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培训:活学活用促脱贫

2019-06-03马红梅邱胜刘骏娇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攻坚村民培训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马红梅 邱胜 刘骏娇

近年来,贵州省把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作为关键一招,优化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立足扶贫干部不同岗位职责,把培训对象划分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行业干部、扶贫系统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乡村干部等五种类型,按照不同的主题,有计划、分步骤,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实现所有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

故事一 脱贫必先摘党建“后进村”帽子

“这次会议开到市县乡村,我和驻村干部、村干部等一起在村里收看学习。”贞丰县鲁容乡孔明村驻村第一书记唐帅说,“这是很直接很有用的一种培训方式。”

唐帅和村干部们收看的培训会议,是2月28日召开的贵州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动员培训会,培训会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了专题辅导。

2018年3月,唐帅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孔明村驻村帮扶。刚开始,唐帅有些无措:“有点懵,主要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入手。”

履职前,贵州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给新一批即将到村里任第一书记的干部上了一堂动员培训会。唐帅至今仍记得,那天的培训会让他打消了很多顾虑。在会上,他了解到在基层工作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村不久,唐帅的工作重点,是着手整顿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要脱贫,要发展产业,必须先甩掉党建“后进村”这顶帽子。在之前动员培训中,唐帅已明白,抓好基层党建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唐帅与村支“两委”一起,着重制度建设,修改完善孔明村“三会一课”制度,科学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对新老的村常务干部进行每周党务、村务知识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选优配齐全村8个村民小组长,其中多数是党员,且有妇女代表,打破刚来之时全村仅有1个组长的局面,村民小组长队伍得到健全;为全村党员定制统一的党务学习记录本,邀请有威望、有文化的党员寨老分别给党员、群众上课宣传扶贫政策,积极发挥无职党员作用,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得到明显增强。

2018年年底,孔明村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后进村”的帽子。

“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我不可能那么快就将孔明村的党建抓起来。”唐帅说。

2018年4月,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里学习时,唐帅了解到,桐梓县官仓镇党委书记娄立峰为了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曾成功召开过一次15000多人的群众动员大会,这让唐帅佩服不已。

“这得多大的号召力,才能让那么多人自愿来开会?”

唐帅反复研看相关视频,再一次增强了一个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用心用力做好群众工作,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样学样,样板开路。

为了摸清孔明村的“家底”,唐帅用2个月时间迅速走访了全村所有贫困户280余次,实现走访全覆盖;为了打破语言交流障碍,他积极向乡村布依族干部、群众学习布依方言,掌握基本沟通用语。

“必须为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他们的充分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动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唐帅的一个感受是:“和老百姓打交道并不简单,还是要学习他人做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否则容易前功尽弃。”

“得闲时,我会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上看视频,学习其他地方的脱贫经验。”唐帅告诉记者,驻村一年来,他已经接受了不下20次的业务专题培训,写满两个笔记本,这些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他的业务本领,为他筹划孔明村长效脱贫提供了思路。

一年来,唐帅与村干部一起,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发现致贫原因,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帮助制定寻找脱贫措施。

必须为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他们的充分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动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图为贞丰县鲁容乡孔明村驻村第一书记唐帅(左)查看芒果长势。(受访者供图)

通过学习其他县市的产业脱贫经验,唐帅努力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孔明村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本地农村致富带头人,特别是党员致富带头人。

目前,孔明村已因地制宜发展百香果、芒果产业5600余亩。在产业基地,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每年每亩可获300元租金;通过在基地务工,他们每天还将获得约100元的劳动报酬。

甩掉党建“后进村”帽子、帮村里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协调县交警大队到村上门为群众办理摩托车驾照和车辆落户……通过一件件实事,唐帅与乡亲们的距离逐渐拉近。

“唐帅书记来村里以后,带领我们学到了不少本领,在做群众工作时,我们更加得心应手了。”孔明村村支书潘进伦说。

“基层工作繁杂,任务也重,我毕竟经验有限,还将继续接受省市县乡各个层面的专题培训,努力将学到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与村干部共同努力,加快孔明村的脱贫步伐。”唐帅说。

故事二 村民参与产业扶贫需要带头示范

在2月初召开的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动员培训会乡镇分会场,大方县绿塘乡党委书记肖顺平边看边记、若有所思。

“绿塘乡的脱贫专项评估检查已经结束,接下来,我们的主要精力要集中到发展乡村产业上。”通过这次专题培训会的学习,肖顺平强化了一个认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特产品培育,要充分做好带头示范工作,引导村民加入农村产业发展队伍。

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绿塘乡营盘村冬荪种植基地里,冬荪已经破土而出,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忙着查看冬荪的长势。一些村民在自家的林地里,也种下了冬荪,等待丰收。

大方县汉铮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汉铮,已经有10年的冬荪、天麻种植经验。肖顺平获知此事后,立马邀请卢汉铮来乡里考察。一番考察后,卢汉铮认为绿塘乡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植冬荪、天麻。没过多久,卢汉铮的合作社进入了绿塘乡。

绿塘乡已有7个规模化的合作社。在这些合作社的种植带领下,很多村民都积极参与到冬荪、天麻产业发展中来。

去年,绿塘乡首批种下了共10万平方米冬荪,收获1772公斤,收入达744240元,产业增收成效明显。

“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做好产销对接工作。”今年春季攻势专题培训会,让肖顺平推进产业扶贫的决心更大了。

引导群众进行规模化种植是第一步,市场对接也要紧跟种植步伐。为确保冬荪实现产销一体化,绿塘乡积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帮助农户和合作社获得订单,实现冬荪、天麻等农产品走出绿塘。

