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电工课教学实践探索

2019-06-01张艳

职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

张艳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  电工课  教学实践

电工学是技师学院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容量大、抽象、难以理解,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想通过大量的讲解和灌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导致电工课程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电工课教学中,教师要作为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究欲,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电工课教学。

一、用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对新异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兴趣发展的起点。好奇心带动求知欲。求知欲一旦产生就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它不仅是使学生走上科学之路的诱因,而且还是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好奇心?它是人性当中一株神圣但是非常脆弱的幼苗,人人生而有之,你我他都有。在电工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了好奇心在学生人性中的客观存在,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把一朵朵优美的科学知识之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包袱,学生就会对电工课程失去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电工学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快乐的情感体验,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进而将好奇心发展成为学生的乐趣和志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进行电工课堂教学时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例走进教学内容,关注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串联谐振时,会让学生发表一下在生活中用普通收音机进行调台时遇到的问题,“为什么调台时有啸叫声但收不到电台?”“为什么调台时有时收音机杂音较大有时又很小呢?”一系列的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好奇,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小小的生活实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知欲

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

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领悟知识点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程度,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所面临的新知识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和差异进而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如讲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时,学生很容易认为电路中产生的电流是电荷由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荷是穿透电容的绝缘物质,从一个极板到达另一个极板上吗?”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开始疑惑不解:“难道不是这样吗?电流不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吗?”“两个极板是相互绝缘的,电荷怎么穿过?”“电荷还能够反向流动吗?”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情绪开始激动,探知的欲望开始高涨。

此时教师并不立刻给出答案,欲擒故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攻克难题,进而举一反三。

三、创设教学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是知识的启发者、点拨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呈现者。詹姆斯·阿万尼塔科斯表示,教育的意义不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而是通过认知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去选择、去挑战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独立探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如在讲解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时,教师提出课程项目任务:如果要实现电动机单方向的长期连续运转,采用前面学习的点动控制线路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能否在原线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该线路能够达到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企业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班组,各班组要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当学生听到要扮演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设计控制线路时,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演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幕后的导演。

课堂上,每个团队围坐在八角桌旁,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探讨设计思路,介绍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互相点评彼此方案的闪光点和不足处。课堂氛围活跃热烈,学生在协作中竞争,在体验和实践中感受着学习的快乐,享受着的成功喜悦。

教师作为幕后的策划者,在生动的项目情境中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及时给予启发评析,表扬优点、纠正错误、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到更深层的学习境界。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学习发展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要建设这种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特别是要摒弃“听从老师的指挥、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老师要唯命是从”等教师权威理念,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研究。

在课程结束后,笔者常常进行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在学习理解教学内容上还有哪些难点、怎样解决等。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时及时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师提出教学要求,甚至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教学质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等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从多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春华.什么是有效教育[N].光明日报,2015-3-24.

[2]张东.教育不是改变思维,而是教会判断——专访“2012年度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总理奖”获得者詹姆斯·阿万尼塔克斯教授[N].中国教育报,2015-4-1.

(作者單位: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