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蚕桑产业的效益分析及展望

2019-06-01莫炳巧欧冰冰冉艳萍

广东蚕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蚕桑广西发展

莫炳巧 欧冰冰 冉艳萍

广西蚕桑产业的效益分析及展望

莫炳巧欧冰冰冉艳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530007)

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 15 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分析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的总体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广西发展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对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广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蚕桑;产业发展;效益分析;对策建议;前景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养蚕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从最开始的男耕女织,养蚕缫丝只为满足自身生活所需,到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开辟了丝绸之路,蚕桑产业都是我国传统经济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蚕桑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成为我国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蚕丝、中药、陶瓷、茶业、景泰蓝)之一[1]。近年来,广西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产业规模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蚕茧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蚕桑产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现阶段仍存在蚕茧有产量但质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企业竞争力不强,蚕桑种业体系不够完善,受国际经济影响,茧丝绸价格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等问题。通过调研及资料分析,对目前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前景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推进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广西蚕桑产业现状分析

1.1 经济效益

1.1.1 蚕茧产量质量大幅提升

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蚕桑产业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及区域化布局上已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2019年全区桑园面积295.78 万亩,约占全国的25 %;蚕茧产量37.4 万吨,约占全国的50 %,连续15 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区有73 个县区、593 个乡镇、5054 个村、88.04 万户农民养蚕,蚕农售茧收入165.98 亿元,广西茧丝等级全面达4A以上、约30 %达5A~6A级。广西重点扶持桂西北、桂中、桂南等三大优势产区,2018年,河池、南宁、来宾、柳州、百色、贵港等6市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6.2 %、95.8 %。大力扶持建设一批产量高、茧质优的原料茧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建设宜州、环江、忻城、平果等20 个年产鲜茧5 000 吨以上的优茧基地县,柳城、宜州、象州、鹿寨等11 个现代特色农业(蚕桑)核心示范区,打造了一批年产鲜茧500 吨以上的示范乡镇、50 吨以上的示范村屯。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桑园面积、养蚕户数、蚕茧价格、蚕农售茧收入、户平均收入等虽有波动,但还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2019年的10 年间,全区桑园面积增加约56 万亩,养蚕户数增加6 万户,蚕茧价格提高了11.2 元/kg,户平均收入翻了一番。

表1 2010~2019年广西蚕桑产业基本情况表

注:表中2010~2018年数据来源[2],2019年数据根据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资料整理。

1.1.2 茧丝绸加工企业发展迅猛

广西现有茧丝绸企业105 家,其中缫丝企业89 家、织绸企业13 家、绢纺企业1家、丝绸家纺(丝绵)2 家。有自动缫丝机1 030 组,丝织机444 台,其中剑杆织机380 台。已建立了 30 多个茧丝绸加工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宜州、横县、上林、宾阳、象州、忻城、鹿寨、柳城、环江、灵山、浦北等地,并重点规划建设了宜州、鹿寨、象州、横县、武鸣、蒙山等茧丝绸产业园区,发展缫丝、织造、印染、服装、绢纺、家纺等产业[2]。2018年,广西丝产量3.18 万吨,约占全国的30 %,真丝绸缎产量809 万米,蚕丝被产量11 万条,丝绸出口金额达到9 585.1万美元。

1.1.3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应用效益显著

蚕桑全身都是宝,其主产物与副产物之比为1:10.1。开发占主产物10 倍以上的副产物给蚕桑产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3]。2018年,广西桑枝食用菌产值近10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果桑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亩产值近万元。重点推进桑果鲜食及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桑果干加工利用,成效显著。投资超2 亿元,以提取桑枝生物碱为主的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即将投产[4]。广西积极对接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充分利用蚕桑资源,开发蚕桑副产物在化工、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综合开发应用产值近30 亿元。

