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好》:高歌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宏图美景

2019-06-03梦菲

党史文汇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设

梦菲

每当党和国家的重要纪念活动和庆祝节日,有一首红歌总会唱响,盈耳萦绕,冲上云霄,它就是《社会主义好》。尽管或听或唱这首歌已有几十年了,但不同年龄段感受大不相同:对50后、60后是一种温馨怀旧,对70后、80后更多是往事回眸,而对90后、00后新一代则多半是对某种式样音乐的欣赏。不过,无论生于哪个年代者都应深层次理解而纵情唱之:她是旗舰猎猎,社会和谐,公平正义行大道;她是铁骨铮铮,自立自强,经济腾飞领风骚。这嘹亮的歌声,彰显华夏儿女凝心聚力拼搏奋进的雄心;这优美的旋律,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展宏图的乐章。

《社会主义好》 是一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革命歌曲。1957年,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重工业开始发展,东北重工业基地兴起。这首歌曲就是在此期间诞生的。

这首20世纪50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由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歌词激越铿锵,旋律奋发激昂,它以朴实的语言、浑厚的旋律和直抒胸怀的手法,表达了新中国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充分反映出全国人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满腔热情和对“社会主义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的万分自信;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人民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那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唱出了全国人民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与共同心愿。

词曲作家默契合作,以群众歌曲的艺术形式集中概括了时代的面貌,用通俗简炼的词句写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二人紧扣群众歌曲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的特点,在旋律上,采用易于上口的具有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曲调,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歌词所揭示的思想与情绪;在结构上,为使群众便于记忆,采用三段歌词一段曲调的分节歌形式;最后,为了表达群众奋发图强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用二部轮唱法,使音乐的情绪更趋热烈、饱满、奔放和自信。

词作家霍希扬,笔名希扬,河南省开封市人,1921年9月27日生。家境贫穷,少年失学。1941年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抗战高等学校学习文学。翌年赴延安,入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学习。1944年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音乐。次年进入鲁艺文工团,从事歌词创作。

曲作家李焕之(1919—2000)生于香港。父亲李孙修原籍福建晋江池店镇池店村,母亲郑慧珍是台北人。他从小接触广东、福建的民间音乐,1935年16岁时为郭沫若的短篇小说《牧羊哀语》 所感染,创作了第一首音乐习作《牧羊哀歌》。1936年2月只身赴上海报考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学习和声,并选修钢琴、合唱等课。后因母命返回香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香港加入中共外围组织——抗战青年社,投入抗日文艺活动。1938年8月奔赴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1月入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 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

李焕之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以《春节组曲》 和《社会主义好》 流传最广、影响深远。《春节组曲》 是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6年,在当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中央乐团管弦乐队首演了整部《春节组曲》 初稿,张宁和指挥,当即获得听众一致赞赏。1957年李焕之带领并执棒指挥的北京青年民歌合唱团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合唱比赛,荣获唯一的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荣誉。此后其中的《序曲——大秧歌》 (后常以《春节序曲》 为名单独演出),更成为我国喜庆佳节中屡演不衰的保留节目和央视春晚必演曲目而广受欢迎。他创作的《社会主义好》 风靡大江南北,妇孺皆知,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除了《社会主义好》 外,他还创作了风靡一时的《民主建國进行曲》 《新中国青年进行曲》 等;管弦乐作品除了《春节组曲》 外,还创作了《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 等。他在合唱指挥、理论著述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 的演出。其文字著述有:《作曲教程》 《怎样学习作曲》 (又名《歌曲创作讲座》)、《音乐创作散论》 《民族民间音乐散论》 《论作曲的技术》 等。他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等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20世纪50年代他改编的中国民歌合唱曲《生产忙》 《茶山谣》 《八月桂花遍地开》 享誉国内外。其后他改编创作的古琴弦歌合唱《苏武》首创“古曲新唱”。在民族器乐曲领域他也积极实践。1980年在古琴曲《离骚》 的基础上加工创新出适合于民族乐队演奏的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1983年以琴曲《高山》 《流水》 为素材创作了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1985年又创作了大型民乐合奏曲及民族管弦乐协奏的大型作品,将古代歌曲合唱与以古曲为基础的民族器乐创作进行了综合性尝试。他还为《暴风骤雨》 《在长征的道路上》 《鲁迅生平》 等电影配乐。他一生谦虚谨慎、待人以诚,总是孜孜不倦地挖掘、整理、研究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与时俱进地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潜心创作出大量富有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也体现出他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无比热爱和超凡出众的艺术才华。其作品和人品高度统一,而笔耕不辍的一生堪称音乐界楷模。这一点,从著名作家老舍1963年感慨书赠给他的一首诗中即可得到言简意赅、生动深情的诠释——

