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偶然选择成就伟大事业
2019-06-03许亚岚
许亚岚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众多经济学家站在理论与实践的前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是人类近代史上一项伟大实践,能够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参与政策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向《经济》记者表示,这是一份有强大使命感和成就感的工作。
求学中三次偶然
说到步入市场经济研究领域的契机,王微坦言,那是非常偶然的。1981年,王微考取了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物资管理工程系,而在最初选专业的时候,王微属意的其实是理工科。“那时候学数理化是最受欢迎的,我在学习理工科方面也比较擅长,但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误以为材料管理专业与化工相关,而入学后才知道实际上是学管理,偏文科。”
不过,正是因为这次偶然,王微对市场经济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是为当时的王微打开了一扇探究市场经济的窗户。在那时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王微在物资管理方面学的是计划经济管理,而在校园里,解放思想潮流开始出现,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和讲座,学习了微观经济学一些基本理论,如边际效用理论、市场定价理论等,“虽然不是最初理想的专业,但还是为我们认识市场经济以及今后能够从事更开阔的研究学习打下了一个基础。”王微如是说。
大学毕业后,王微还迎来了第二次偶然。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图书馆有一个给老师提供的英语阅览室,对英语特别感兴趣的王微刚开始只能扒着门看,次数多了,图书馆的老师就给她开了特例,可以每天进去尽情地翻阅英文书刊。正是有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和平时的积累,王微及其参赛队伍在全北京市高校的一次大学生英语竞赛中,给学校带来了奖项和荣誉,同时给同学和学校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1987年北京物资学院建院之初,王微的大学老师、当时的北京物资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王之泰教授找到已经毕业两年、在一家建材公司工作的王微,建议她回学院教专业外语。
当时学院正在大力培养年轻教师,进入物资学院后,王微被推荐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英语培训班,之后报送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参加中美合作高级经济英语班脱产学习了一年,不仅提高了英语知识水平,还学到了更多经济学英语词汇,阅读学习了大量英美经济学教材和报刊文章,对很多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的理解也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全国兴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在“下海热”的社会大潮下,随之而来的是王微求学经历中的第三次偶然。当时物资学院的许多年轻教师都选择了下海,刚生完孩子回学校教课的王微对今后的选择也很茫然。她告诉记者,“一次与系主任王之泰谈话,他为我指了三个方向,即红道、黄道和白道。‘红道是去国家机关,‘黄道是下海挣钱,‘白道则是去读书深造。前两者,不管是去国家机关还是去新创办企业,如当时刚刚出现的期货公司,王之泰都可以帮助推荐;对于后者,王之泰教授建议尽快考博,这对今后教学也很有益,并推荐我去找另一位刚刚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同事,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程红去取经。”
经过一番思考,王微毅然选择了继续深造,在1993年成功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王微看来,能够考上博士研究生,那是一次幸运,但就像众多名士说的那样,“一切的偶然都是宿命中的必然”,正是一次次的努力奋斗和人生的选择成就了学识渊博的王微。
使命感成就伟大事业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培育市场、形成市场,所有的市场都需要有市场主体和市场空间,以及市场规则,怎么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其实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当时商品流通领域的许多学者都站在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沿,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主修市场与流通的王微毕业后最终来到了与专业非常对口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自从1996年来到市场所,王微就未曾离开过,仅有其中两年的时间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发展出版社担任过副总编。王微称,“在大学做的是理论研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则是政策研究,要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研,在国家制定重大改革方案、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短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把一些政策建议提供给党中央和国务院。比如经济过热时要有一些调控治理政策建议,经济运行比较低迷的时候提出扩大需求等政策”。
政策上的研究实践性很强,需要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调研,之后根据调研结果再结合国际的经验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办法。王微每年至少有1/3的时间是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进行调研,其余大量的时间则用在总结调研结果上,每写一篇报告都需要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
“雖然会比较辛苦,但在这里做研究特别有建设性,有成就感,我们能发现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一旦研究报告获得领导认可,就可能进入国家的一些政策规划乃至重大的改革方案里。”王微认为,整个工作过程都跟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脉络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因此会有一股很强的使命感。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独特地位,让王微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站在政策研究的前沿,有和其他国家部门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并且有幸和很多知名大家如市场经济研究所的名誉所长吴敬琏老师一起工作、讨论问题、获得指导,对于自身的成长和提高研究水平有很大的益处。