1.1.4 蚕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的优势,作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扶贫首选产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抓好蚕桑产业扶贫工作,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广西探索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帮扶模式,通过推进“蚕桑种养分离”等,引导产业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帮助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广西54 个贫困县中有46 个县发展蚕桑产业,其中有17 个县把蚕桑产业作为“5+2”的主要产业来抓,贫困县桑园面积145.38 万亩,占全区桑园面积的51.16 %,蚕茧产量15.19 万吨,占全区蚕茧产量的41.17 %。养蚕贫困户人均收入超3 000 元,蚕农售茧收入70.87 亿元[5]。

1.2 社会效益

2018年,据农业部门统计,广西有86 个县区、615 个乡镇、5 336 个村、82.1 万户农民种桑养蚕,约解决370 万人就业问题,种桑养蚕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是蚕桑产业整体效益的一部份,综合开发蚕桑资源,有效地实现蚕桑资源跨行业、跨领域的开发利用,才能发挥蚕桑产业的整体社会效益。为了充分调动相关企业、社会和农民参与蚕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广西通过优化运营模式,整合产业管理体制等措施,努力提高蚕桑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能较好地安置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劳动力。

1.3 生态效益

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192.6万 hm2[6~7],仅次于贵州、云南省,居全国第三位,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29.3万 hm2。种桑可以绿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近年来,桑树作为生态林树被利用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矿山修复、重金属污染修复、退耕还林等方面[8],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百色的靖西等地区曾计划利用5年时间发展桑园至6 670 hm2,希望通过种植桑树来修复当地矿山的复垦土地[9],宜州市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通过“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药物(桑树生物碱)”、“蚕沙—有机肥”、“下茧(废丝)—蚕丝被”、“蚕通—饲料(食品)”等五条产业链[10],实现生态发展。桑枝可以栽培食用菌,蚕沙还可养鱼、养羊。蚕粪及食用菌基质可作为桑园和农田肥料,可改善土质、提高地力;桑枝可作为生产纤维板的原料;蚕粪可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从而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薪柴而砍伐山林的数量,有利于绿化造林和绿化环境,改变农村面貌。因此发展蚕桑生产的生态效益明显,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作用。

2 广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蚕茧有产量但质量不高

目前广西蚕桑产业仍以传统家庭经营为主,蚕农组织化程度较低,加上技术、品种、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原料质量和供应状况都难以保障。虽然广西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的蚕桑新品种,应用普及桑园优质丰产栽培、小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蚕病综合防控、轨道式养蚕车等先进实用技术、机具,使得广西茧丝等级全面达4 A以上、但只有30 %以下达5~6 A级水平,蚕茧产量多而质不够优。

2.2 产业链短,企业竞争力不强

现阶段广西蚕桑产品加工水平偏低,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影响力较小。传统茧丝生产实际上只利用了整个蚕桑生物资源的3 %左右[11],桑枝、桑叶、桑果、蚕沙、蚕蛹等其他蚕桑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应用[2]。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生产经营成本高。受资金、人才、技术、环保等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广西的织绸、印染、服装以及绢纺、家纺等深加工环节还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发展[12]。通过加强宣传和举办展销活动等,广西培育了河池市宜州区、环江县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品牌,还打造出了“南方丝缫”“刘三姐”“绮源”等蚕丝被品牌,但由于很多的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设备陈旧落后,市场竞争力较弱,更无能力扶持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

2.3 蚕桑种业体系不够完善

蚕种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全区约有20 家普通种场从事蚕种生产,年产一代杂交种超500 万张,但20 多个蚕种场性质各不相同,大部分生产规模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外省蚕种的冲击,蚕种市场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区内蚕种竞争力不足。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蚕种场逐步退出,部分蚕种场由于效益不佳等原因处于半停产状态,能积极组织生产,在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不多。

2.4 受国际经济影响,茧丝绸价格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我国作为生丝及生丝制成品的出口大国,与国内、国际市场联系紧密,2019年前10 月,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同比下降超四成,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有生产成本优势的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桑蚕产业发展较快,对我国桑蚕产业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13]。

