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就业:从世界教育危机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9-06-03莫文天
莫文天
摘 要:库姆斯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著作《世界教育危机:80年代的观点》指出了世界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教育相较20世纪80年代有了诸多变化,但是书中所提到种种危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关于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不平衡在当今中国仍然存在,并引发了诸多问题。通过库姆斯对教育与就业问题的论述的阅读,来分析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以期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世纪教育危机》;菲利普·库姆斯;大学生就业
世界著名教育学者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80年代的观点》一书出版于1985年。该书对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教育领域的主要趋势和变化以及未来若干年内世界各国教育可能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及机会,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的估量和评价。
直到现在,世界教育危机的上述种种征象依然没有完全走出困境。通过对本书中库姆斯提到的世界教育危机中的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联系分析当下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我国“教育与就业”问题分析
我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一种国家模式的高等教育,即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并且当时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低,基本上不存在知识分子就业难以及失业问题。但在1977年至1988年的十一年间,我国高校数从404所增长到1075所,在1983年到1985年的三年间,新建高校301所,每年递增12%以上,在校学生从62.5万增长到206.6万人,高校毕业生年均增长13.3%。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日渐庞大,西方发达国家、日本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知识失业问题开始登陆中国。隐性的知识分子失业就已经开始慢慢出现了,例如分配困难、文凭贬值等问题。
以库姆斯的观点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状况集中了库姆斯当时阐释的欧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种不同国家类型原因分析。就首要原因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有限,使用更复杂技术、重视教育证书并提供更有保证和更高报酬工作的资本集中部门的规模有限,只能雇佣国家劳动力中较少的一部分。虽然社会普遍来看,目前正规教育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受教育者在有限的现代部门里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做准备,而教育目的和经济现实之间这种不一致的结果导致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压力。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使在校的学生总量几乎翻了两番。扩招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高校,然后面临就业。并且大多数高校在扩大招生中,仅仅是以扩大招生规模、吸引更多考生填报自己学校为目的,考虑的是如何直接提升学校的报考率,以及学校的直接经济效益,并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国家建设的需求,从而导致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高校招生制度和培养制度与社会就业制度脱节,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供大于求,更加剧了知识分子失业现象。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教育体系的发展,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出现了当时库姆斯在发达国家中提及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专门人才需求由于大量知识青年涌入就业市场而变得饱和时,复杂的人力分配制度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就导致毕业生对自己的人力分配的满意度降低。
二、启示
1.调整教育结构,使其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相适应
库姆斯在书中提到:在就业市场的需求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是,它们各自的经济是否能为所有这些新来者提供足够的工作。特别是经济体制中现代部门能否提供足够的恰当种类的工作,使其符合正规教育系统中中等和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资格及期望。未来工作机会在不同职业和经济部门中将如何分布?将如何把新涌现的人力输送到或使其脱离这些职业?针对库姆斯提出这些问题,我们的政府、市场以及高校需要深入思考。教育科类结构、教育层次结构、教育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必须为国家宏观的经济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因此,高等教育机构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产业模式和结构以及变革趋势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相应专业设置、院系调整的科学预测,尽快建立适应产业结构变革的专业结构;其次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模式,增加新兴专业学科,整合更新专业结构、学科结构、课程结构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推动发展职业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多样性就业。
2.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日益复杂的人力分配制度下,只有提升自身才能避免更大的就业压力。根据库姆斯在《世界教育危机》中的观点,青年人对待工作的消极态度以及失败主义的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导致失业率逐步提升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就业青年缺乏自信心、创业精神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部分青年就业价值观消极,对所处社会环境日益漠不关心和无所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丝毫不努力。所以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合适的就业观念,使得自己“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积极就业,自主创业”。培养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在日常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经历,积累社会经验。除了打好基本功以外,大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要客观、理性、辩证的看待不同职业岗位,在校期间应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姚林,刘洪英.知识分子失业与高等教育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03-106.
[2]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唐劭杰.高校扩招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