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商大院装饰中的植物分析与应用模式研究

2019-06-01王金耀史晓露亢秀萍邢国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晋商大院楹联

刘 艳,王金耀,李 森,史晓露,亢秀萍,邢国明

(1.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中心,山西 太谷 030801)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形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盲目抄袭、景观同质化、缺乏可识别性等现象,造成景观营造缺乏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失去了自身原有的文化差异性和地域可识别性特征,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2]。因此,赋予景观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成为生态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中最有生命力的自然要素,是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的突出载体[3],与此同时,植物人格化[4]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征,能够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利用植物营造景观地域特色倍受重视[5]。

晋商大院是指山西境内留存的明清时期独具北方特色的深宅大院,以明清时期山西晋商对个人居住场所的营建为主[6],其民居建筑特色体现出了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的双重影响[7],形成了独特的晋商古典园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而晋中地区的晋商大院极具特色,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晋商大院,如祁县乔家大院[6]和渠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7]、灵石王家大院[8]、太谷三多堂[9]等。这些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设,格局完美、技艺精湛,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将植物文化以绘画、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多种形式融入造园活动是晋陕民居的一大特色[10-11],因此,深入挖掘晋商大院植物应用形式,对当代园林景观营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以晋商大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大院彩绘、砖石木雕和楹联匾额中的植物元素,综合分析其与当地所处的风土民情和历史人文的融合形式,凝练晋中地区传统园林景观地域性文化内涵,通过调查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和观赏特性,分析园林植物应用特色及其文化寓意,研究不同空间区域景观中植物的种类选择与应用模式,为晋中及周边地区的古村落与古建景观再造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查阅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3—8月对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等5 个大院的彩绘、砖石木雕、楹联匾额进行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植物元素的应用形式,系统统计植物名称、生活型、观赏特性、植物寓意、出现频率和保护状况等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植物种类选择 植物种类鉴定参考《中国植物志》[12],外业调查无法鉴定的植物则拍照、摄影请专家鉴定;分别按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法对植物种数进行统计,分析其科属种组成及出现频率[13]。

1.2.2 植物生活型、观赏特性分析 植物生活型分析以调查植物种类和数量为基础,按照生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生活型分类标准将植物分成常绿和落叶、针叶和阔叶、乔灌草等进行记录与统计,计算得出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百分比;植物从观花、观果、观叶和观姿4 个观赏类型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其观赏特性的多样性及其占比[14-15]。

1.2.3 植物寓意分析 植物寓意通过参考文献[16-18]进行研究,对不清楚的植物寓意则联系相关大院负责人及访问当地的街坊邻居收集资料进行确认。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种类选择

调查5 个大院彩绘、砖石木雕、楹联匾额中出现的植物题材共计应用1 328 次,植物种类59 种。多是应用直接或间接取自平民生活或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具有观花、观叶、观果和观姿特性的植物。应用频率高于5.0%的有荷12.6%、松10.2%、牡丹9.3%、梅9.3%、竹8.3%、菊8.1%、兰6.6%和桃5.3%,应用频率较低的有藜0.1%、万年青0.1%、杉木0.1%、香蕉0.1%等(表1)。

王家大院中植物题材共出现240 次,其中,砖石木雕189 次,楹联匾额51 次;应用植物36 种,应用频率最高的是竹,占比11.3%,其次是荷9.6%、松9.6%、梅9.2%等。

常家庄园中植物题材共出现199 次,其中,砖石木雕163 次,楹联匾额36 次;应用植物32 种,应用频率最高的是荷,占比13.1%,其次是竹12.6%、松10.6%、兰10.1%等。

渠家大院中植物题材共出现359 次,其中,彩绘共计60 次,占总数的16.7%,大多数绘制在天花板上;砖石木雕298 次,占总数的83.0%;楹联1 次,匾额无应用植物。应用植物26 种,应用频率最高的是荷,占比14.8%,其次是牡丹13.4%、桃8.1%、梅7.5%等。

乔家大院中植物题材共出现130 次,其中,砖石木雕118 次,楹联匾额12 次;应用植物21 种,应用频率最高的是荷和梅,二者共占比27.7%,其次是葡萄13.1%、菊11.5%、松7.7%、牡丹7.7%等。

