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
——深度解读中国海油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2019-06-03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海油深水印尼

□ 文/李月清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处处可见海油人的身影,他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努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建设联通五大洲的能源丝绸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3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东进在中国海油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致辞中这样表述。

中国海油是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全新的合作姿态,遵循的是规则,传递的是友谊,实现的是共赢。以符合各国利益诉求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推动油气产业更深层次的互利合作。

目前,中国海油产品与服务已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中国海油海外原油产量3205万吨,海外天然气产量117亿立方米,海外资产占比36.1%。

这组数据,勾勒出中国海油在国际油气合作舞台上的精彩画面。

国际化之路第一个脚印

周边,唇与齿,手与足;周边,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

构筑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诚是基石。习近平主席上任伊始出访足迹,近乎一半留给了周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蒙古国……13个国家,彰显了周边战略对中国的意义。

无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正在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印度尼西亚都是重要的地理节点。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爪哇是必经之地。在国际关系研究的语境下,印尼是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在亚洲乃至全球地缘政治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的“地区大国”“新兴经济体”。更重要的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是习近平主席在印尼首次提出的。现任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上台后,迅速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两国的国家战略由此形成了前呼后应的对接。

中国海油的海外拓荒之路,也是从周边开始的。

1994年,中国海油在印尼投资了公司第一个海外项目——收购美国阿科公司(ARCO)在印尼马六甲海峡产品分成合同部分权益,在东南亚刻下了海外征程的第一个脚印。2002年,中国海油东南亚公司正式成立,并在印尼SES油气区块首次担任作业者。

印尼SES油气区块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部爪哇海域,水深20-40米,作业面积5851平方千米,产品分成合同PSC签于1968年9月6日,总合同期50年,2018年9月5日到期。中国海油于2002年1月通过并购西班牙瑞普索(Repsol)公司在印尼资产权益获得该区块并首次在海外担任油田作业者,曾一度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商。统计显示,在中国海油担任作业者期间,SES区块累计生产油气当量338百万桶油当量,其中累计生产原油312百万桶,累计外销天然气超过43.6亿立方米,为印尼政府、合作伙伴和中国海油创造了经济价值,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9月5日,中海石油东南亚有限公司(东南亚公司)、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上游公司在SES区块海上作业支持基地举行区块到期交接仪式,完成区块移交。印尼政府油气上游特别监管机构(SKK MIGAS)主席Amien Sunaryadi高度评价了中国海油,称赞中国海油在担任作业者期间,在安全管理、生产作业、预算管控、经济价值创造,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希望其继续在印尼投资发展。

20多年来,在印尼作业的中国海油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2002年到2018年,东南亚公司累计投入330余万美元用于对作业区周边区域的捐资助学、扶助贫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形成了海龟保护、红树林种植等特色项目。红树林是印尼千岛地区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地,还能吸收温室气体、保护岛屿不受侵蚀。2008年至2014年,中国海油总共在该区捐赠并种下了100万株红树林苗。

在进入印尼油气合作领域的20多年间,中国海油抓住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的良好契机,使东南亚公司成为中印两国油气合作的典范。同时,公司还带动相关单位走出去,形成了上游和服务板块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史诗级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傲然面世

2018年5月16日,对整个中国石油工业而言,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中国海油旗下海洋石油工程史诗级集成建造项目——世界最大吨位级35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P67在青岛成功交付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FPSO是目前石油行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中最庞大和复杂的人造装备之一,能够对海上原油天然气进行初步加工、储存和外输,是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油气生产基地,被称为“海上油气处理厂”。

P67 FPSO总长超过300米,总宽约74米,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作业水深2200米,最大产油量15万桶/天,储油量160万桶,天然气处理能力600万标方/天,配有可供158人作业的生活楼及直升机平台。它的最大排水量达35万吨,排水量及生产能力均位居世界最大FPSO之列。P67使用钢材约4.5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的重量;电缆约150万米,铺设电缆长度相当于北京到天津距离的10倍;材料采办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国产化程度更是高达75%。据了解,P67 FPSO将用于巴西东南海域桑托斯盆地盐下油田,这个超级大油田直接将巴西推上拉美第一产油国宝座。它的建造交付同时也得到了巴西政府的高度关注。

在P67 FPSO的建造过程中,海油工程进行了120多项技术和工艺创新,以焊接检验为例,技术团队成功克服了PAUT(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在小径管和不锈钢材料上的应用难题,将该技术应用到1寸不锈钢小管焊口的质量检测中,实现了在国内海洋船舶工程领域的首次应用,提升检验效率近10倍。

P67 FPSO项目的成功交付,无论从市场还是技术角度看,都表明中国石油制造能力在迈向高端。首先,该项目有助于海油工程及其他中国企业扩大在国际高端石油市场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在近年来,海油工程已经加快了海外一流市场的拓展步伐,在俄罗斯、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海外布局,并相继成功交付了亚马尔、Ichthys等10余个大型知名海外项目。

根据《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2018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6.48亿吨,较上年增长6.95%;国内原油产量连续第3年下滑,降至1.89亿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3%。全年原油净进口量达4.6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0.9%,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进口天然气9038.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9%,对外依存度升至45.3%。预计2019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143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增至46.4%。

