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

2019-06-03赵幸幸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中职

摘  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理应成为教师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师;教学思维能力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及其组成

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教师和学生、教材、课堂等交互作用的内在理性活动,是数学教师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更着重于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的思维,而不是只针对于教师本身或者学科内容的思维。

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变换、讲授、评估、反思和新的理解。理解是指教师对一系列数学概念进行批判性吸收、掌握并内化为个人认识的过程;变换是指教师将已经内化为个人认识的数学概念转变为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形式和途径的过程;讲授是通过口头表达(包括绘图、运算、形体语言,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等等各种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理解的过程;评估是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包括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时操作式的评估和更为正规的测试和评估;反思意味着根据对学生理解情况的反馈,来估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发展对教学内容的新的理解。由此进入新一轮的理解、变换、讲授、评估、反思和新的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周而復始、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设悬念、激发学生有效性参与的兴趣。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知、硏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节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小故事:一天,王芳到李珍家去看她,当时李珍正巧在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习题,王芳看了看就说李珍做错了。李珍很惊讶,问王芳有什么秘密方法?这时笔者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种秘密方法?学生齐声回答:“想″,学生十分有兴致地上完了这节课,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2.有效性地引发冲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认知突是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景间的冲突或矛盾。这种认知的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有效性积极参考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椭圆的实物接触较多,对椭圆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但是他们还无法真正揭示椭圆的本质。此时,笔者提问:“究竟什么叫椭圆?”,学生对“椭圆的定义”产生急切想知道的心情,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3.提高学生的成功感。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就会让学生对学习的有效性产生较大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并获得成功,不断增强学生想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又一关键。

4.恰当开展课堂竞赛。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强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会增强。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恰当采取开心竞赛的形式来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让课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

三、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的特性

1.具有发展性。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发展中的既有个体差异、也有认识发展阶段差异的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各个学生的特殊性。在充分肯定教学活动普遍性、规范性的同时,区分在各种思想方法或认知策略之间是“因人而异”的,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因时而异”的。

2.具有深刻性。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完全依赖于经验,因为经验具有局限性与偶然性,属于认识的低水平。只有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认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刻性,深人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具有社会性。现代教育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和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每个数学教师都是作为社会的一员从事教学活动,而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又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材和一定的考核方法等)约束下进行的。同时,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

4.具有教育性。数学教师良好的教学思维能力,不仅是进行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教育教学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

四、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众所周知,世界丰富多彩,现象纷繁复杂,没有理论的慧眼,将会迷失于滚滚红尘之中。加强理论修养,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扫除伪科学、反科学的迷雾,把握数学的真谛、把握数学教育教学的真谛,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效能。

2.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江泽民强调指出,教师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教书匠只凭纯粹的经验吃饭,教育家则善于总结实践经验,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高度,并进而指导下一步的实践。教师要善于从宏观到微观、从教材到学生、从方法到途径、从课内到课外,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积极大胆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验证理论,创新理论。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不仅针对学生,同样也适用于教师教学思维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同行间的交流和沟通,从校内到校外、到市外、到省外乃至到国外。一般而言,近距离进行案例分析,远距离进行理论探讨。学校、教育部门和学会组织应创造相应的条件和氛围,促进这种交流和沟通。

4.教学民主。教学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里,教学的成果体现在这里,教学思维的核心理念也在这里。教学思维要针对学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没有了学生的平等参与和主动创造,这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教学民主很重要,要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赵幸幸(1989.12—),女,汉族,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师数学史素养水平划分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到底应该分几类?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