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链金融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019-05-31蒋团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珠江

蒋团标

[提要] 本文通过对产业链金融和农产品商业模式的文献梳理,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产业链金融与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研究农业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并在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发展现状研判的基础上,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发展存在资金不足、融资难、商业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从宏观、微观、中观提出顶层设计思路,从政府、市场、农户维度提出路径规划与实施措施,完善产业链金融视角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文科中心2017年度课题:“产业链金融视角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及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X2017013)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15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表明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李国祥,2017)。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韩长赋,2017)。产业链金融视角下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产业链金融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研究。对于产业链金融概念的研究,艾伦(Allen N Berger)等人对中小企业融资提出新的设想、框架及供应链金融的初步概念。朱磊、冯锐(2012)根据目前金融危机和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分析商业银行利用多余资金开展,讨论对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个人理解。马永琍(2016)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基本类型入手,系统分析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认为消费者不愿意支付额外价格、企业参与度低以及缺乏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

2、产业链金融条件下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在产业链金融条件下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机制中,技术研发创新(周旭霞,2006)和政策支持(杨仁发,2007)分别是商业模式的内在压力和外部动力,内、外部動力耦合的相互作用力(王雄昌,2010)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主推力。实现空间整合、空间生长(陈仁君,2009)、产业升级(袁新国,2010),建立完备的体系,才能构建产业链金融下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才能带动农产品销售。薛永莉(2017)认为在传统商业模式之下,农产品营销面临渠道单一的问题,通过推行O2O模式,可以有效化解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狭窄的问题。

3、产业链金融条件下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实践路径研究。产业链金融和农产品商业模式的融合,可以通过空间规划、技术支持、制度层面(刘晨宇、袁媛,2011)空间布局、环境建设(王峰玉、郑军,2012)角度分步骤有秩序地(刘畅、李新阳、杭小强,2012)实现。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产城融合的实现路径,可以基于青浦新城(林华,2011)、洛阳市伊滨区(邵安兆,2012)、四川(蓝菲,2012)、辽阳太子河(李芳,2013)、宁波(魏祖民,2013)、上海郊区新城(潘斌、陆嘉,2013)等现有实地案例路径研究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但斌(2016)以“互联网+”环境下社群经济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带来的变革和创新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社群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进而提出基于社群经济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商业模式,并从价值主张、核心资源、运作流程以及盈利模式等四个方面对该商业模式进行了阐述。屈寰昕(2017)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出发,阐述家庭农场销售渠道内涵;通过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数值仿真模拟,对家庭农场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最优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期实现不同渠道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效用的最大化。

(二)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产业链金融视角下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O Sievertsson(2015)提出瑞典的农业公司,尤其是小农场,在经济困难时期正努力赚钱。瑞典农民在价格上与进口产品竞争是一个挑战。然而,农业界支持这样的观点: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农场可以增加他们的竞争优势。该研究描述瑞典小农场在考虑商业模式创新时遇到的发展障碍,并提出解决建议。

MN Dudin(2016)旨在研究利用较新的管理概念模型canvasin竞争力管理的细节,在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一方面农业综合企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和主要部门,但另一方面农业综合企业的风险也很高,阻碍许多企业结构的竞争。根据作者的观点,工业企业的企业结构可以通过形成和定期更新商业模型画布来确保它们的竞争优势。该研究得出主要结论:使用管理理念与商业模式本身的特点,结合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

Y Akiyoshi(2011)指出传统农业生产率低、浪费泥土、加重水污染。认识到这一点,严格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经常的体力劳动被认为是农业生产成功的关键因素,但这种方法的生产率一般较低。该研究提出改进方式,研究新的商业模式促进摆线农业。

