农村的旧房危房、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打造特色田园风光,进而通过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建设养生田园,发展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使其在此安度晚年。
3、减轻政府养老负担,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发展田园养老产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分担政府养老负担,还可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促进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实现效率与公平两大目标。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政府绩效、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三、PPP模式下田园养老产业模式设计
基于我国田园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从融资、养老需求、产业融合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了PPP模式下以田园环境为依托的田园养老产业新模式,力图弥补当前田园养老的不足之处,同时为解决养老问题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一)路径选择
1、开发模式:为充分发挥项目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优势,田园开发选取特许经营类的综合开发模式,将整个田园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社会资本在政府的税费支持、政策引导以及质量和价格监管下投资田园建设项目,主导项目开发全过程,承担全部风险,并拥有项目的所有权。
2、融资模式:由政府建立PPP引导基金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民营企业中标后,根据自身情况,以自身运营利润、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用于项目的第一期开发。政府为其提供贷款担保,降低融资成本。之后,民企通过一期工程回收的资本和少部分自筹资金进行第二轮融资,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投资现金流的正常运转。
3、开发过程:整个开发过程遵循三大原则:一是资源集约化利用原则。集约利用土地、资金等资源,实现成本最小化;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在园区设计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的田园养老蓝图;三是村民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建设期间,妥善安置村民,并给予相应补偿;在竣工之后,保证村民一户一房;在运营期间,园内设施与服务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村民不同程度的优待。
4、运营模式:在项目验收成功后即进入运营阶段,根据事前协议,政府给予企业特许经营权,允许企业经营一定年限,以保证企业可收回投资成本;经营期满后,企业将田园的经营权移交给政府,由政府继续进行运营。园区主要有两大收入来源,即运营收入和商铺租金收入。田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养老老人和游客,主营業务为养老服务和休闲观光。
(二)功能布局。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园内布局简单而设施全面,共分为九大园区,如图1所示,各园区以居住养生园为中心,向外辐射呈同心圆结构,形成集居住、养生、养老、医护、休闲、发展于一体的养生养老田园。(图1)
居住园、养生园和体验园分别供给被占地村民、外来养老者和游客居住。三个园区均建设成为一层小院,每个小院可供3~6人居住;每间房内装有一部直拨服务园的固定电话,以供居住者与服务人员联系。
服务园作为田园的服务中心,对内服务老人,对外招待客户。
种植园作为老年人体验农业活动的区域,有意愿者可在此区域种植花草、蔬菜等,在增加生活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医护园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企业在政府的牵头下与市内的大型医院合作,在田园内建立小型分院,同时引进一批老年医护专业人才,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活动园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即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在这里可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弥补远离子女后心理上的失落感。
发展园作为教育培训中心主要针对有更高层次追求的老年人和企业员工进行人才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外聘相关专业人士前来授课。
商业园对外出租商铺,形成商业街,企业从中获取收益,园内成员从中获取便利。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明安,陈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8(10).
[2]张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幸福养老田园[J].江苏农村经济,2018(1).
[3]高越青,毛宁.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38(2).
[4]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EB/OL].2018.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