碧海为琴浪作弦,水仙吹笛老龙眠。

滩头自有知音客,谱出风云交响篇。

勿容置疑,《社会主义好》 是一首充分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时代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经典红歌。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众志成城战胜了国内外反动派,从此结束了百年来受侵略压迫的屈辱历史,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国后,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被毛泽东于开国大典上“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鼓舞着,且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冲天干劲,沉浸在当家作主的欢乐气氛中。在这朝气蓬勃的时代,为了美好的明天,广大人民充满乐观主义情绪和积极创业的时代精神,团结一致,意气风发,跟着共产党决心把伟大祖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万众一心轰轰烈烈地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神州处处呈现出一派发奋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场景。此歌正是在这样的建设高潮中产生——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建设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人民江山坐得牢,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一定来到!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人民江山坐得牢,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一定来到!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一定来到!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李焕之后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歌曲作家必须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品质上成为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因为我们对建设祖国的英雄事业必须具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永远是年轻而新鲜的感觉。在歌曲作家的思想感情中,不仅要具有创业者的优秀品格,同祖国前进的步伐一致,而且要走在时代的前锋。所以,我们对祖国建设中的每一个重大进程,将是自然地密切关注而且是敏感的,同时在我们的创作实践中也将是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服务。”他虽忙于行政、教学及各种社会活动,但作为一个音乐家仍未间断地创作了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50余部,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歌词来看,这首歌与当时形势的关联极为紧密,“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等歌词的反复出现,表明其承载着主流意识形态传声筒的角色,鲜明体现了主旋律歌曲简洁明快、鼓舞人心的特点,唱出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已向社会主义社会大步迈进。这首《社会主义好》 正合乎于这一时代洪流在精神层面、价值取向上的需求,合乎人们的思想要求和精神诉求,再通过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歌咏活动”,一经问世便像长了神奇翅膀般很快响彻全国各地了。

周恩来当年非常喜歡这首歌曲,他一有机会就带领人民群众引吭高唱,尽情抒发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激情。此歌曾被选为15首革命歌曲之一,收入《革命歌曲大家唱》 之中。鲜为人知的是,此歌还作为由徐苏灵编剧与导演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的黑白故事片《第一列快车》 的插曲被播放。2009年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面向公众开展的“网上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活动推荐名单中,有这首《社会主义好》。201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的为党90华诞而创作的大型晚会《我们的旗帜》 之欢腾的舞台、壮丽的诗章中,《社会主义好》 又作为极具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代表作之一,一经隆重演唱就让观众回味无穷,在服装、环境和动作的交相呼应中,群众深深体味到了时代精神,引发了强烈共鸣。

