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2019-06-03向颖羿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余庆县余庆三治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向颖羿

余庆县通过探索创新,按照“大党建+大治理”的思路,以“1133”( “一核一约三会三团”)为载体,探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余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处黔中腹地的遵义市余庆县,辖8镇1乡1街道,70个村(居、社区),总人口30.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0万人,总耕地面积28.74万亩,是典型的西部山区农业县。如何搞好乡村治理,一直是余庆县面临的大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余庆县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区为目标,以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优质高效服务为举措,通过有效服务实现有序治理。同时,通过探索创新,按照“大党建+大治理”的思路,以“1133”(“一核一约三会三团”)为载体,探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余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核”“一约” 党建引领村风建设

2014年以前,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是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经济较为落后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岩门坡,穷窝窝,一年才收几撮撮,养个媳妇要挪窝。”这是红渡之前的真实写照。穷则思变,2014年以来,红渡村村委会、党支部、监委会按照念好“三治经”、实现“苦变红”工作思路,着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而“一核”(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三治融合”的核心)、“一约” (村规民约)的实行,正是红渡村转变的重要措施。

红渡村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按章办事、制度管人,把禁止滥办酒席写进了《村规民约》,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由群众共同监督,自禁止滥办酒席写进《村规民约》以后,红渡村3年多没有发生一起滥办酒席现象。

2016年,红渡村党支部被遵义市委组织部授予“遵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近年来,余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实施“乡村振兴党旗红”行动。推行基层党建标准化,选优配强乡村组织班子,探索了在两新组织、网格、小区、楼院等建立党组织或者党代表工作室,发动网格内的党员在“干好本职事、完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等五个方面创先争优,形成“头雁领飞、雁阵领跑”效应,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实行“一线工作法”,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和“村霸”问题专项治理,探索了不合格党组织书记召回制度、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

2018年,余庆共整顿了6个软弱涣散党支部,对583名村干部进行了背景联合审查,辞退了13名不合格或者问题村干部。

而“一约”方面,余庆指导村因情制规、因民定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摈除陋习、文明祭祀”等内容和传统的廉洁之风、孝悌之风、节俭之风等纳入村规民约之中,采取村支部定原则、村委会提框架、党员群众提建议、民政司法把关、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家庭签订承诺书、发布实施等流程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保障了村级党组织行使审议权、村民代表会议行使表决权、村委员会行使执行权、监委会行使监督权、村民组行使提案权、社会组织行使协同参与权,达到组织、党员、群众、社会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着力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提高了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余庆县红渡村支监“三委”按照念好“三治经”、实现“苦变红”工作思路,着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图为红渡村法治景区中的法治文化墙。(余庆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会”“三团” 调动群众内生动力

除了“一核”“一约”,余庆县的“三会”(群众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村务监事会)和“三团”(法律服务团、便民服务团、道德评议团)制度建设也是健全“三治融合”的重要手段,强调了以“三治”中的“自治”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三会”是余庆“三治融合”的支撑。余庆县组建群众议事会,推选有议事能力的群众组成议事会,作为村级事务的“管家”,每月固定一天为“群众议事日”开展群众议事,让群众在重大问题上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形成“大事大家议”“有事一起干”的良性机制;组建乡贤参事会,群众民主推荐由老党员、老干部、商界精英、复退军人等组成的乡贤议事会,作为村级组织的“智囊”,每季度明确一天作为“乡贤参事日”,让乡贤成为政府和村民之间的桥梁、增进乡村和谐的重要力量,从而起到“乡贤爱乡”的“示范效应”;组建村务监事会,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监事会,监督村级落实“三务”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参与村级事务的重大决策,从而理顺了干群关系,更使得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同时,“三团”建设是余庆县实行“三治融合”的保障。

余庆在村级组建由“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家庭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释法解疑,帮助修订完善村规、合同、协议,帮助困难群众依法获得法律援助等,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立道德评议团,优选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组建道德评议团,打造“夕阳红调解室”“党代表工作室”“律师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等品牌,用活矛盾纠纷“三三分流”“司法确认”“民主评议”三大机制,并创作童谣、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广泛宣传普及“一约”内容,宣扬好家风、树立好社风、淳化好民风,起到了法律“硬治理”没有的作用。

近年来,余庆全县的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推进了乡村协同治理;建立便民服务团,打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各支队伍,组建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团,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互助局面。仅大乌江镇红渡村的便民服务团,今年就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147人次。

余庆通过实施以“1133”为载体的“三治融合”模式,推进了“示范效应”向“社会效应”的转变,“融”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治”出了文明和谐、社会平安。

猜你喜欢

余庆县余庆三治
基于DBSE-Net的大田稻穗图像分割
My weekend plan
余庆县认真开展 “尽责优教”大讲堂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强化“三治”结合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注重“三治”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以“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特殊护身符
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