2、农业与金融发展的关系。Y Shibuya(2010)回顾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其他行业,成功的农业运作基于的理论驱动的案例分析商业模式的理论方法;通过Michael Porter提出基于“农业企业价值链”而建立模式的八个价值活动;建立五种利用内部资源、获取外部资源和其他战略的方法,作为了解每个价值活动中竞争优势方法的一部分。R Kloeppinger-Todd(2010)提出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小型农业生产者都是企业家、商人、投资者和消费者。在所有这些角色中,小型农业家庭不断寻求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来提高其生产力,并为他们的家庭提供最佳的消费和投资选择。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受到严重限制,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市场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对于农村家庭的农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意义,利用金融工作发展农产品商业模式有利于农业家庭脱贫。SJ Martin(2015)探讨农业、金融和国家之间的长期联系。历史上,没有国家的保证和支持,私人资本一直不愿投资于农业,国家对私营部门的金融家实行不同程度的管制。这些趋势将有利于塑造当代金融化的发展实践。

综上所述,现存文献关于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评价体系、动力机制、实现路径方面解释详尽,包括对产业链金融的定量研究从不同理论基础构建指标测评分析。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现有个案研究多以个别城市为研究对象,几乎没有区域性的研究,且相关理论也较少,本文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主要城市为研究实体,综合国内外产业链金融与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经验,结合珠江-西江经济带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农产品商业模式,对珠江-西江经济带金融工具与农产品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与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基本概念界定

1、农业产业链金融。农业产业链金融是指通过把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或个人,与其上下游农户、中小企业的利益进行捆绑,结合担保机构和第三方物流的监督,设计开发科学合理的金融产品,满足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户分化和土地流转的加快,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农业融资需求特征已出现新的变化,如资金需求额度增大、期限延长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是以农业产业整体为服务对象,整合各种金融与非金融资源,为链群提供综合化、一体化金融服务;它将更加强调农业产业链上不同主体之间的真实交易关系以及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有效降低传统农业融资的高交易成本,控制农业融资涉及的各类风险。

2、农产品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与顾客之间、与渠道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联结方式。农产品商业模式就是一个农业企业(农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这个系统组织管理企业(农户)的各种资源(资金、原材料、人力资源、作业方式、销售方式、信息、品牌和知识产权、企业所处的环境、创新力,又称输入变量),形成能够提供消费者无法自力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变量),因而具有自己能复制且别人不能复制,或者自己在复制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特性。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与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逻辑

1、产业链金融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从产业链金融的角度分析,主要从经济支撑效应和安全保障效应两个层面来看。产业链金融将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机遇,将为其他行业形成产业链模式提供模板,同时也为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产业链模式之后也为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安全和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2、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从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运行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改善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广东、广西政府在发改委宣布成立珠江-西江经济带之后,也颁布过支持地区农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的发展,但由于珠江-西江经济带部分区域农产品商业模式较为传统,所以结合产业链金融,并创新农产品商业模式才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选择。

三、产业链金融视角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的现实研判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生产状况。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农业发展是其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也相对较高,广州市和南宁市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其中2017年广州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1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6.8%;蔬菜种植面积151.0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6%;花卉种植面积21.89千公顷,增长17.3%;甘蔗种植面积7.27千公顷,增长1.8%;油料种植面积6.28千公顷,减少10.1%。全年粮食产量27.34万吨,减少37.4%;蔬菜产量383.77万吨,增长2.6%;花卉产值50.17亿元,增长19.0%;甘蔗产量89.02万吨,增长1.7%;油料产量1.71万吨,减少10.0%,园林水果产量52.81万吨,增长6.7%。全年肉类总产量19.22万吨,减少11.9%。其中,猪肉产量6.45万吨,减少11.2%;禽肉产量12.58万吨,减少12.3%。全年水产品产量47.16万吨,减少2.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9.86万吨,增长20.4%;淡水产品产量37.3万吨,减少6.9%。

