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现代五伦观为例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微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教育教学研究

2019-06-03张茜邢大海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微课程

张茜 邢大海

摘  要: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德育教学是高校教师和远程教育教师长期以来不断研究的课题。本门课程,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微课程“现代五伦观”章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为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微课程;现代五伦观教学研究

了解和传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在传承中华文明,吸纳文化精华,彰显民族精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微课程“现代五伦观”这一章节内容为例,剖析该系列微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

一、课程的设立意义、教学目标和呈现形式

传扬是一种教育,传扬美德实质是德育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高尚思想和良好行为的人。课程萃取人们实际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选择归纳了与日常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息息相关的几大类传统美德,希望通过观看学习,能够有所触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光播撒在社会每个角落,这是本门课程最大的教学意义所在。

结合具体知识点,课程摘录对应的古今正反两个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美德故事,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和课程的学习深度和厚度。课程讲授及录制采用“主讲教师+电子白板”的形式完成,后期制作中,涉及古文字拆解、说文解字、历史故事等内容可视情况添加动画或3D效果。

二、与上节课程的内容衔接

课程体系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它作为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我们在强调“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碎片化和多媒体自主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教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即课程的整体设计理念和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整体来设计布局,能抓住课程的主线和基本脉络,抓住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各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感知,在最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也需要体现出课程的整体性。

以本章节课程为例,在授课的起初阶段,言简意赅,进行两堂课之间的衔接,表述如下:在上一讲中,我们学习了传统五伦观的由来、传统五伦观的内涵和传统五伦观的价值体现,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基本的道德关系进行了具体说明,并进一步明确了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中华传统五伦观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讲我们将共同研究和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有关“现代五伦观”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上节课学习的传统五伦观相比较,五伦观的现代内涵。二是,五伦观的现状及其积极意义。由此,进入新授课的讲解。

三、以现代五伦观为例对课程知识点的讲解

在“传统五伦关系的现代内涵”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剖析对当代社会这五种关系的忧思,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正确遵循亲、义、别、序、信的原则,厘清伦理道德,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对“夫妇有别”知识点的讲解为例。

与过去相比,夫妇有别这一人伦关系有了全新的内涵。最主要的是现代的夫妇关系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这与过去那种“三从四德”有本质的不同。男女平等已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其次,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也不再是铁定的规矩。现在,单纯作为“主内”的家庭妇女已经很少了,大部分妇女也和男人一样在各种岗位上工作。从以上两点来看,新时代的夫妇关系应当在吸收传统家庭观念的基础上有更新的内涵。古代有很多婦女美德的故事,对表彰、弘扬妇德的内容应当区别对待,辩证地看待。对那些体现了中华美德的事例要大力提倡;对那些有违人本人性,观念陈腐的内容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也要从现代的角度加以扬弃。我国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封建礼教的枷锁不复存在。妇女从家庭走出来走向社会,全面参与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近代的优秀女作家萧红、三毛等。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广大女性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大力表彰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巾帼标兵”“杰出母亲”“模范媳妇”,女性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然而,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在当今社会夫妇互敬互忠的家庭观念出现危机。离婚率持续攀升,夫妻双方大打出手,使得子女遭受牵连,心理受到很大创伤。部分人不将贞洁忠诚当作美德,信奉“杯水主义”,追求刺激,存在着嫖娼、一夜情、包“二奶”等丑恶现象。这些道德病毒对家庭伦理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也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受到极大的破坏。

那么,面对和睦夫妻关系的逐渐缺失,我们应该如何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积极给予解决对策。

在接下来的课程讲授中,重点讲解以下内容:现代意义上的夫妇有别主要指家庭的分工不同。只有男女各自按照其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治理家庭,家庭才能和谐。夫妇要相敬如宾,互相信任。丈夫在外工作,妻子要竭力支持,多鼓励,不说丈夫的短处。对丈夫充分地信任。这就是新时代一种良好的妇德。而丈夫对待妻子,首先要信守婚姻承诺,珍惜夫妻缘分。平时对妻子要落实一个“爱”字,爱字值千金。工作之余帮助妻子做点家务,双方共同教育好子女。现代社会为什么离婚率高?一是对婚姻过于草率,二是互信出了问题。虽然结婚与离婚都受到法律的保护,离婚是夫妻双方的事情,但持续攀升的离婚率却带来了很多社会和家庭同题。应当认识到,离婚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有序稳定都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展开对“离婚”这一社会问题的讨论。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创建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开拓多元有效教学途径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