3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建议

3.1 广西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

3.1.1 地理环境优越

广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 ℃,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 ℃,年平均气温在16.5~23.1 ℃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各地≥10 ℃积温5 000~8 000 ℃,是全国最高积温省区之一。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广西种桑养蚕比其它省区有许多优势,一年内可比长江流域地区多养3~4 批蚕。到2019年,广西有73 个县区、593 个乡镇、5 054 个村、88.04 万户农民种桑养蚕,这些地方大多数四面环山,地势比较独立,与相邻村庄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病毒不易相互传播和蔓延,且有一定的蚕桑产业发展基础,适宜种桑养蚕。

3.1.2 政府高度重视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10 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4]。广西处于“一带一路”的结合部、交汇点,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此背景下,广西抓住机遇,先后出台了《广西蚕桑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年)》[15]《广西茧丝绸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1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9〕7 号)[17]等文件和法规。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发展蚕桑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给企业和蚕民鼓足了勇气,增加了信心。

3.1.3 技术有依托,种子种苗有保障

广西建立有完善的适应广西气候条件的亚热带蚕桑技术体系。以人才小高地、院士工作站等为平台,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交流合作,建立起大合作、大攻关、大应用的现代蚕业科研运行机制。先后创新育成家蚕优良品种17 对、桑树优良品种7 个。其中自主选育的桂桑优62 等桑树品种种植面积占广西的80 %以上,两广二号等蚕品种饲养量占广西的98 %以上,均成为亚热带地区的主推品种[18]。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近5 年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 项,省部级一等奖2 项、二等奖4 项。重点建设10 个年产蚕种20 万张以上的大型蚕种场,20 家普通种场,年产能超500 万张。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条例,保障了蚕种市场秩序和蚕农的用种安全。目前全区有12 家蚕种冷库,年冷藏浸酸能力达到600 万张[19]。全区年可生产优良杂交桑种子10 吨,能满足新种桑园20 万亩以上的需求[4]。

3.2 未来前景

近年来,政府对广西蚕桑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蚕桑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 年)》、《广西茧丝绸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9〕7 号)等文件和法规。2019年全区桑园面积295.78 万亩,约占全国的25 %;蚕茧产量37.4 万吨,约占全国的50 %,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蚕茧产量质量大幅提升,茧丝加工流通蓬勃发展,并加大了桑的食药用、饲料用、生态用开发,推动产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显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蚕桑产品的需求会更加迫切,以桑葚为例,桑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清肝明目的作用,还可以用于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目赤肿痛和眩晕等症状,具有良好的防癌作用,帮助人们抗衰老、抗溃疡、抗病毒,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可以鲜食、制成果脯,又可制成果汁果酒等饮品,发展前景广大。在今后的蚕桑产业发展中要综合考虑蚕桑产品的功能、文化等元素,着眼于蚕桑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永续利用,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大名牌化建设,打造广西蚕桑集团,实现产业链发展。

3.3 对策及建议

3.3.1 以点带面,提高蚕茧质量

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蚕桑产业发展,大力培植一批产量高、茧质优、丝质好的原料茧生产基地。重点扶持桂西北、桂中、桂南等三大优势产区,着力扶持建设宜州、环江、忻城、平果等20 个年产鲜茧5 000 吨以上的优茧基地县,柳城、宜州、象州、鹿寨等11 个现代特色农业(蚕桑)核心示范区,打造了一批年产鲜茧500 吨以上的示范乡镇、50 吨以上的示范村屯。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的蚕桑新品种,应用普及桑园优质丰产栽培、小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蚕病综合防控、轨道式养蚕车等先进实用技术、机具,使得广西茧丝等级全面达5~6 A级以上,为推动茧丝加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3.2 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及我区蚕桑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蚕桑产品应朝着优质区域集中的方向发展,在稳定发展传统蚕桑生产主产区的同时,逐步向优势区域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把蚕桑产业作为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快扩展饲料桑、食用桑、生态桑等新用途桑树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当地乃至全区新用途桑树的发展, 推进桑树多用途产业化开发。