南宁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7.88万公顷,增长0.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3.04万公顷,下降1.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0万公顷,下降0.4%,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4.13万公顷,上升0.8%;油料种植面积5.33万公顷,增长1.6%。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30.81万公顷,增长3.3%,其中蔬菜種植面积24.12万公顷,增长3.8%。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56.1%,全年粮食作物和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1.3。农作物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16.81万吨,比上年下降2.9%;蔬菜产量545.40万吨,增长5.4%;水果产量248.32万吨,增长6.2%;甘蔗产量1,161.58万吨,增长4.1%;花生产量15.95万吨,增长3.2%;木薯产量35.20万吨,下降8.1%。全年肉类产量65.81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猪肉产量38.10万吨,增长2.5%;全年生猪出栏507.11万头,增长1.8%;生猪存栏411.43万头,下降1.5%;禽蛋产量4.11万吨,增长4.0%;牛奶产量4.86万吨,下降3.8%;水产品产量27.45万吨,增长5.1%。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现状。现有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以种植业为例,先通过前期农资生产,进入种植业产业生产环节进行农作物种植,再者进入种植业加工环节,其中包括粮食、植物油、蔬菜水果、糖类等的农副食品加工,再进行食品制造,最后进入运输销售环节,运用相应的销售模式进行销售。(图1)

图1 农产品商业模式图

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的发展较好,有较大的农产品市场,但是受限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使得农产品的销售达不到理想状态。传统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局限性较大,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销售的主要地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虽然集中了大部分本地区的农产品,但是对于农产品的分类和同类农产品之间差别比较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也使得部分农户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因为缺乏途径,从而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长此以往,不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不利于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

鉴于此,应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引进互联网技术,创新现有的农产品商业模式,重点解决产业链中各个部分的资金问题,以及创新商业模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如通过简单的页面就可以分类农产品,并更好地比较同类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等,这样能够改善农产品的销售状况,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链金融与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经验借鉴

(一)产业链金融的经验借鉴。以大北农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其通过企业管理网平台下的猪管网等帮助养殖户提高效率,目前已覆盖600万头猪,并以此掌控养殖业生产大数据;通过搭建涉农电商平台智农商场,发展农资交易及生猪交易服务并掌握相关数据;在对养殖户经营情况实时掌控和经销商的长期了解的基础上,搭建农信网作为大北农的资信管理平台,并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农信网先后嫁接了农富贷、农银贷、农富宝、扶持金四个服务板块,既满足大北农产业链的产供销等支付和融资需求,又提供投资理财、众筹等多元金融服务。仅2014年,其产业链发放的贷款就超过11亿元,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生态圈。通过大北农带动模式的经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中小企业或者农业家庭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同时,建立的信用金融服务体系,规范中小企业资金的使用,从而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金融工具带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主要能够解决企业筹融资的问题外,还能够进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形成一条新型的产业链,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二)农产品商业模式的经验借鉴。以中农网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平台带动型模式,中农网其旗下包括广西糖网、昆商糖网、中国茧丝交易网、中农易果等子平台,拥有超过10万家的专业市场上下游客户。一方面交易平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标准地提供居间贸易、现货挂牌等多元化的农产品网上交易模式;在生鲜农产品领域,建立了集成担保、结算、质检、仓储、运输、报关、商检第三方服务的生鲜农产品综合电子商务和现货交易平台;另一方面依托电商平台和市场ERP系统交易数据,通过担保授信、货物预售、代理采购、延期支付等方式,形成了中农网立体及多元化的涉农产业链平台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中农网已与23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总授信额度逾40亿元,年融资额逾70亿元。

借鉴中农网的模式,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都可以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技术,建立珠江-西江经济带属于自己的交易平台,创新现有传统的商业模式,规范销售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扩张,网络交易平台的技术已经不断成熟,农产品的物流技术也不断改进,在短时间可以将农产品运送至固定地点,创新商业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改善农产品的销售现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之一。

五、产业链金融视角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政策体系

在产业链金融视角下创新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的政策体系,就是要将金融工具带入到整个产业链当中,改善资金和技术难题,创新现有的商业模式,加入互联网的元素,促进农产品多渠道销售,增加各环节企业或者个体的收入。

