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

2019-06-03李焱平

党史文汇 2019年4期
关键词:枣园毛泽东群众

李焱平

毛泽东艰苦卓绝毕生奋斗是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和幸福。其中最感人至深的是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他的人民思想和情怀是博大精深的,他身体力行地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的传家宝。

劳动人民最干净

搞革命、干事业为了谁,既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思想感情问题。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立场是坚定的,思想是深刻的。他所坚持的唯物史觀一再表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而,共产党人应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毛泽东虽是农家人,但由于求学读书的经历,也有个真正彻底转向劳动人民立场的问题。1942年他在延安与文艺工作者座谈时,真切讲述了他认识转变的过程:“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

他会有以上巨变,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也有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自我改造,更主要的是与工人农民和革命军战士在一起了,由此去熟悉和了解他们,去感受其喜怒哀乐。他关爱人民群众,并非故作姿态。凡是接触过他的人们都感到他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是真诚无私、情深意切的。

曾担任毛泽东俄文翻译的师哲,在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 中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深沉而真挚,发自内心,没有什么矫揉造作,返朴归真。”这是他亲眼所见的事实。杨家岭沟口住着一家姓杨的贫农,其窑洞只有门没窗子,他家一做饭满屋子烟致使墙壁全是烟黑色。他婆姨常在门口推碾子,手到脖子都很脏。毛主席每每经过时常亲切地向他们问长问短,有时还到屋前站站并感慨地对师哲说:“老百姓不懂得什么叫卫生,也没条件洗澡,他们辛辛苦苦劳动,还被人们看不起。”

凡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都有许多难忘的回忆。警卫排长阎长林在《我的警卫笔记》 中忆道:转战陕北时,中央前委搬到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王家湾村,为了不给老乡们添太多麻烦,毛泽东与其他几位中央首长住在薛老汉家一明两暗的一个窑内过起了集体生活。毛泽东住的窑,房东平时放东西用,地方不大,窗子很小。米面盆、咸菜缸、粮食囤等杂物摆满了,进去两个人就转不开了。刚住下时房东每天至少要进去一两次取米面菜,还翻搅咸菜缸和酸菜缸,使满屋弥漫着酸菜味久久散不去;也不顾首长是否在办公。一天,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在窑内工作,薛老汉又要进窑里拿菜。值班警卫建议说:“你一次多拿一些,不要老进去。”还开玩笑地说:“你真麻烦。”毛泽东听到后从窑里走出来严肃地说:“不要说人家,人家的东西人家还不能随便拿吗?”说着向薛老汉摆手说:“来吧,来吧。我们住你们的房就够给你们添麻烦了,你想取什么东西随时来拿吧。”薛老汉走进窑里,周恩来等都停下手中工作热情招呼他。他也怕影响首长,取了酸菜就出去了。有时毛泽东也喜欢听他讲当年跟刘志丹打仗的故事。若他拿的东西多了,毛泽东还会帮他一起拿出来。没多久,他们就处得像一家人,一起乘凉、拉家常、听收音机。当薛老汉从收音机中听到说毛泽东和党中央还在陕北与边区军民共同奋战时就按捺不住喜悦心情逢人便说:“你们知道吗?毛主席还在陕北!不打败胡宗南是不走的。”他只知常和他说话的大个子首长叫李德胜,可不知此人就是毛泽东。后来,当毛泽东和中央机关转战走后,他才知晓。敌人进占王家湾后,抓住他吊起来一顿拷打并逼问:“毛泽东哪里去了?共军在哪里?”薛老汉坚贞不屈,要么说:“不知道!”要么说:“就在陕北!”甚至说:“不打败胡宗南,毛主席不会走!”敌人气得暴跳如雷,凶残地砍掉了他的手指头。毛泽东知道后感动地说:“薛老汉不愧是老游击队员。”

毛泽东和中央前委转移到小河村期间,常去看望住在卜大娘家的饲养员老侯,认识了她家十四五岁的女儿兰兰。兰兰感到毛泽东对人和蔼可亲,很愿意听他讲话。一天,兰兰带上好伙伴桂花和春香到他住处玩耍,毛泽东停下工作热情地招呼她们并让警卫员取糖给她们吃。他还提议她们识字学文化。于是,她们每天上午在家帮忙给部队推碾磨面,下午就到毛泽东住处学文化。她们进步很快,不到一个月就学会200多字。兰兰为表感谢,花几晚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和母亲一起送给了他。他关心地问村里的生产和支前情况。临别时他让工作人员拿出一条花格裤子、一双灰色线袜和二尺黑布,加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送给兰兰母女,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兰兰:“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新社会,没有文化可不行啊!”