3.3.3 依托“一带一路”扩宽市场需求,避免蚕茧收购价格下降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沿线各国经贸往来密切,对丝绸制品有较大的消费需求,未来国内外丝绸贸易增长的潜力巨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努力降低出口下降的负面影响。另外,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引导蚕农要正确认识蚕茧价格波动,不要认为价格越高越好,一味只想从涨价中来获取经济效益,价格的上涨始终是有限的,只有各个环节都有合理的利润,产业才会健康发展。

3.3.4 强化技术创新

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是关键。要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建立完善的适应广西气候条件的亚热带蚕桑技术体系。以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为平台,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交流合作,建立现代蚕业科研运行机制。抓品种开发,建立蚕桑品种资源库,培育蚕桑新品种,加快品种提纯复壮和改良换代。同时,加大实用新技术,如桑园优质丰产栽培、小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蚕病综合防控、轨道式养蚕车等先进实用技术、机具等的推广力度,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

3.3.5 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蚕农认识到发展农村民间组织是蚕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把分散的蚕农逐步引导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才能更好的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克服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缺陷,抱团融入市场竞争。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农民组织,通过典型带动作用,吸引农民加入组织。引导农民组织建立“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推进蚕桑生产产业化进程,同时加强蚕农培训,提高蚕农新技术水平及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1]郝平.开发桑蚕副产物增加产业经济效益[J].农业经济,2003(7):40.

[2]李燕飞,白雪,虞崇江,乐波灵.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蚕业,2019,40(2):34-45.

[3]袁琳.广西日报:广西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面面观[EB/OL].广西农业信息网,(2015-12-03)[2018-11-13],http://www.gxny.gov.cn/news/gxlbxx/gx/201512/t20151203_465691.html.

[4]KK.农民日报:广西蚕桑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EB/OL].广西农业信息网,(2019-11-02) https://www.sinotex.cn/news/subject/paochu/newsDetails.asp?id=155989.

[5]谢东.抓好特色富民产业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创新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广西蚕业工作暨蚕桑产业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广西蚕业,2019,56(2):1-5.

[6]莫剑锋,陆志星,尹国平,等.新时期广西石漠化土地治理对策与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5,40(2):143-148.

[7]关健超,覃良伟,陈丽,等.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及林业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87-189.

[8]秦俭,何佳宁,黄先智,等.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J].蚕业科学,2010,36(6):984-989.

[9]廖森泰,肖更生,施英.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内涵新思路[J].蚕业科学,2009,35(4):913-916.

[10]曾燕蓉.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生态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广西蚕业,2019,56(01):39-46.

[11]李茂菊,韦杰.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6):109-110.

[12]许忠裕,刘开莉,陈朝蓉,黎丽菊,邓国仙,林树恒.广西特色产业扶贫的实践创新与思考——基于蚕桑产业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28-33.

[13]张晴,周振亚.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9):60-64.

[14]罗来军.中国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践行经济全球化[EB/OL].人民网,(2017-5-10).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7/0510/c385474-29264959.html

[1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网站,(2018-10-22).http://www.gxny.gov.cn/jdhy/zcjd/201901/t20190103_541290.html.

[16]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茧丝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Z].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

[1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9〕7号)[EB/OL].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网,(2019-02-12).http://www.gxny.gov.cn/xxgk/jcxxgk/ghjh/201902/t20190212_545678.html.

[18]朱方容,陆瑞好.广西蚕桑品种创新及其繁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7(01):8-13.

[19]莫云霞.广西蚕种管理体系建设与创新研究[J].广西蚕业,2018,55(01):38-45.

F326.3

A

2095-1205(2019)11-03-04

10.3969/j.issn.2095-1205.2019.11.02

猜你喜欢

蚕桑广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广西尼的呀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