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县猪和国外猪种的生产性能比较分析
2019-06-03段晓红冯韶华芦春莲曹洪战
石 岗,段晓红,李 尚,冯韶华,刘 刁,芦春莲,曹洪战*
(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深县猪作为河北省现存唯一的地方猪种,对其开展育种工作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科研价值。自从2012年起,开始了对深县猪的生产性能进行基础性研究,从营养学和育种学两方面入手,加深对深县猪的了解,挖掘深县猪的优势和价值。深县猪具有中国地方品种的普遍优势,比如繁殖性能优良、肉质好、抗应激等。但是深县猪也有自己的独特的明显优势,深县猪早熟、多胎多仔、母猪护仔力强和泌乳力强、抗病力强(深县猪有拱土天性,使得其能从土中摄取到铁、铜等微量元素)。虽然深县猪的生长速度慢,大约饲喂1年时间才能达到屠宰体重,但是脂肪率偏高,使得深县猪的肉质鲜嫩、肌内脂肪含量高、肌肉鲜嫩多汁、风味佳,满足了消费者对猪肉肉质的高要求。
国外引进的猪种,如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等的生长速度较地方猪种快,因此很多猪场引进国外猪种与本场猪种进行杂交,探讨最佳的杂交组合,以提高猪只的生长性能,达到节约饲养和生产成本的目的。例如鲁云风等[1]比较研究了纯种南阳黑猪和杜洛克×南阳黑猪杂交猪在胴体品质、肌内脂肪含量及达100 kg体重所需日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杜南杂交猪可缩短达100 kg体重所需日龄,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降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说明杂交猪可以同时提高生长速度并保留地方猪的优良性质。还有的探讨中国地方猪种的杂交性能,比如段晓红[2]进行了不同地方猪品种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的研究,以二花脸猪为母本,松辽黑猪、莱芜猪和八眉猪分别为父本的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对不同杂交组合的父母本繁殖性能和二元猪的肥育性能,根据测定结果找出最佳的杂交组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本试验的所有动物均来自于2016—2018年间河北省某猪场的纯种猪共1 704头,其中深县猪310头,长白猪482头、大白猪517,杜洛克猪395头,并对这些猪种的场内生产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1.2 测定指标
平均日增重:指的是所饲养猪只在饲养期内每天增加的体重,一般研究的是猪30~100 kg体重的日增重,体现出猪只的生长情况,公式是:(末体重-初始体重)/饲养天数。
平均背膘厚:我国常用的猪背膘厚测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取三点测量,即肩胛后沿、最后肋处及腰荐接合处距背正中线4 cm处作为背膘厚的测量点,取这三点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背膘厚;还有一种方法是仅在10-11肋间距背正中线4 cm处测量背膘厚。背膘厚数值越大说明猪的瘦肉率越低,相反则越高。
眼肌面积:指猪的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可以用求积仪测出。公式为:眼肌高(cm)×眼肌宽(cm)×0.7。眼肌面积与猪的产肉性能具有强相关关系。
乳头数:指猪左右两侧乳头的总数,是种猪繁殖性能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繁殖性状强相关。
平均窝产仔数:指多胎动物平均每胎所产的活仔数,是衡量猪场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1.3 数据分析方法
原始的生产记录数据用Excel表格进行初步统计和整理,再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1 704个试验样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与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相比,深县猪的日增重和眼肌面积最低,且均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0.01),而这3个猪种之间的日增重和眼肌面积都无显著差异(P>0.05)。深县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与杜洛克和长白猪的平均背膘厚的差异极显著(P<0.01)。深县猪的平均乳头数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且深县猪的乳头数最多。深县猪的窝产仔数和其他猪种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长白猪和杜洛克的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大白猪的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3.1 选择研究性状的意义
养猪业的经济收益会受到饲养成本、疾病、市场波动和饲养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养猪场的最终目标是迎合市场的需求,培育出优良的猪种,缩短饲养时间、提高产仔数和改善肉质性状。其中,缩短饲养时间的途径是提高猪种的日增重,如果日增重能增加,势必会加快生长速度,从而节省饲料成本,久而久之,就会节省可观的饲养投入成本。猪肉肉质性状的好坏与眼肌面积、背膘厚、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评分等多种指标有关。不同猪种间的肉质指标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中国地方猪种的背膘厚较高,眼肌面积较小。背膘厚与瘦肉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背膘厚越小,瘦肉率越高。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的瘦肉率一般在61%~65%,瘦肉率相对较高。背膘厚越薄、眼肌面积越大的猪,其瘦肉率越高。提高产仔数的途径是通过提高母猪的乳头数,增加泌乳力。产仔数的增加也会增加可屠宰的猪只,给后备种猪和后备母猪的挑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就促进猪场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3.2 品种与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猪种在生长、肉质和繁殖性状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与品种本身的特性有关。因此,一些猪场会引进国外猪种进行杂交,希望在维持本猪种优良特性的同时,还能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研究品种与猪生产性能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李登赴等[3]研究品种对高坡猪和“杜×长×太”三元杂交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发现品种对这些性状有显著影响,而且高坡猪的肉质性状优于三元杂交猪。刘友生[4]研究了品种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和长大二元猪的窝产仔数的影响,发现不同品种母猪的窝产仔数差异极显著,且长大二元猪的窝总产仔数最高。时超[5]通过研究杜洛克、长白、大白猪体重30~100 kg平均日增重等生长性能发现,不同品种猪的生长性能具有明显差异。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不同品种猪的生长、繁殖和肉质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与这次研究的试验结果一致,即深县猪的日增重、背膘厚、眼肌面积、窝产仔数和乳头数与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品种间的生产性能指标
4 小结
中国地方猪品种众多,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品种优势。有关深县猪的深入研究目前还较少,通过统计猪场的生产记录,对深县猪的特性有了准确和深入的了解,也为深县猪的育种提供了基础。与杜洛克等猪种相比,深县猪的日增重低,生长速度缓慢,使得深县猪的肉质鲜嫩多汁。同时深县猪的背膘厚高,说明瘦肉率低。另外,深县猪也具有高繁殖性能,乳头数多说明其可能具有高泌乳力,能增加产仔数。因此,深县猪作为一种宝贵的地方猪种资源,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地管理和保护。在保种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深县猪以挖掘其潜在优势,并打造独有的黑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