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2019-06-01孙冬梅王佳君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面值意图硬币

孙冬梅 王佳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过程】

一、我们来“认一认”

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图略)。

师:这些是什么呀?

揭题:对,这些就是咱们中国的钱,也叫人民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 元。

出示1 元硬币。

师:这是多少钱?从哪里看出是1 元的?

引导学生说出:有“1”也有“元”,连起来就是1 元。

师:除了1 元的硬币,还有其他材质的1 元吗?从哪里看出也是1 元的?

出示1 元的硬币和纸币。

引导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突出它们的不同:材质,花纹图案等;突出它们的相同:都有数字“1”,都有单位“元”,它们的面值就是1元。(板书:元)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开始,排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大小、图案、人物、颜色等各种干扰因素,突出辨认1 元的方法,聚焦了概念的本质属性。】

2.认识角和分。

出示自学提纲:

认一认:学具盒里的人民币面值分别是多少?

说一说: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桌。

想一想:人民币的单位除了“元”,还有什么?

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指名学生介绍。

先出示1 角、5 角的硬币和纸币。

师: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有数字“1”和“5”,单位都是“角”,所以面值是1 角和5 角。

再出示1 分、2 分、5 分的硬币。

分别指名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小结:1 分、2 分、5 分,这些硬币在爷爷奶奶小的时候很常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

师:现在你知道人民币的单位除了“元”,还有什么?

(板书:角、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每组的学具盒中提供了1 角、5 角的硬币和纸币以及1 分、2 分、5 分的硬币,学生可以借助认识1 元的经验自主探究,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习经验的迁移、积累和提升。】

3.整理提炼。

出示下图: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人民币,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交流反馈:可以把纸币分为一类,硬币分为一类;也可以按元、角、分不同的单位分成三类。

师:我们是怎么认识这些人民币的?

小结:我们在辨认时,主要通过“数”和“单位”,确定人民币的面值。

【设计意图:分类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聚焦“数”和“单位”,巩固辨认方法,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我们来“数一数”

1.数,体会满十进一。

师:认识完人民币,我们接着一起来数数人民币。课件出示1角,接着依次增加1 角,学生数,2角、3 角、4 角、5 角、6 角、7 角、8角、9 角。再加1 个1 角,现在是多少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10个1 角就是1 元,1 元里有10 个1 角。1 元和10 角是相等的。

(板书:1 元=10 角)

师:你知道有了“元”,为什么还要“角”吗?

师:角是比元更小的单位,当不足1 元时就要用到角。为了使用方便,我们有时把10 个1 角换成一个1 元。

师:你知道有了“元”、“角”,为什么还要“分”吗?“角”与“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桌讨论,类推出角与分之间的关系。

师:分是比角还小的单位,不足1 角,就要用到分。1 角等于10分。(板书:1 角=10 分)

师:我们在认数时发现个位上10 个算珠可以换成十位上的1 个算珠,十位上10 个算珠可以换成百位上的1 个算珠,如果把计数器上的“个”、“十”、“百”换成“元”、“角”、“分”,应该怎么换?

师:1 个百里面有100 个一,如果用1 元去换1 分,可以换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突出了“数”的作用。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的进率与计数时的十进制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2.数,体会相同单位相加。

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储蓄罐。这是第一个(如下图),里面有多少钱呢,谁来数一数?你是怎么想的?

师:单位都是分,我们可以直接相加算出来。

师:这是第二个储蓄罐,里面有多少钱?(一个个出示上图中的硬币)你又是怎么想的?

师:8 角和1 元合起来为什么不是9 角或者9 元?能直接相加吗?

小结: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直接相加。

师:第三个储蓄罐呢?(如下图)

小结:数的时候,相同单位的硬币和纸币可以直接相加。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机整合了教材中的习题,巧妙地把换币、计币融合在一起。既有趣味性,又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感悟了“算”的方法,为后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我们来“买一买”

1.买一件商品。

师:存了钱,可以用来买东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买一买东西吧!(出示下图。)如果买1 把直尺,你准备怎么付钱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买同样的商品,付钱的方法可以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方便的付法。除了直尺,你们还想买什么?要怎样付钱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买1 支铅笔可以直接付2 枚1 角;买一本本子可以付7 枚1 角,也可以付1 枚5角和2 枚1 角,还可以付1 枚1元找回3 角等等。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开始,只买一件商品,重点解决怎样付更方便,以及怎样找钱的问题,分散难点。】

2.买两件商品。

师:老师有1 元钱,想买两件商品,可以买什么和什么?如果有剩余,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自由回答,体会这两件商品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师:用1 元钱买一块橡皮和一把尺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1 元钱可以买到价钱正好是1 元的两件商品,也可以买到价钱比1 元少的商品。

【设计意图:买两件商品是教材中的要求,这里处理时突破了教材中两件商品正好是1 元的情况,增加了不足1 元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两件商品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旨在让学生体会有条理思考的价值。】

3.买三件商品。

师:现在还是1 元钱,买三件不同的商品,还可以吗?最少还差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思考问题时可以抓住关键词,要使差的钱最少,买的东西就应该是最便宜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一定的挑战性,既可以让学生在购物情境中感悟数量关系,又可以让学生丰富购物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我们来“理一理”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对人民币有哪些新的认识?

师:对今天学的知识,你想提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系统梳理知识,让学生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面值意图硬币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百万“大”钞
让硬币飞
巧移硬币
掉钱
欧洲央行不再发行500元面值欧元
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