《社会主义好》 不仅在当时迅速走红,全民皆唱,而且过了半个多世纪依然传唱不衰,一代代中国人唱着这首歌接受思想教育,茁壮成长。其豪迈的歌声屡屡激荡飘扬在祖国的上空,为何?一是缘自它强劲分明的主旋律份量,二是与不同时期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更与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有关。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首歌曲豪迈自信、直截明了、一语中的地道出真谛: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二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歌曲朗朗上口、浅显直白、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让人一唱一听就直抵心窝,道理自明,斗志昂扬,精神抖擞。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老百姓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朴素真挚的,甚至有很大的理想化成分。正如歌名与歌词,直截了当,直抒胸臆,直白晓畅。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破土而出,如日中天,喜悦挂在人们脸上,自信洋溢于心间。“一五”“二五”的建设成就,使人们确信,一旦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超英赶美完全不在话下。社会主义就是大干快上,就是一日千里,就是日新月异。也许正是这种朴素的愿望和简单的想法,加之客观上身处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最初起步年月,懵懵懂懂毫无经验地摸索着“过河”,导致了后来的曲折和坎坷。许多年后,当我们总结那段历史教训时才发现,那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想当然的成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可以列数许多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的天真,但不应怀疑新中国建设者们的崇高、纯洁和无私奉献。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硬是用双肩抬出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全国人民正是伴随这嘹亮歌声艰苦创业的。

毛泽东1963年初所写词牌名“满江红”的那首诗,正是当时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使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心情、形势及气派的生动写照: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好》 这首歌依然在传唱,但是人们对它的解读由“建设”转向“革命”,以致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一时走向偏颇。

寒来暑往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发生重大历史转折,党中央果断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行全面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深刻反思的结果。整个80年代,《社会主义好》 唱得并不多,代之的则是来自港台和国外的流行歌曲,似乎是流露出困惑中的迷茫抑或是“松绑”之后的释放。当时,从小受革命家庭熏陶的栗战书正供职于中共河北省石家庄地委办公室,见社会上泛起一种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他敏锐地陷入深深的思考,想起好久没人唱的那首《社会主义好》 歌,写信给胡耀邦总书记:建议高唱《社会主义好》,并将原歌词中“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改成“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此信后来被批转到中宣部,并发表在1982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四版。这首歌当时虽唱得不多,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国大地展开。只要翻开《邓小平文选》 就会发现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非常之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这两层意思醒目朴实,其中蕴含着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也展现出多么巨大的理论勇气,可以说“社会主义”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打破困惑,生机重现,境界全开: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一条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明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那时起到现在,又过去了几十年。在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诸多大型纪念活动期间,许多单位的歌咏舞台上《社会主义好》 又不约而同地竞相登场,一代新人和老一辈人引吭高歌,透出同当年一样的自信与豪迈。只是此时已非彼时,人们用一个“好”字道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认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丛林中艰难行进却脚步坚定、目标远大。多少年来,西方社会时常用“终结”“遗产”之类的断语来唱衰社会主义,我们却坚定不移地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不懈探索奋勇前进。好与不好要用事实证明,行与不行要靠实践检验,对与不对老百姓说了才算,唱与不唱归根到底是否有真情。建国70年风云激荡的丰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它模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惊人发展与中国独特的道路很难分开;社会主义在中国土地上充满顽强盎然生机、显示巨大活力。回望来路,至今耳熟能详的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音,始终叫人热血沸腾,充满了自豪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声音,一如既往振聋发聩、铿锵有力,表现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仍有“为人民服务”至今铭刻在新华门的照壁上,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折不扣坚决遵循的宗旨旗帜;还有时至今日我们都能欣喜地随处可见——沿街书写在墙壁上“社会主义好,百姓日子好”诸如此类的标语,那么通俗简洁、鲜明醒目地道出了广大群众发自肺腑、深切体会的共同心声……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英明论断在改革开放40年后愈发彰显至理名言的伟大光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在继续蓬勃发展中。自然《社会主义好》 还会唱下去,正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个共同的感觉:70年弹指一挥间,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新中国成立伊始,开国领袖们就已雄心勃勃立下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起直追使我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的宏图大志;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一路唱响《社会主义好》,經过持续建设,13亿多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一个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阔步走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总之,我们大力倡导中国人民一起来高唱《社会主义好》,一是可以提高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认识,二是可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三是可以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的情感和自信,四是可以提高对西方不良文化及历史虚无主义的防范能力和抵制能力,五是可以振奋齐心协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