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无用?
2019-06-03钟伟良
钟伟良
期末考试出成绩的日子,大家都在屏幕前屏住呼吸,拼命刷新校园网,只为能够以最快速度在即将被拥挤瘫痪的教务系统上看到自己一学期来的最后结果。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有人欢喜有人愁,我比较幸运,属于前者。看着还不错的成绩,心中一阵窃喜,这次的奖学金应该胜券在握,终于有机会一扫大一时低分的不甘,回想起当初的自己还觉得有点好笑。
“一定要好学习,争取拿高绩点,这对拿奖学金、评优评先、争取出国交流机会很重要!”大一刚入学,我就接受到了同系众多学姐的谆谆教诲,她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嘱咐我,绩点的重要性。
但是,初来乍到的我对拿奖学金、竞选三好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想法,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成绩过得去就行,拿不拿奖学金无所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重要。所以,并没有把学姐们的劝诫记在心中。
抱着这样“佛系”的心态,我过完了大学的第一年。还记得,那时的我还没能来得及改掉高中时的习惯,依然喜欢在课余时间看小说。尤其是没了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没了老师家长的督促,一下子变得随心所欲起来,老师上课时,我拿着书在下面看,互不干扰,好不惬意。
那一年,我还跟着大家一起学会了熬夜通宵,学会了应付和敷衍,甚至觉得绩点这个东西够用就好,一旦毕业也就没什么用了,也学会了对学习装着丝毫不在意。
当一個人沉浸于自我的幸福快乐时,总是感觉时间的短暂,这句话一点没错。眨眼间一学期过完了,我迎来第一次大学期末考试。考试前,我明显感到了内心的一丝慌乱。平时的我上课基本没有认真过,课本只是每周上课前才看一眼,老师发的讲义也常常只是匆匆一瞥。那段时间,各科老师的照片经常就会和锦鲤一起,出现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每天晚上疯狂熬夜学习,老师响应学校号召坚决不给复习资料,我就另辟蹊径一边向学姐们旁敲侧击地打听上学期的考试内容,一边按照老师上课的讲义复习。考试前一晚,我彻夜未眠,看着窗外的天从一片漆黑渐渐变成浅蓝色。“十几周过着幼儿园的日子,最后两三周过着高三的生活。”那一刻,我觉得这说的就是我。
一番煞费苦心,终于熬过了那段黑暗时期。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朋友圈里十条有九条都在感慨:啊,活着真好!
考试成绩很快就被公布出来,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最不擅长的体育也有65分,暗自一阵窃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发现读文科的好处就是,只要期末努力,成绩就不会太差,然后一切依旧。
直到三个月前,我参加了一场由学校组织的奖学金评选会,评选会的地点设在了学校规格最高的学术报告厅,参加这次评选会的同学大多都是我所在学校各学院学生中的佼佼者,都是老师同学们眼中“品学兼优”的代表,他们要么成绩优异,学术科研成果丰硕;要么就是各学生组织的核心,社实经历丰富。那天,评选会现场人声鼎沸,基本上都是过来想一睹“学霸”真容的好奇群众。
而我作为被安排参加观看的群众,想着与我无关,不自觉地选了一个靠后的位置。
和我预想不同的是,学霸们在评选会上分享了自己优异的学业成绩、丰富的学术科研成果以及社会实践经历。场内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我甚至没看到一个人在玩手机。在那个时候,我有一种回到高考前夕的错觉,百日誓师大会上,每一双眼睛都是那么求学若渴。
我终于明白了,学习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不是参加了多少比赛,不是拿了多少的奖学金,也不是曾经当过校学生会的主席,不是在面试的时候介绍我是来自哪个学校,我是什么专业,我的绩点有多高。只图过关的人只是少数,更多的人选择竭尽全力地学习是为了证明一个优秀的自己。
评选会结束之后,我立刻去找了同系的L学姐。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L学姐在我眼中一直都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她告诉我:“大学的生活,就是温水煮青蛙。开始大家都会斗志凌云,立志大学每天都要去图书馆,提升自己。但是没多久,每天的生活就是叫叫外卖、刷刷朋友圈、和室友出去玩……全然忘了自己当初的目标。仅有的成绩完全是依靠着在每个学期末的考试周加班熬夜换来的,只是感动了自己,骗过了他人。”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曾经幼稚地以为,绩点够用就好,现在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错误。我想应该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当自己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就听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大学生活如理想社会一般,再也没有“成绩高低,次序排名”。我曾经一度轻信,幻想着努力三年,然后拥有四年的无忧生活。然而当我们真正进入到大学之后,才发觉现实不是如此,学习总是一环扣一环,一刻都不容人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