油气产出与消费的失衡,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国内老油田经过多年开采后纷纷进入枯竭期,而新发现待开发的油田多为品相较差的低渗透率油田,开采难度大,不足以弥补国内油气需求的巨大缺口。海上油气资源将是未来主要的接替区域。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评估,海洋待发现的石油为548亿吨,天然气为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的47%和46%,其中大部分位于水深1500米的深海海域。21世纪全球最大的油气发现几乎全部来自海洋,其中56个位于深水区,12个位于超深水区。2006年后全球油气新发现储量中,深水油气占比超过50%。近5年来,全球重大油气发现中70%来自水深1000米以上的水域。巴西深水、东地中海、东非等海域均取得突破,发现了一大批世界级大型油气田。在这一背景下,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把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纳入国家政策,把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从发展角度看,深水油气资源将是下一轮能源争夺的新阵地。由于技术制约,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公司有能力从事深水钻井,其中美国公司最多,其所拥有的深水钻井装置占全球总数的约70%。随着技术的进步,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不断更新换代,额定作业水深和钻深能力相应增大。这两种在建钻井装置的钻深能力分别达到9000米或超过万米,并都采用动力定位方式。目前,国际市场上深水钻井装置供不应求,利用率接近或达到100%,最高日费已突破70万美元。但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存在技术、安全、运营和市场等多重风险,这也对石油公司参与深水油气资源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挑战。这就要求我国石油企业在充分借鉴现有国际石油公司深水勘探开发实践经验的同时,重点依靠自身的科技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工程核心技术,建造一批深水重大装备,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使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海外深水项目作业,并逐步实现自主开发国内深水大型油气田,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将互利共赢模式呈献给全世界

作为“走出去”的排头兵,中国海油遵循“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与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

1994年10月,一艘名为“丹池号”的油轮载着原油,沿着最初的丝绸之路,从马六甲海峡返回中国。这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海油,在这条路上,他们找到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世界开了一扇窗。自1994年收购马六甲项目开始,海油人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布局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在世界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由中国海油连接的海陆两个丝绸之路闭环:一方从南海到太平洋、印度洋,再到非洲和欧洲;另一方从中亚到中东、欧洲,再到非洲。令人惊讶的是,这条线路与“一带一路”惊人相似。

目前,中国海油已在6大洲4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业务,在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液化天然气储运等多个领域与资源国建立合作共赢关系。中国海油积极履行“世界公民”义务,融入业务所在地的社区,海外油气合作框架与经营理念一脉相承,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合作模式,既契合各国各地区特定需求,又将提升资源国石油工业整体水平、助力其经济发展为己任,将互利共赢新模式呈献给全世界。

在南美洲圭亚那,中国海油参与的圭亚那海上斯塔布鲁克(Stabroek)区块所处盆地,是一个世界级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富集。进入该区块是中国海油2013—2014年全球油气勘探战略调整之后一项重要举措。2015—2018年,该区块已发现10个油气田,取得巨大的、一连串油气发现:10亿桶、25亿桶、32亿桶、40亿桶……随着一次次油气大发现,圭亚那的油气储量也不断创新高,成了名副其实的产油国。而在此之前,圭亚那从未生产过油气,2014年圭亚那燃油和润滑油进口价值达5.8亿美元。

在加拿大,中国海油2013年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交易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公司之前,中国海油资产国际化程度不高,国内实证储量占总证实储量的72%,主要北美资产只有加拿大油砂,仅占总证实储量的3%。收购之后,中国海油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海外证实储量占全公司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加拿大油砂储量比例为17%,另外新获得的墨西哥湾和英国北海的实证储量占比达到6%,这些新增资产区都位于投资环境较好的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公司海外投资的政策性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同时,此次收购成功意味着中国石油企业将进入国际原油定价机制的核心,掌握关键市场信息并有望从中获得超出石油资产本身的利益。北海布伦特原油基准价格,是世界上主要的几种石油基准价格之一,全球跨国石油贸易中大约有70%的交易参考这一基准价格。此外,收购尼克森将成为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进军北美高端油气市场的重要一步。

在新兴石油大国乌干达,自2012年完成对其EA1/1A、EA2、Kingfisher等区块各1/3权益收购开始,中国海油乌干达公司便积极与作业资源国所在地社区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广泛接触,组织召开各类会议,以充分了解他们的关切、担忧和期望。他们在当地修建道路,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还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受到油田周边居民的点赞。艾滋病是一个敏感话题,为了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更多艾滋病预防知识,乌干达公司专门聘请相关专家,组织开展12场专题讲座。从2018年进入乌干达开始,公司便面向霍伊玛省中小学生推出中海油绩优奖学金项目。目前,已有330名学生受益。2018年7月12日,乌干达公司国际焊工培训及认证项目启动仪式在乌干达石油学院石油展厅举行。乌干达第一夫人、教育与体育部部长珍妮特·穆塞韦尼对中国海油乌干达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本地化政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了高度赞赏。

在南美圭亚那,在北美加拿大东海岸,在欧洲北海及爱尔兰海域和西非尼日利亚及其周边,中国海油“海上能源丝绸之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精致,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喝彩!中国海油海外实践证明,中国企业国际化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是和谐而不是纷争,是共赢而不是独享。

世界是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站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中国石油企业,正沿着出口导向—海外投资—价值链优化—全球运营四个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路径,向全球油气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疾进;海外运营正在从投资国际化1.0,迈入创新国际化2.0阶段,开始把“价值链优化”“协同效应”作为企业国际化的清晰目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将伫立于世界石油舞台上,继续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演绎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故事……

猜你喜欢

海油深水印尼
海油华南谱新篇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印尼出手
“十三五”中国海油固井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识人需要“涉深水”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