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产险保费结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019-06-03郑丽莎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险产险财险

郑丽莎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受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影响,国内金融服务一度出现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以及“脱实向虚”问题,保险资金运用也深陷其中。为此,原保监会于2017年颁发《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郑伟[1](2017)实体经济通常指涉及实际生产产品和服务的那部分经济,与此相对应的是在金融市场上专注买卖交易的那部分经济。朱俊生[2](2017):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保险的核心功能,即从经济补偿、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方面发力,提升保险渗透率,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王军辉[3](2017)从险资运用视角研究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布局、途径、发展方向。吕岩等[4](2017)从保险业要做风险减量管理;发力普惠、扶贫、绿色、国家战略;开展社会管理,服务民生建设三方面服务实体经济。本文从保费收入结构研究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旨在促进保险与实体经济“相依而生,相拥而长,相融而兴”。

1 产险结构是险企助力实体经济的映射

1.1 产险结构的合理化标准及特征

1.1.1 产险结构的合理化标准

方湖柳[5]从定性视角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内部因素之间相互竞争并达到协同的均衡状态。产险结构是从定量视角研究财产保险的各分支险种的保费收入占产险保费总收入的比重指标,通常用“占比”来表示。它既反映产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又反映险企自身的经营方向和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在中国统计年鉴中能找到的最早保险数据是1998年的资料。笔者摘录1998年和2016年的产险数据绘制统计图1,清晰展示了1998年与2016年我国产险结构变化和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变迁。

由图1可以直观看出,无论是1998年还是2016年,产险保费收入结构均是非均衡的。如果机动车辆总增加值比企业总增加值在GDP值占比大,那么这张产险结构图是合理的,但这与我国经济总量及其结构显然不符。

1.1.2 畸形结构映射服务失衡

我国2016年的产险结构相对于1998年更显畸形(见图1)。1998年,机动车辆保险占比最大,但仅是半壁江山多一点;企财险位居第二,四分天下有其一;货运险位居第三,有一定规模。2016年,产险结构畸形发展凸显,机动车辆保险四分天下其三多,“车险独大”,说明险企专注与车辆关联的实体经济风险管理与保障;农业保险受中央一号文件及多种因素影响跃居第二;企财险、责任险基本并列第三位,却有本质不同。企财险总量上由1998年的112.6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318.2亿元,倍增有余,但结构却浓缩至第三;说明险企对企业财产风险管理与保障关注度在下降。责任险由1998年14亿元迅速扩张到2016年的362.4亿元,其结构与总量均在猛增,反映保险对实体经济的责任风险管理与保障意识在加强。货运险由1998年的38.6亿发展到2016年的85.5亿,结构急剧萎缩,反映险企对货运企业风险管理支持不够。

图1 1998年与2016年产险结构比较

1.2 产险结构印证险企助力实体经济成效

1.2.1 产险结构折射险企重点防范车辆风险

“车险独大”究其因有三:第一,车辆是法人与自然人最重要的动产,风险发生频率高、损失金额较大。例如“2017年8月23日,台风“天鸽”强势登陆广东地区,损失惨重,在4.1万笔报案中有3.7万笔为车险”[6],表明人们有强烈的转移风险需求。第二,交强险政策出台的强力传导作用。2007年“道交法”明文规定机动车不购买交强险不允许上路,有些险企趁机搭售,不买机动车相关险种就不出售交强险,狠狠刺激了车险发展。2006年机动车辆保费收入1108亿元,2007年一跃为1484亿元,增速为33.94%;2016年机动车辆保费收入6834.2亿元,仅交强险贡献了1699.58亿元。第三,民用汽车迅速增长。1998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为0.13亿辆,2016年底达1.86亿辆。诸多因素导致机动车辆保费总量与结构快速增加,成为产险业务的一枝独秀。

1.2.2 产险结构验证险企助推三农发展创新

农险跃居第二是政府与险企共同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注农业问题,险企为支持“三农”发展花式创新各种农险:

首先, 推进农险扩面、增品、提标。决策层对农险补贴逐步提高,刺激农险发展;农险品种不再局限于种植、养殖业两方面,扩展到农产品的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产量指数保险等。提高农险产品的保险金额,保障农民在遭受灾难时能够获得充分补偿。图2可以佐证2013—2017年农险保费收入与赔付在助力农业实体经济的效应。2013-2017年,农民从保险公司获得的保险补偿总体在55%以上。

图2 2013—2017[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与赔偿情况

其次,技术创新助力险企提高农险质量。险企建立了种植保险的“天空地”多遥感同采集辅助决策平台,使用互联网操控无人机将以往1人需要6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缩减到现在只需半天就可完成了。养殖业保险使用一体化互联网+云服务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提高农险服务质量。

再者,尝试“保险+期货”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有些险企开展尝试将玉米、棉花、橡胶纳入“保险+期货”或“保险+期货+扶贫”或“保险+期货+信贷”的模式,抵御农业风险。2017年1—7月,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为190余种农作物提供风险保障1.32万亿元,承保农户1.44亿户次。

1.2.3 产险结构反映险企助力社会履责增强

责任保险跃升为第三大险种,充分反映险企在支持实体经济履行民事责任的作用增强。道交法的出台不仅刺激了机动车辆保险发展,还推动了机动车辆商业三责险以及承运人责任保险的发展。道交法提高了车主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不少有车一族自动将原定购买100万元保额提高到150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责任保险发展;医患纠纷增加也促进了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然而环境责任保险发展不佳。据环保部2014年12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近5000家企业投保了环境责任保险,2016年只有3778 家投保。

