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玉田粮库
2019-06-03方进
文/方进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30多年前,我在基层刚参加工作时,这句掷地有声集中体现粮食行业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名言,就如雷贯耳,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首创这一行业精神的河北玉田粮库,一直令我景仰和向往。到国家局工作以后,总想找机会去玉田粮库考察学习,亲眼目睹玉田粮库人的风采,这一愿望直至近日才得以实现。
始建于1949年的玉田粮库,现已更名为玉田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由于“玉田粮库”这个名字在全国粮食行业早已成为金字招牌,所以,人们始终还那么叫它。
玉田粮库位于玉田县城西侧。走进粮库,一幢幢高大平房仓鳞次栉比,整整齐齐,院内地坪和建筑物虽显有些陈旧,但清爽整洁,看得出粮库管理井井有条。库主任王铁军告诉我们,玉田粮库老库在县城中心,上世纪70年代拆迁至此,粮库占地135亩,总仓容量8.5万吨,14幢平房仓,两幢立筒仓,还有一条1500米铁路专用线和近万平方米罩棚仓。
粮库西侧有一片开阔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田园耕作图”。低矮的篱笆墙里,黑黝黝的土地上,牛犁人耕的雕塑栩栩如生;院子一角,还塑着一副“驴拉磨”,再现了北方地区传统磨面的情景。还有垂杨柳、绿草地、古民房、土粮仓......眼前的景致,既让人们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丽田园,又带给人们“默默耕耘”“脚踏实地”的生活启迪。
这些景物,都是玉田粮库历史陈列馆的一部分,承载着玉田粮库干部职工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的光辉历史。铁军同志介绍说,陈列馆分为5个展区,分别展出艰苦创业、精神传承、真实故事、粮食科技和砥砺筑梦等5个主题。
进入室内展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玉田粮库最早的图片资料。1949年6月,位于玉田城内的冀东区人民政府第15专署大库移交玉田县,改为玉田粮库,有民宿式房72间,系当铺的库房,墙壁断裂,砖瓦破损,地面潮湿,杂草丛生,虫鼠雀害严重,霉变时有发生。粮库职工自己动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把72间破旧当铺改造成无雀、无鼠、无虫、无霉变的全国第一批“四无粮库”。墙上的一张当年粮库18名职工的合影,记录了那一段光荣的历史,他们也被后人称赞为艰苦奋斗创四无的“十八闯将”。
1956年8月,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玉田粮库主任张儒同志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展厅内显著位置悬挂着那张记录着珍贵历史瞬间的巨幅照片,这是玉田粮食人的骄傲,也是全国粮食工作者的光荣。
橱窗里一张发黄的报纸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1966年3月6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一个多版面发表了题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长篇通讯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玉田粮库。从此,玉田粮库成为全国粮食行业的标杆和旗帜,他们首创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行业精神,在华夏大地广泛传颂,遍地开花。
在展厅,我们看到了这样几则小故事:1962年的一天早晨,来粮库工作不久的保管员杨南平清扫完货场,顺手把脏土倒进猪圈里。正在一旁扫地的粮库主任张儒发现里面有几粒粮食,二话没说就跳进猪圈,用手扒开脏土把几颗玉米粒拣出来,擦了擦装进衣袋里。杨南平看到这种情景,顿时脸上火辣辣的,惭愧地说:“我疏忽大意了,没有注意土里还有玉米。”张儒安慰他:“这不怪你,你刚来不久,对咱们粮库的工作还不熟悉。”库领导的言行举止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新职工。
1966年1月,粮食部工作组一行没有事先通知就直接来到玉田粮库检查工作,他们一进粮库大院便拿起扫帚清扫,两小时后,几层院子扫完了,他们只找到一粒粮食。颗粒归仓!玉田粮库干部职工的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令工作组同志们感动不已。
玉田粮库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近70年来,从旧库到新库,人变、地变、条件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丢,严细认真、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始终没有变,“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创业精神代代相传,激励了玉田粮食人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1990年至2007年连续18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仓储工作先进单位。
交谈中得知,铁军同志2010年从外系统调任玉田粮库主任。他说,在玉田粮库工作,既感到无比光荣,又觉得责任重大。他上任以来,着力粮库公司化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大力倡导和推行绿色科学储粮。在他的带领下,粮库先后荣获全国节粮减损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系统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先进单位等称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筑梦,再创辉煌。进入新时代,玉田粮食人时刻铭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愿玉田粮库这面粮食行业的旗帜在神州大地永远高高飘扬!愿玉田粮食人首创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行业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展现新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