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的魔法
2019-06-01黄啸
黄啸
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语言,同样的字词,如果音调和语境稍稍变化,意思就完全相反,再有外国人加进来理解和使用,就更加成了魔法文字。
在网上看到一位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太太写的题目为《我的丈夫真奇怪》的帖子。因为丈夫常常对她说“啊”,夫妻俩吵了一架。日语里的“啊”,发音是“哈”(邪邪地挑高了二声),是找碴儿和讽刺的意思。日本人发脾气的时候也用这个词,想起来小丸子、蜡笔小新这些熊孩子好像常常弄出这个动静,在日本成人之间“哈”来“哈”去是很失礼的。
后来,这位日本太太发现中国婆婆和其他亲戚也常常拉着长声“啊”,才知道“啊”在中国是一个中性词,没有挑衅的意思。冲你“啊”,只是对方没听清楚你说的话,请求再说一遍,或者是表达惊奇和感慨。
英文里没有对应“啊”的语气词,表达类似意思的词是pardon。我有时候脑子不太在线,没听清楚别人的话,也会蹦出个“啊”来。外国人听了总是觉得有趣,会“啊啊”地学我,好像我在逗闷子,要逗大家一起逗。
还有个“嗯”,也是逗趣老外的利器。几周前,周轶君在圆桌派里说,跟老外打交道,她一说“嗯”,老外就问她,“嗯”是yes还是no,她说就是“嗯”。我丈夫是个老外,他跟我说什么,我要是“嗯”一声,他就说:“我跟你说话呢,听见了吗?你觉得怎么样?”我再接着“嗯”,他就晕了。“嗯”不是简单的yes,也不是yeah,是表态之前的一个缓冲,里面有很多中文才有的回旋味道,听见了、知道了、明白了、考虑一下、琢磨琢磨,同不同意那可另说。
前面说的那位日本太太的帖子还提到“啧”字,说丈夫对感到嫌弃和看不惯的事情,会发出“啧啧啧”的声音。在日本,人们只有生气的时候才会“啧”。比如,在电车上挤到人的时候,对方仅仅“啧”一声就已经表达了生气,所以她丈夫都发出三声“啧啧啧”了,该有多生气啊,也太不内敛了。
也不光日本人觉得中国人不内敛,我们也有觉得对方不文明的时候。在日本看视频如果开着弹幕,动不动就有“草草草”飘过,我们常常惊呼彼国网民粗暴,后来才知道“草”其实是笑的网络用语,就是“哈哈哈”的意思。还有个让我们深圳人找不到北的“蛇口”。“蛇口”在日语里是水龙头的意思,可能外国人也不太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叫水“龙”头吧。想想其实有道理啊,蛇不就是小龙吗?
日语中很多词的用法也非常有意思,比如“重体”,是病重的意思,跟体重没关系。
这两天我跟女儿在“纽村”(新西兰)自驾。“纽村”顾名思义,就是个大村子,交通规则全世界最特别。除屈指可数的几座城市外,其他地方都没有红绿灯,全靠交通标志和约定俗成行车,车速还特快,可以对开的山路,一般都可以开到100公里的时速。如果后面有辆车跟得比较紧,紧到你有感觉了,那个意思就是后面的车主觉得你的车速太慢,你要么快点开,要么在前面适当的地方靠边停车,让对方超车,不然就是拎不清。女儿说,这可不太友好,她在日本学车的时候,教练讲,这样紧跟前面的車给对方压力的行为,叫作“煽动”。如果前面的车因为你的压迫性煽动,压力太大乱了方寸,发生任何追尾之类的事故,在后面“煽动”的车负全责。
越想这个词用得越有意思,煽动不是得面对面或者肩并肩叫嚣吗?原来跟在别人车屁股后面,也可能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