与肖顺平想法一致的,还有绿塘乡高峰村村委会主任许定富。通过电视直播,许定富也观看了本次专题培训会。许定富是绿塘乡志富中药材畜禽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常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田间地头、乡里的农民讲习所,是他常去的地方。

培训村民不能只有技术指导,还要有经营指导,多为他们着想,村民干事才有信心。图为大方县绿塘乡党委书记肖顺平(右一)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冬荪基地商议种植工作。(受访者供图)

“这次全省春季攻势专题培训会让我意识到,培训村民不能只有技术指导,还要有经营指导,多为他们着想,村民干事才有信心。”许定富说。

这几个月,绿塘乡党政办公室,村民成为了这里的“常客”。“越来越多的村民想成立合作社,过来询问成立流程。”肖顺平说,引进技术人员和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参与种植,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刚开始,很多不敢尝试的村民,在看到合作社做出了成绩,逐渐加入进来,有了抱团发展的意识”。

促进稳定脱贫,就必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挖掘乡村发展潜力。在绿塘乡高潮社区的山坡上,去年种下的李子树,已经长出了新叶,层层翠绿铺染开来。今年,绿塘乡党支部重新规划,将乡里剩余耕地用于种植经果林,有李子、猕猴桃、魔芋等农作物。目前,在合作社引领下,绿塘乡的李子种植面积达8500亩。

乡领导班子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了解村民村情,合作社负责市场和投入,有了“双保障”,村民只管跟着干,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

在本次专题培训会前,绿塘乡政府先后召开产业调研会、“百日攻坚”会,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定下了以冬荪、天麻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新目标。

“打好脱贫仗,我们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做优特色产业。”肖顺平说,按照绿塘乡经济情况、生产水平和农户意愿,对林下经济进行科学规划、逐步落实,抓住农业产业这个脱贫根本。

肖顺平认为,这次春季攻势专题培训会,紧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基层治理、健全组织体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对基层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肖顺平说,根据春季攻势专题培训会的要求和思路,绿塘乡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及时召开座谈会,集中讨论制定了近中远相结合、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脱贫攻坚方案,优化了农村产业革命的任务目标和路线规划,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方向更加清晰。

故事三 脱贫致富关键是党建和产业

裕和村位于锦屏县河口乡南部青山界边缘,2018年贫困发生率达26.9%,是一个依靠传统农业生存的村落。

交通不便、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缺乏产业支撑……一年前,在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工作的陈威,初来裕和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2018年6月份,黔东南州开展“五步工作法”党员干部专题培训会。参加培训会后,对于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每一步,陈威都进行了认真思考,以便更好推动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循着“五步工作法”,陈威开始对当地村情民情进行综合调研、摸排、梳理。之后,他找到了工作方向:裕和村脱贫不是问题,关键在如何抓党建、如何搞产业。

通过召开支部会议、党员大会,陈威与村支“两委”班子一起努力,健全了“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陈威深知,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只有把党支部建设抓好了,产业发展才有希望。

如何让产业真正落地、做大做强,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陈威也进行再三思索。

2月底,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动员培训会召开,陈威参加了这次培训会。

培训会对“春季攻势”任务落实、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党员干部如何抓实党建、深耕“八要素”推进产业革命、围绕“六个坚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等做好动员和相关培训。

“参加这次培训会,备受鼓舞,思路更清晰了。”陈威告诉记者,他对抓实党建、做强产业又有了新的思路。

对于党建,陈威计划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深耕“八要素”,才能谋划好产业新路。因此,对于产业,陈威计划在“产销对接”“利益联结”上下功夫,提高产量,增加销量,以“合作社+农户”模式抱团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陈威也是锦屏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负责统筹锦屏县河口乡裕和村、瑶光村、文斗村、韶霭村,固本乡瑶里村、八一村、东庄村、务翁村这8个村的产业脱贫攻坚。在产业布局上,陈威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中药材、养蜂等产业。

裕和村村民杨安文,在陈威的鼓励下,流转稻田20亩,成立专业合作社,一年下来获利颇丰。

致富能手领着干,示范带动有了效果。村民看到了杨安文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效,都主动、积极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一起干。“村民有发展产业的决心,是件大好事,但我们还要将品牌打响,把销售环节打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销量,这样产业才能做大做强。”陈威说,“依靠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我们的腌鱼将会卖到全州、全省甚至省外。”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是陈威的最终目标。

在瑶里、东庄等中药材种植村,陈威计划建一个中药材深加工基地,打造中草药生态农业观光园,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加工成包装好的药材售卖,价值可提升几十倍。”陈威说,像金丝皇菊一样的中药材,具观赏性与经济效益于一身,成片中药材园区变景区,旅游价值也凸显了。

此次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专题培训会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尽职尽责,带头打好“四场硬仗”,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针对目前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村容村貌改善问题,陈威将同党员干部一起统筹安排部署,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

在陈威、村支“两委”以及各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8个村现已建成太阳能路灯240盏,实现组组通,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现在路修好了,而且有公司上门来收购农产品,不愁有货卖不出去。”裕和村九组林三香感慨道。

“四季来客我不愁,要吃鲜鱼在田头,要吃干鱼炕上有,还有腌鱼在桶头。”裕和生产的腌鱼采用独特的配方和传统工艺腌制而成,风味独特。在专题培训会上得到思路更新后,陈威更加坚定了他的新想法:把腌鱼做成龙头产业,带动当地稻花鱼、辣椒、糯米等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只有把党支部建设抓好了,产业发展才有希望。图为锦屏县河口乡裕和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威(右二)和村民们在一起谋划产业发展。(受访者供图)

猜你喜欢

攻坚村民培训
教师培训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会议·培训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