(一)产业链金融视角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制度设计

1、从宏观层面。珠江-西江经济带各政府需要出台相关农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统领性政策,以此统领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成果的工作,同时建立为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成果的保障体系,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农产品产业链的构建,建立行政司法部门保护创新成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法制来保护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利益。

2、从中观层面。建立珠江-西江经济带信息公开共享的社会服务体系,发挥农产品市场反馈和调节作用,将企业信息反馈至农产品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当中,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产业链构建中的优势。

3、从微观层面。农产品产业链上的各企业自身需要针对政府的不同政策完善自身体系,使政府相关政策的调节能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建立健全企业的员工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强企业部门和员工的资金利用意识,不浪费依靠金融工具带来的筹融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产业链上的农户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質水平,了解并充分利用政府的惠民政策,发挥自身在农产品产业链的作用,积极增收。

(二)产业链金融视角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规划

1、政府维度。(1)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资本回流。为满足金融产业链对资金的需求,应对支持农产品发展的金融机构实行优惠政策,为城市金融资本进入农村提供条件和可能,对具有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及个人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推进产业链的形成;(2)结合珠江-西江经济带自身的特色,通过经济带中各个城市区域间的合作,运用金融等手段构建农产品的产业链。积极倡导区域合作,推进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改善农村生活质量;(3)拓展网络营销,加大传播力度。网络营销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营销方式是成本较低、效果好的营销方式,农产品行业要充分依托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促进农业产品在线宣传和销售,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的互动模式。

2、市场维度。(1)市场发力帮扶,引导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激励引导市场主体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向贫困农业家庭承包经营提供订单、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定向培训等与贫困户建立帮扶脱贫机制,帮助农户增收脱贫;(2)调节金融职能,促进产业发展。调整现有地方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在制度上对农产品行业给予倾斜,加大农村扶持性信贷支持力度,发展以创新模式为目的的农产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予创新农产品产业商业性和政策性的信贷支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原有的商业模式。通过金融工具的革新,加速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经济建设。

3、农户维度。(1)积极配合工作,先富带动后富。贫困地区人民要相信党中央的领导能力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在积极配合农产品行业工作人员和金融服务人员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农产品产业共同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其他村民同步发展;(2)积极配合政府,公正履行监督。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分担政府与社会的职责,促进农村社会繁荣和稳定的同时,设立的检察委员要根据章程及各种法律法规进行各种监督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化传播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2013(11).

[2]但斌,郑开维,刘墨林,邵兵家.基于社群经济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8).

[3]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12).

[4]洪崎.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金融,2014(1).

[5]洪志生,李应博.生态生产力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青海海西州生态型企业为例[J].生态经济,2016.32(1).

[6]蓝菲.四川产城融合发展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2(26).

[7]林华.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1(5).

[8]林孔团,熊露.社会嵌入、金字塔底层战略与农产品商业模式构建——以本地本物公司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6.9(5).

[9]刘畅,李新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S1).

[10]刘晨宇,袁媛.平舆县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规划探索[J].工业建筑,2011.41(7).

[11]李国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J].中国合作经济,2016(1).

[12]马永琍,卢俭,李太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究[J].物流科技,2016.39(3).

[13]邵安兆.洛陽市伊滨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

[14]王雄昌.我国开发区转型的机制与动力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

[15]杨仁发,李亚云.江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融合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广场,2007(6).

[16]袁新国,王兴平.边缘城市对我国开发区再开发的借鉴——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6).

[17]周旭霞.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4).

[18]R,Kloeppingertodd.Innovations in rural and agriculture finance[J].Vision Focus,2012.

[19]O,Sievertsson.Barriers to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Swedish Agriculture[J].Sustainability,2015.7(2).

[20]MN,Dudin.Business Model Canvas as a Basis fo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 structures in the Industrial Agriculture[J].Biosciences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sia,2016.12(1).

猜你喜欢

珠江
珠江·广钢花城营销中心正式开放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广州:珠江边的异乡与故乡
珠江:大河入海的前奏
珠江·紫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