曹家大院中植物题材共出现400 次,其中,彩绘共计275 次,占总数的68.8%,大多数绘制在贴墙门楼、门楣、室内墙体等处;砖石木雕123 次,占总数的30.8%;楹联1 次,匾额1 次。应用植物22 种,应用频率最高的是松,占比15.0%,其次是菊13.3%、荷11.8%、梅9.8%等。

因大院年代久远,少数植物受自然环境或人为破坏,以及在彩绘、砖石木雕、楹联匾额中表意不明无法辨认的影响,不包括在统计数据之内,其中包括王家大院的21 处,常家庄园11 处,渠家大院2 处,乔家大院7 处,曹家大院1 处。

表1 晋商大院植物种类应用频率

2.2 植物特性分析

2.2.1 植物生活型分析 对5 座大院植物的生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木22 种,占比37.3%,其中,常绿乔木有柏、杉木、松3 种,落叶乔木19 种;灌木11 种,占比18.6%,其中,常绿灌木有桂、佛手、忍冬、月季、西番莲5 种,落叶灌木有牡丹、郁李、海棠、芙蓉、苎麻、木槿 6 种;草本植物 22 种,占比37.3%;藤本植物有西瓜、葡萄、紫藤3 种,占比5.1%;此外,还有一些竹类(表2)。

表2 晋商大院植物生活型情况

2.2.2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经过对大院植物的花、叶、果、姿等观赏特性进行统计,分析观赏特性占比。结果表明,观赏特性的应用次数占植物总次数频率的209.3%,总频率大于100.0%是因为所调查的植物中,有些植物具有2 种及2 种以上观赏特性[16],如荷花的花、叶、果均具有观赏价值,海棠既可以观花也可以观果,菖蒲既可以观叶也可以观果等(表3)。

表3 晋商大院植物观赏特性

观花植物24 种,共计657 次,占植物总次数比例为49.5%;次数大于50 的有荷、牡丹、梅、菊、兰5 种,共计 601 次。

观叶植物50 种,共计1 079 次,占植物总次数比例为81.3%;次数大于50 的有松、荷、竹、牡丹、菊、桃、兰、石榴、葡萄9 种,共计805 次。在大院中出现叶片特征即记一次,多数应用植物都具有叶片特征,所以,观叶植物统计次数最多。

观果植物21 种,共计359 次,占植物总次数比例为27.0%;次数大于50 的仅有桃、石榴、葡萄3 种,共计172 次。

观姿植物28 种,共计684 次,占植物总次数比例为51.5%;次数大于50 的有松、梅、竹、兰、荷5 种,共计488 次。在大院中出现2 种及2 种以上观赏特性的植物一般都具有观姿效果,所以,观姿植物统计次数多于观花、观果植物统计次数。

2.3 植物寓意分析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广泛采用比拟、联想等艺术手法,借花木自然生态特征赋予人格意义,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19]。植物寓意美赋予了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晋商大院中常见的有将2 种或2 种以上的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植物与器物组合在一起,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环境、动植物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组成具有特定吉祥寓意的图案,以此表达百姓渴望光宗耀祖、科举及第、加官进爵等入仕思想,以及企盼家族昌盛、父母安康、子孙满堂、兄弟和睦等方面的家族思想[20]。常见的组合有四君子、岁寒三友、鹿鹤桐松、凤戏牡丹等(表4)。

表4 晋商大院中植物寓意

2.4 植物应用模式研究

古村落保护和古建大院修复中植物景观营造时,应根据村落和大院中不同绿地区域的特点及其功能需求,依据生态学原理、园林美学原理、环境心理学原理等景观规划设计原理,选择特色植物,还原古村落的景观特色和文化意境。依据植物的基本特性和规划空间的私密性,探讨景观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围合空间中的植物应用模式。