2 产险结构畸形导致险企助力实体经济不敷

2.1 畸形结构映射险企对企财险研发不足

企财险占比下滑,意味着企业财产一旦发生损失,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就少。例如,企财综合险依然是对爆炸、雷击、暴雨、洪水、暴风、龙卷风、冰雹、台风、飓风、暴雪、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突然下陷、飞行物体坠落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付。这一方面表明引发企业财产风险的因素大体未变,另一方面反应险企对企财险创新的投入研发不足。目前,不少险企热衷于旅游险、一年期综合意外险、健康险,企财险不再是险企的效益险种,不再是险企竞争的主攻方向。其实,工业实体经济拥有资产最大部分,即使费率低,一旦承保,给险企带来的保费收入还是可观的,险企应该找出实体经济投保企财险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

2.2 畸形结构导致险企利润下滑

畸形的产险结构势必造成险企内外部失衡,既影响险企自身发展,又导致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后继乏力。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太平财险净利润增速均呈下滑态势。年报中将主因归责于上年投资收益基数较大所致,同时也承认是车险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所致。有些险企采取“严控业务品质,去劣质业务,得优质客户”策略,剔除连续3年赔付超过100%的业务,留存3年未出险客户。此举从公司经营管理视角思考没有错误,但从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战略考虑未必周全。

充分竞争的结局一定是费率下降。如果利润长期下滑,股东注资不足,其结局可想而知。目前险企的竞争热潮又集中在国内外旅游意外险与健康险种,正在步我国车险市场后程,应该引以为戒。

3 优化产险结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产险结构需要政府政策支持

3.1.1 建议政府加大强制险出台力度

交强险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国家级层面的强制保险法令。自2006年7月至2016年底,交强险累计处理赔案1.9亿件,累计赔付成本7441亿元,虽然导致产险畸形结构,但较好地保障了道交事故双方的利益,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我国的其它责任保险的发展就没有交强险那么顺利。2014年全国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的企业接近5000家,覆盖全国22个省市区。2015年全国只有17个省市区的近4000家企业投保,究其因在于该险种没有作为强制险种推广。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但自愿购买保险、防范社会风险意识并没有同步跟上。在国民普遍没有自愿保险意识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一些强制险很有必要。

强制保险与政策保险不同。出台政策保险,政府需要给予财政补贴,出台强制保险,并不需要配套财政资金,只是运用政府公信力约束国民购买保险。当国民保险意识提高了,政府可以撤销强制险,将其改为自愿保险。因此,建议政府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食品责任保险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安全的险种作为强制保险出台,集聚人民的力量解决问题。政府当下加大政策险出台力度,将有效帮助险企优化产险结构,最终有利于国家财政增长,就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3.1.2 建议政府扶助农险“最后一公里”

我国农业保险虽然跃居第二大险种,但观察企总量与结构均是很低的。财政部2017年1月1日正式执行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规定:中央财政按照种植业、养殖业,公益林、商品林,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及藏区,中央单位与地方农业分别给予30%~90%的补贴;对于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央财政补贴会进一步提高,这项政策的实施极大程度扶农惠农。笔者建议对于一些中央补贴已高达90%的中央单位及列入扶贫对象的农牧民,何不扶农惠农“最后一公里”?这笔扶农惠农资金会随着脱贫的进程逐年减少。中央政府还可以利用这项工作考核全国脱贫进度以及是否真脱贫。这样操作,有利于农业保费收入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民灾后损失补偿,保障农民恢复生产,安定生活,也有利于险企优化产险结构。

3.2 优化产险结构需险企规范经营

3.2.1 优化企财险条款吸引实体经济投保

国内企财基本险条款所列风险大多是通用风险,费率相对低,各区域实体经济普遍适用。企财综合险条款设计不足,存在诸多不适用风险。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风险存在明显地理环境差异与企业工作性质差异。例如,有些实体经济的经营性质不存在爆炸风险,位居大中城市企业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突然下陷风险,若把这些内容都写进条款,毫无疑问扩大了风险范围,提高了保险费率。企业自然不愿意为不存在的风险买单,故不愿投保。如果险企能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工作性质的实体经济提供不同的企财综合险,将有助于吸引实体经济投保。

3.2.2 发挥防灾防损功能助力实体经济减损

企财险标的价值大、保额高,可从防灾防损功能方面为投保企业提供些一些服务,例如: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获得比通常渠道更早的气象信息且提供给投保企业,帮助投保企业提前预防气候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再如实时提供一些实物产品价格及相关信息,供被保险人消费,让被保险人感受到险企的关怀,险企也可在这些服务中减少理赔款付出,得到收益。

综上所述:保费收入是险企助力实体经济的天然纽带,保险赔款支出是险企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行动。险企只有在动态运行过程中不断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险结构,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才能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

猜你喜欢

农险产险财险
国元农险IPO申请被受理:6年漫漫上市路,“蔡程配”梦想成真?
银保监通报:平安人寿投诉4072件增长28%,居寿险公司首位!
银保监会下发通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
农户农险认知、信任程度与购买意愿
——基于河南省2497户农户的调研数据
人保财险:助力“平安河南”建设
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的演变分析
航天科技中国四维与中国平安产险签署协议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太平洋“e农险”受到河南省财政厅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