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C语言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2019-06-01崔鹏

职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C语言中职院校教学策略

崔鹏

关键词:C语言  中职院校  教学策略

C语言本身是一门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其本身具有结构化的特点,在进行逻辑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具有结构清晰、易于编译、高效运行等优点,而且其能够储存各种类型的数据,具有非常灵活的应用性。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对C语言模块化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在中职院校中开设C语言课程的目的。

一、概述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中职院校中都将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由于C语言本身的逻辑性很强,学生对该门课程并没有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有部分学生对现在较为流行的语言开发程序并不是很了解,因此会认为C语言本身并没有什么用处。其次,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注重对语法、语句等细节内容的讲解,却忽略了对学生设计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这样与实际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程度不高。最后,C语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导致上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在上机课时过分依赖课本,不具备独立编程的能力。

总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进行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让学生具备独立编程能力,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中职院校C语言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在进行C语言教学时存在诸多问题,以下就从六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研究。

1. 精心设计导课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都会进行课程导入,主要目的是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为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导课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从C语言的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了解C语言的关键作用,学会如何利用C语言解决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行模式和思维方式。第二部分就是对教材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效仿,了解C语言的数据类型、表达式、基本语句、基本结构、数组、指针、函数直至整个程序的编写方式和流程,使学生最终能够利用这些技巧进行整个程序的编程。这样经过导课的精心设计,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知识。

2. 深入挖掘案例

C语言中的概念、基本语法等都是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如果单纯地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很难理解其内容,也不会灵活运用,再加上C语言的许多语言之间差别非常小,学生只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难区分这些差别。因此在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案例,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比如说while()和do while()语句,两者在进行应用时所使用的环境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大致相同,但是其所使用的初始条件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进行应用时可以将两者分别设置为初始條件“真”和“假”的例子,然后进行程序的运行,最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同时在进行教学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知识点的挖掘,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当程序的初始条件为“假”时,do while()语句就会多执行一次。这样,经过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将两种相似的语法区分开来,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运用程度,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合理选择,并逐渐加深案例的难度,这样才能够起到锻炼能力的作用。

3. 巧设错误陷阱

对于计算机语言来说,每一个语句、语法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规则,而且这些规则适用于所有的编程人员,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所编写的程序在进行编译时就会报错。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中职院校的学生并不具备准确避免编译错误的能力,再加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够对这些编译不规范的行为进行提醒,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编程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掉入陷阱。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巧设错误陷阱,从而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说在进行C语言编程时,以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错误陷阱。将正确的程序故意写错:

#Include

main( )

{float a,b,c,p,s;

printf(“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用逗号隔开):”);

scanf(“%f,%f,%f”&a,&b,&c);

p=(a+b+c)/2;

s=sqrt(p*(p-a)*(p-b)*(p-c));

printf(“\n三角形的面积为: %d”,s);}

在课堂上运行该程序运行时,将三角形的三个边输入到程序中,如果程序正确,学生可以运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但是运行以上的程序就会发现,该程序并不能够运行,这是为什么?程序在逻辑上并没有什么错误,也没有语法上的错误,那为什么程序就不能够运行出正确的答案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对其中数据的输出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其类型并不一致,输入的三个边数据类型为“%f”,但是最后求的三角形的面积数据类型则是“%d”,然后试着将其中的“printf(“\n三角形的面积为: %d”,s );}”中的“%d”改为“%f”再次进行程序运行,就可以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学生就会在以后的编程中能够仔细对待。

4. 理论与实践结合

C语言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在进行教学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锻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提升C语言教学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一些实践知识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编程和运行,展示程序运行的效果,这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反应,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重难点调整,从而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之处。同时多媒体这样的新颖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内容,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课堂展示,这样能够利用实践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

5. 合理利用上机时间

在中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都会设置专门的上机课,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能力锻炼平台,从而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上机编程能力,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上机课中进行编程才能够暴露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错误编程习惯。但是就目前来说,C语言课程任务重,时间有限,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花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因此学生上机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机之前着重强调上机的重要性,并布置对应的上机作业,要求学生明确自己上机的目的和作用。上机的任务要有难有易:利用简单的任务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其记忆程度,锻炼其编程能力,树立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利用较难的任务挑战成绩好的学生,从而调动其创造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上机课的作用。

就目前来说,在上机课中学生所处的编译环境是Visual C++,而且在该环境中所有提示都是英文的。为了让学生快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自行纠正,在上机之前,教师就需要对常见的提示语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学生在看到对应的提示语之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自己的错误之处,从而减少对上机时间的浪费现象,提高上机课效率。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对学生在上机课中遇到的错误操作进行归纳,让学生在上机锻炼时能够时刻注意程序编写的规范性,端正自己上机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在上机时出现错误的次数,最终提高学生上机课的效果。

三、小结

总之,在中职院校中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C语言程序设计的特点,然后精心设计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入挖掘案例,锻炼学生的能力;巧设错误陷阱,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理论与实践结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合理利用上机时间,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最终提升学生的C语言编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战胜. C语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

[2]馮运仿.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福建电脑, 2012, 28(1).

[3]郭晓俐, 汤克明.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施[J]. 计算机教育, 2010(2).

[4]王晓光. C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解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10).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C语言中职院校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