开敞空间一般以天空、水面、草地等色彩单一的环境背景做衬托,靠近水面附近选择“垂柳+桃树+菖蒲”和“香椿+金银忍冬+菊花”进行乔、灌、草配置,丰富空间层次,周围再配以梓树、侧柏、木槿等植物,使整个开敞空间的林冠线高低错落有致,统一景观的衔接性、连续性和过渡性(图1);半开敞空间多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运用“国槐+枣树+萱草”的疏密关系对比,突出空间良好的开合性。平面线型分化明确,选择色彩艳丽、花形美观且具有芳香气味的“玉兰+海棠+牡丹”组合种植,起到聚焦视线的作用(图2);围合空间特别是宅院绿化,注重植物意境、植物季相的变化,选择“白皮松+红枫+月季+矢车菊”、“核桃+梅+郁李+百合+茅草”私密性较强的树丛、树群形式,为居民提供一处优美的室外活动空间(图3)。

古建大院中的花园或后花园作为宅院设计中特殊的一类私密空间,每一个小空间的设计都在营造一种有意蕴的内涵,修竹、青砖、瓦片、沙石湖水和植物寓意的综合应用,以及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均能体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例如,曹家大院后花园的“L”型廊架,使用葫芦攀爬与廊架之上,既起到遮阳避阴的功效又运用植物的观果价值,达到美学效果,还寄寓了院主人“家族兴旺、绵延不断,多子多孙,福禄双全”的美好祝愿。

3 结论与讨论

3.1 晋商大院植物元素的应用形式

我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以植物名称、观赏特性、生活习性等植物文化为标志命名的园林景点、建筑、宗教场所等。此后,随着历代文人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植物文化元素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由于植物分布受地域条件和气候特征的直接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园林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如苏州园林常见桂花、枇杷、梅等喜温性植物[22],岭南园林则以棕榈属、樟属、槟榔属等热带常绿阔叶植物为主[23],而北京皇家园林则多采用松、柏、槐等北方乡土植物[24]。晋商大院虽然地处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偏少,植物多样性相对较低,但却充分发挥了植物元素的应用价值。如柿、葫芦、石榴、葡萄等寓意吉祥的植物均以彩绘、砖石木雕、楹联匾额的形式出现,反映出农耕社会里“多子多福”的质朴愿望[25]。本研究调查发现,荷、梅、松、竹、牡丹、月季、石榴、芭蕉、葫芦、菊和兰是晋商大院砖石木雕和彩绘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植物类型,这些植物基本上是我国传统园林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植物,也是植物文化的集中体现;而楹联匾额出现频率较多的是松、竹、梅、槐、兰等具有典型文化寓意的植物。可以看出,彩绘、砖石木雕和楹联匾额等不同形式对植物类型的选择也有不同,大多依据植物自身的观赏特性和文化寓意选择较为适宜的表现形式,充分说明晋商民居建设者极为重视植物的应用并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3.2 晋商大院植物文化在现代景观营建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园林绿地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植物也成为了人居环境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掘乡土植物在营造地区景观中的作用,才能构建出适应当地气候的稳定植物群落[5],一方面可以降低养护成本,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地域景观特色,避免均质化现象,从而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强调自然美和意境美,将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合理借鉴到现代园林景观建设当中,可实现我国园林景观的传承与发展。如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常用的障景、框景、空间划分等手法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26]。本研究依据空间类型提出了3 种植物配置模式,乔—灌—草搭配应用,其中,开敞空间提出了梓树、梧桐、桃树、木槿、菊花、菖蒲等植物配置模式,半开敞空间提出了国槐、海棠花、玉兰、牡丹、萱草等植物配置模式,围合空间提出了红枫、白皮松、郁李、月季、百合等植物配置模式。除此之外,植物调查种类中桂花、芭蕉、香蕉、兰、万年青因其生活习性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多不用于晋中地区的植物景观营造;白芷、芸香、苎麻因其特殊的药食同源性,可作为中草药花田花海景观营造的植物选择依据;稻谷、菜豆、南瓜、西瓜可用于乡村农田景观规划中农作物的种类选择。

通过对晋商大院植物的调查与分析,充分挖掘传统园林植物在古村落与古建大院景观中的应用形式,进一步突出地域性与文化性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结合植物寓意、植物名称、观赏特性、生活习性等特征为晋中地区古村落保护、古建大院修复中的景观重建与景点题名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的空间区域景观中植物的种类选择与应用模式,综合体现园林植物自然美与意境美的统一。

猜你喜欢

晋商大院楹联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幸福大院”可以有
四川蚕桑专家大院现状与对策
孔府的年节楹联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崔家大院
我与楹联缘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