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落实学生活动观的基础
2019-06-01张思思
张思思
【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保证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则是需要英语教师解决的现实问题,文本解读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理念的基础。本文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文本解读,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已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新任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核心素养,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举措。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性学習,体现英语学习的认知层次和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文本解读与英语学习活动观
文本(text)一词,源于拉丁文texece,本意是波动、联结、编织,并因此衍生了构建、构成等意义。从文本的定义中,不难发现,文本是段与段,句与句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文本的解读有助于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
要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首先就要遵循以下理念做好教学设计:1.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核心教学内容;2.整合课程内容,追求意义探究;3.基于内容,关注活动策层设计的层次;4.概括整合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5.优化学习问题问题设计促,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6.创设合理情境,立足解决问题;7.体现教学评融合统一,确保教学效果(张秋会、王蔷、蒋京丽,2019)。其中,深入进行文本分析是落实活动观、实现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王蔷,2018)也就是说深入全面地进行文本解读是引领学生实现基于内容、学习语言、聚焦文化、发展思维的深入学习,进而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教师通过分析思考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梳理出结构化知识并解读出各个环节是如何为主题意义服务的,以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张秋会、王蔷,2016);然后整理解读的内容,尝试回答由what(主题和内容)、why(主题和作者)、how(文体和语言)引出的三个问题,确定文本的主题内容,以及承载的价值取向,作者为了有效并恰当地表达一个主题,选择了什么样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教育部,2018)。这就要求教师从五个角度、三个层面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进而更好为围绕主体意义设计和开展教学。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文本解读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求首先对阅读语篇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张秋会、王蔷、蒋京丽,2019)。下面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四Unit 2 Working the Land Reading: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为例,从五个角度、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
[What](主题和内容)本文介绍了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包括他的外貌特征、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两大梦想、重大贡献及深远影响。年轻的袁隆平看到饱受饥饿折磨的人民,便立志让所有人远离饥荒,这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与梦想。从此他扎根农田,潜心研究,播撒智慧,在烈日中辛勤地栽培梦想的果实。终于,他成功种植了“超级杂交水稻”,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种植高产水稻的农业先锋,开创性地缓解了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饥荒问题,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仍旧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执着于消除饥饿的梦想,矢志不渝。袁隆平取得卓越成就、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原因是它具备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坚毅执着、淡泊名利等优秀品质,生动地诠释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锐意创新、使命担当、忘我奉献、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等的“科学家精神”。
在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梳理、概括、整合以上关于袁隆平介绍的事实性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在学习应用实践活动中,学生描述、内化关于袁隆平自传式的描述,分析、判断袁隆平具备了哪些伟大品质。
[Why](主题和作者)作者通过叙述袁隆平的杰出贡献和兴趣爱好等,使读者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要具备伟大的品质,在实践中放飞理想。该文本的学习有助于引导高一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获得此认识。
[How](文体和语言)该文本是典型的人物传记类记叙文,明线讲述了袁隆平的成就、爱好等基本信息;暗线则揭示了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具备了优秀的品质。文章总-分结构清晰,第1段对袁隆平进行了简要描述,包括身份职业、外貌特征、贡献成就等基本信息,第2-4段分别描述了袁隆平的教育经历、兴趣爱好及主要梦想。从词汇层面上看,该文本没有直接陈述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也没有用形容词描述他的优秀品质,但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他求真务实、不懈追求、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从句法层面看,该文本采用陈述句句式进行描述,在平实的叙述中让读者体会袁隆平表现出的卓越品质。
文章时态丰富,凸显了文本的主题意义。一般过去式的句子叙述了曾经人们面临饥饿和稻田产量低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袁隆平立志将提高稻田产量作为科学研究的目标,表明了他的家国情怀与远大理想,同时对比说明了他的“超级杂交水稻”对国内外消除饥荒作出的贡献;一般现在时的句子表现了袁隆平安于平淡,淡泊名利,更表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农田,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一位永不止步的追梦者,还表明了他的研究成就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行时的句子表明袁隆平正在致力于将技术向不发达国家推广,进而造福世界人民,体现了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的博爱与慷慨。现在完成时的句子表明了袁隆平一直在坚持实现曾经树立的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时至今日仍旧不改初心,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他毕生不懈的追求。
数字的引用也是本文语言特点之一。真实的数据更客观地表现了袁隆平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成就背后的优秀品质。另外,本文叙述使用第三人称,以更加客观的视角描述了袁隆平杰出的贡献,更具有信服力。
基于What、Why、How三个方面的解读,教师要围绕主题意义梳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炼出相关内容的结构化知识,实现对文本主题 文本解读出来的内容要通过活动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感知、吸收。内化、迁移(王蔷,2016b)。
四、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入全面地解读。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 [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 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王蔷. 2016b.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新时期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方向[R]. 北京. 2016-3-31.
[4] 王蔷. 2018b.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Z].北京师范大学.2018-5-5.
[5] 张秋会、王蔷. 2016.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11-16.
[6] 张秋会、王蔷、蒋京丽,2019.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