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委提醒”的魔幻与现实

2019-06-01

中国公路 2019年6期
关键词:交通委押韵标语

新闻热点随时都会出现,就看搞宣传的人“蹭”的意识强不强,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

一介书生,两鬓染霜;

三余读书,四十有惑;

五味俱全,六根不净;

七言八语,九行十业。

今年春节期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了。这部电影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剧情、特效,还有那几句“魔性”的洗脑标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如果单从语言文字来看,这几句标语其实并不太合章法,特别是后面两句,“行车不规范”是现代口语,“亲人两行泪”又是古诗风格。通常标语口号为了朗朗上口,一般都要做到押韵,而这四句却并没有。既然一二句最后一个字相同,那么三四句最后一个字也该相同或者押韵,至少二四句要押一下韵。但这四句话就这么随意,就这么任性,以致有押韵强迫症的人纷纷表示难以忍受。然而,就像“脑白金”广告一样,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语言格式,经过反复播放(电影中出现四次)反而让人印象深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这几句“提示语”火了之后,很多政府部门、企业、商家都来“蹭热点”。商业广告自不必说,连不少政府部门的官博、官微、电子显示屏也都“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地进行造句比赛,以此宣传行业知识,提醒公众相关注意事项。这一波“神操作”引发了网友围观,获得点赞无数。特别是苏州市交警部门,第一时间把这几句“魔性标语”移植到现实中,照搬到一些路段的电子显示屏上,让广大市民眼前为之一亮,网络上一下就刷了屏。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现实的舞台上,唱红这场大戏的主角大多是公安、交警、法院、检察院、消防等部门,也有共青团等团体,和北京第三区交通委“血缘关系”最近的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反倒是难觅踪影。

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不受社会关注吗?显然不是!交通行业的网约车、出租车管理、打击“黑车”、高速公路收费、公路治超等工作都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毋庸置疑的社会热点;需要民众理解、支持、参与的工作很多,能“蹭热点”的宣传切入角度也很多。之所以缺席这场“传播秀”,根本原因还是行业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宣传意识不强,总认为交通是“做事”的部门,有“做功”就行,“唱功”好不好无所谓;宣传理念、观念比较陈旧,主要还是围绕行业建管成就、好人好事,直来直去地做文章,不懂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缺乏舆情敏感,一味板着面孔说教,正面报道不时成为“高级黑”;宣传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多,还停留在传统媒介的传统套路,即使开通了“两微一端”,也大多是将传统媒体上的报道进行原文照搬,不善于用网络语,不擅长说流行话。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把行业新闻、专业知识宣传打造成“爆款”文章,就算和交通行业相关的新闻热点自己冒出来,其他部门早就已经在绞尽脑汁进行宣传互动了,咱们还在当“看客”。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受众每天被海量的信息包围。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新一代民众更加崇尚个性与自由,要让他们了解、理解、接受、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就要懂得他们的心理,具备网络思维,熟悉网络生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说他们听得进去的话。如果还在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内容枯燥无味,标题“面目可憎”,受众瞄一眼都不愿点进去,点开了也看不下去,怎么可能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显然,要搞好行业宣传,必须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传播技巧的专业宣传工作者,新闻热点随时都会出现,就看搞宣传的人“蹭”的意识强不强,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

总而言之,宣传千万条,有效第一条;写了没人看,作者两行泪。

猜你喜欢

交通委押韵标语
人物志
押韵押出韵味儿
标语变变变
人物志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搭建“四个平台”构建文化养老体系——北京市交通委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措施
北京交通委发缓堵成绩单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