时任机要科长叶子龙回忆:1948年5月下旬,毛泽东住到了西柏坡一处院落办公。待安顿下后叶子龙便向他介绍起情况:“这一带有好几个村子,每村都住着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老百姓都非常好,觉悟很高,为解决中央机关的住房问题他们都克服困难,宁肯自己家挤着住也要把房子腾出来。”他听了高兴地说:“我们在陕北时,陕北的老百姓非常好。我们到了河北,河北的老百姓也非常好。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努力工作,争取解放战争早一日胜利。革命成功了,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叶子龙还告诉他,房东为腾房子一家人都搬到村西去了。知他们家有两个小孙子后毛泽东说:“你去告诉他们,有时间来玩吧,我很欢迎他们。”此后的日子里,全国各地解放战场捷报频传。12月24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华北重镇张家口,大家无不欢欣鼓舞。中央机关办公处决定组织几场文艺演出来庆祝。12月26日晨,细心的毛泽东叫李银桥去机关拿些戏票,分头给没能看上演出的老乡们送去。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随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一路上他的心情很不平静:“北平是要进的,但没想到这么快,你们想到了吗?”阎长林说:“没想到,撤离延安才两年就进北平了。”毛泽东边抽烟边说:“蒋介石天天想消灭我们,向美国主子要钱要物要新式武器,把在抗战时期留在大后方的军队拉出来用美械装备起来,叫嚣要在3至6个月内消滅共产党八路军,人多武器好又有物资保证;我们人少武器差,缺吃少穿,什么都没保证,但他反而被我们打败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的,是非正义的,人民反对他发动战争、再继续残酷剥削压迫人民。人心向背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他必定失败。”军队在乡间的土路上继续前进着。一路看到路边田里劳作的多是妇女儿童,很少见到青壮年,毛泽东叹口气说:“为了战争的胜利,农民付出了多大代价啊!整个解放战争若没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和支援,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鱼离开水无法生存

毛泽东身上总让人感受到那感人至深的领袖与群众的鱼水深情,深深扎根于群众中的领袖是那样有情有义、平凡而伟大。

1943年10月,毛泽东要随中央书记处搬到延安西北约7公里多的枣园去。当时枣园有十几户人家,为此,社会部及相关方面考虑到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首长的安全,建议动员村民迁到别处,并将该建议告诉了毛泽东。他一听不高兴了:“你们要让老百姓迁走,我就不搬去了。”相关负责人不解地问原因。他严厉地说:“哪有共产党怕群众的道理。为了我毛泽东安全,居然要把老乡们赶走,人家世代住在那里,你们竟能做出这样的事来。要搬,你们搬,我哪也不去。”但对方还在不停地继续解释。毛泽东说:“把老百姓与我们隔开了就安全了嘛?恰恰更不安全,我们离了群众就什么也不是了。若非要搬,就不要迁走老百姓了。不这样,我是不搬的。”

住到枣园的毛泽东很快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与群众水乳交融。一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与枣园乡群众在小礼堂共贺新春。他热情地与乡亲们拉家常,征求大家对政府的意见。在和枣园乡乡长杨成福的交谈中,他了解到杨不识字,且全乡的娃娃都没学上,便对在场的延安西区区委书记说:“要好好开展教育工作。陕北文化落后,我们的地方将要扩大,中央不一定常在我们延安。那时,地方工作就要靠你们,教育儿童是很重要的工作。”由于没有教师,他建议枣园乡文书江英兼职。道别中他握着9岁女孩李治安的手问:“娃娃同志,你上学了吗?”女孩回答:“还没有。”他的一声“娃娃同志”逗乐了人们。从此,枣园的年轻人见面后都要互称“娃娃同志”。