从助理研究员到研究员,从研究室主任到副所长,再到如今的所长,王微参与或主持了数十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出版了10多本著作和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其中,王微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00年参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国企改革攻坚15题》的研究,负责第15题“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秩序”,获得了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同时还获得了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王微的研究工作也并不是一直都一帆风顺的。她表示,政策研究不是靠个人,研究过程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让制定政策的人和实施政策的人对问题有一个共识,提出来的建议才能转化为政策,才能被执行下去。
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企业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政府站在管理的角度,每一个课题或政策的提出都给王微带来很大的挑战,要用一种很清晰简单的语言让各方认识问题,同时不仅要有高度,还要让他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认识问题,达成共识。
通过研究打开中国大门
调研需要多种方式和多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和地方政府座谈,听听各地在推动市场发展方面的做法,比如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批发市场——中国义乌,这个市场本来是自发形成的,但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要想让它做大该怎么办?王微回忆,当时市场的负责人说,做好市场要“挖坑”,就是把交易成本降低,大家都来这里做生意,产品丰富,信息丰富,挖了坑,水来了,市场就做出来了。由此,王微认为,调研工作第一就是要发现中国的发展实践,把经验上升为政策,就可能推动全国的发展。
第二是深入基层调研,要接地气。举个例子,山东农民种出来黄瓜一毛一斤,但卖到北京市是一元一斤,王微在研究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工作中,从田头一直跟踪到城市饭桌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有种植户、运销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要数次易手、几经加价。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一端是农民一家一户生产很分散,另一端零售商也是一家一户很分散,分散对分散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有效率、低成本的流通,所以一定要有实现在产地先集中、再通过长距离和大规模运输到城市市场进行批发配送的过程。“其实,所有做农产品流通分拨的过程都是农民群体自己内部分工形成的。”王微称,通过这样接地气的调研可以真正发现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知道要从哪些地方或环节入手改进或提高效率,比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一家一户变成合作社;可以用冷藏车运输让蔬果保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耗损等。
王微印象深刻的一次国际合作研究则发生在2001年,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参与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大型研究项目“中国融入世界经济——面临的政策挑战”。王微介绍,OECD其实是全球最大的智库,为发达国家做政策研究,提供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建议。而在我国加入WTO的过程中,國际上对于中国市场的开放还存在很多质疑和担忧的声音,国内也面临着大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为此,OECD要与中国合作,给中国提供一个加入WTO后的政策建议,我国就从有关机构比如财政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共抽调三四个研究人员参与研究。”
王微作为参与者之一,在与OECD专家共同研究过程中发现,国外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了解。比如OECD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都会发表经济展望,对全球经济增长都有一个预测,对一些重要国家也会做一些判断分析,在其内部最大的一次讨论会上,说到中国,认为中国还是由政府定价。而事实上,那时候中国市场90%的商品都已经是市场定价。“他们过去提的建议真的摸不着中国的门,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才明白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完全封闭的市场经济,有很多市场的内在机制,中国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王微告诉记者,中国大门还是要打开,让国外的人认识真实的中国和中国的发展,否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永远都会是很久以前经典书里写的旧中国。
怎么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更好的市场经济制度来支撑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让市场主体找到自己的定位,尽快调整和培育出新的发展动力?这是王微目前最关心和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一。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转型调整的过程中,经济运行仍较为低迷,但是王微表示自己是个乐观派,对中国市场发展的前景很有信心。
作为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的王微也谋划了几件很重要的工作,比如下一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王微表示,中国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到来,对我国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影响很大,对城市化发展也会有积极的影响,“当然城市化还会继续深化向前,但城市化发展的格局可能会有一些新变化和调整”。
在进入经济学领域后,王微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调研的路上就是在写研究报告的办公桌旁,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王微表示,能够更好地做一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研究是她作为政策研究人员的梦想和追求。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总结和提炼,在工作之余用唱歌、游泳、爬山等方式放松,对王微来说,最形象、真实的生活写照就是,“一睁眼先算一下今天哪篇稿该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