尽管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注意与群众的关系,并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但安保同志有时不免做出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等在王家湾住了50多天。此地离敌盘踞的瓦窑堡仅70里路,常有敌探出来活动。他工作之暇总要出去走走看看,却不赞成兴师动众前呼后拥,警卫们只好暗地里跟着。可还是让他发现了。他问阎长林:“那边山上是不是你们的人呀?”阎不好撒谎,半晌才吞吞吐吐地说:“是我们的人,我怕……”他说:“怕什么?敌人要到这里来是有困难的。他武装的军队来不了,便衣也不好来。我们有老百姓嘛!现在农活正忙,你们不多派几个人去生产,都跟着我干什么?”又说:“要相信群众,敌人头上虽没写‘反革命几个字,可一有坏人老百姓马上就会发觉,用不着我们动手,老百姓就会把他抓起来。我们应多做群众工作,要相信、依靠群众,只要认真做到这一点,群众就会永远和我们站在一起,做我们的铜墙铁壁。”他语重心长的教诲,使警卫们深刻反思起工作到底该怎么做。他们从此改变了工作方法,每天抽出更多人帮老乡上山打柴、种地,既做了群众工作又保卫了毛主席。每当警卫员背着柴禾跟在他身后返回时,他总风趣地说:“你们又去放哨了?”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一行抵达北平清华园火车站后乘车到西北郊的颐和园休息。当他知道原来颐和园里住着的和尚和勤杂人员都被警卫部门清理出去时就大发脾气:“你把水都排干了,你要保护的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相关人员解释:“北平刚解放,城里城外的特务很多,搞破坏和暗杀活动很猖狂,我不能不严加防范。”毛泽东更大声地说:“鱼离开了水,你安安全全地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不依靠群众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中南海的红墙“围不住”他那颗惦念百姓的心。只要有机会他还是喜欢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和愿望。卫士李家骥回忆:那是中央领导机关刚搬进中南海时,国事异常繁忙,有一天毛泽东说:“走,我们俩去郊区走走。”李一听有点慌:“主席,我不敢,有危险,我担不了这个责任。”毛泽东转用商量的口气说:“不用怕,我突然出去,他们不知道。我不相信坏人耳朵就那么灵。我们马上走。”李为难地说:“主席,我必须执行规定的纪律,不然我的领导要处分我的。”毛泽东一看没办法,不禁长叹一声:“哎,这个规定没错,但把我和群众隔开不行啊!我见不到群众就憋得慌。我是共产党的主席,见不到他们还算什么主席?我们共产党人是鱼,人民群众是水,离开水鱼就要渴死!不知你们是否理解我的心情。”这番肺腑之言虽有倾诉苦恼之意,但也道出其心声,让人能感受到他与人民群众呼吸相通的情感。

1953年6月23日,他来到京郊安定门外鱼池村村民张振的菜园笑着打招呼:“你好!”他坐到一个马莲墩上,点燃一根烟抬头眺望远处的西山,好像在沉思着什么。张振借机迅速跑回村里报告了这一大喜讯。全村男女老少欢喜地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毛泽东团团围住同他握手问好,还熱情地邀他到村里坐坐。他慨然允诺,指着身边的张振说:“好,就到你家看看去。”张振的老婆那淑珍正怀着孕,一听此讯抱起两个娃娃就奔出院子,正迎上走来的毛泽东。他风趣地说:“你真行,一边一个,中间还一个。”一下把大家逗笑了。他进屋后看看这里,摸摸那里,问寒问暖:“冬天烧炕暖不暖?被子够不够?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没上学?”他边问边要往炕沿上坐,那淑珍急忙拿来笤帚要扫炕,他笑着摆手说:“不用了,我不怕脏。”张振对其提问一一作答,还如实说:“过去吃野菜,现在有吃的啦,不过还不太好,荒月还要吃些白菜团子。”毛泽东安慰说:“不用急,生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随即合了影,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后便要告别。乡亲们依依不舍,孩子们喊着:“毛主席,把照片给我们捎来呀。”他满口答应。一周后他果然派人送来了照片。

早在1945年10月,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回到延安后,在一次干部会上明确说道:“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可见他把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得非常透彻。他谆谆告诫全党同志: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我们才能不断发展和强大;若脱离群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群众热爱大救星

毛泽东关心爱护人民,人民也十分热爱崇敬他。劳苦百姓都很明白:是共产党、毛泽东把他们从灾难深重的苦海中拯救了出来得解放获新生而活得有尊严有自由,他与他们心连心、同根脉。因而都发自内心地热爱、称颂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是百姓最真挚的心声。

当他准备深入虎穴赴重庆谈判时,延安人民都为他的安危所牵挂。各界群众纷纷派代表到杨家岭中央办公厅“请愿”:别让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许多人忧虑地把眼睛都哭红哭肿了。边区劳动英雄还代表乡亲们专程拜见他劝他不要赴虎穴。对此,他委托朱德专门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把为何坚持重庆之行向各界群众说明道理。1945年8月28日晨,延安群众从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地潮水般涌向机场为毛泽东、周恩来送行,全场鸦雀无声,人们的心像压上了一块巨石,沉重、焦虑不安。数千双眼睛随着毛泽东的高大身影移动,目送他走上飞机,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挥手。他也扬起那顶盔式帽用力挥动向群众致意。飞机起飞了,人们遥望着它久久不肯离去。那飞机同时也载着千百万老百姓的心远去。10月11日他返回延安时,延安机场上早聚集了无数群众,他一露面人们就欢呼跳跃着,抒发着挂念之情,庆贺他胜利归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挤出人群颤巍巍走上前,噙着泪喃喃地说:“毛主席啊,你可回来啦。我们心上的一块石头一下落了地。”泪水溢满脸颊。他感动得眼睛也湿润了。陪同护送他的国民党要员张治中目睹这一场面,感慨地说:“延安军民对党的领袖如此关切,真叫人看了感动。”

1948年3月21日他就要离开杨家沟了。山峁堤畔上、大路两旁到处是欢送的乡亲们。他们舍不得他走啊!他向乡亲们挥手致意,满怀深情地说:“陕北的小米,我吃了13年,实在不愿意离开。但为了全国的解放,我们又不得不离开。”几个农会干部走到他身边含着眼泪说:“毛主席呀,你在陕北是为了全国人民。你离开这里,也是为了全国解放事业。”

1949年5月2日,日理万机的他约了民主人士柳亚子同游颐和园,泛舟昆明湖,品茶对诗,畅谈友情。那天,公园里游人很多。很快有人认出了毛泽东。人们奔走相告,越来越多地聚到昆明湖东岸。卫士们想避开人群从十七孔桥东南角上岸,他却摇头说:“东岸人多怕什么?你们还怕群众吗?”游船仍按原计划向东岸划去,当岸上的人们看清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他一上岸立刻被欢呼雀跃的人群围个水泄不通。人们争相跟他握手。他却并不愿突出自己,时刻注意拉柳亚子同行甚至照顾柳前行半步。上车后他异常高兴地说:“今天是咱们第一次游颐和园,也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的群众游园。”柳感慨地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群众对一个领导人这样亲切热情,这种精神的享受蒋介石是看不到的。”

尤其是开国大典,将人民热爱领袖之情推向高潮。庆典结束后他激动地说:“人民喊我万岁,我也喊人民万岁,方能对得起人民群众!”这是他发自内心对人民强烈的热爱。正如英国女作家韩素音在《早晨的洪流》 一书中所评述的:“他和人民之间有一种亲切的感情上的交流,他好像永远生活在群众之中。”那么,人民对领袖的爱戴和崇敬,也是旷日持久、情深意重的。人们高唱《东方红》,正是劳苦人民翻身解放喜悦心声的表达;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人们知道,谁也不会活到“万岁”,但再没更好的语言来表达对人民领袖的感激之情与衷心祝愿。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感天动地,也揭示了:谁赢得民心,谁就会赢得天下;谁违背民心,谁就会失去天下。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枣园毛泽东群众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多让群众咧嘴笑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1949,毛泽东点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利用野生酸枣兴建大枣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