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启示
2019-05-31尹泰瑞
尹泰瑞
一个人独行于沙漠时,白天会感觉到头顶被太阳炙烤的酷热,更会体验到脚底下沙漠笑里藏刀的软性折磨,感觉身体的能量在迅速流失,喉咙越来越紧,对水的渴望呈几何级数增长,长时间行走后,汗流浃背, 气喘吁吁,脚步开始趔趄,就想停下来不走了!这时候意志力的物质性越来越明显了。最令人恐惧的还不是这些因素,而是对迷失方向的极度担忧。
夜晚里的沙漠是月亮统治的世界,一轮大于脸盆的月亮从沙丘中跃出,其柔和的光芒洒满了沙漠的各个角落,这时候无论是打尖的驼队还是独行者都愿意找地方坐下静待一会儿,体会安静的力量,体会上帝之手抑或母亲之手轻轻抚摸的源泉之力。极度安静之后,你会获得南怀瑾提到过的感觉:突然泪流满面。你能听见自己均匀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此时,自己整个人已融进了沙漠,走入了月亮,我是月亮照耀的沙漠,沙漠是我,月亮是我,我已经近似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啦!我就这样痴痴呆呆了近一个小时,安静地进入了初秋后的帐篷,身心极其平静,我想我的脸也会是欣然满足的样子,然后,就是安静地进入了梦乡。那一晚,我没有被自己的呼噜声吵醒,我在寻思那一夜我到底是否打过呼噜,因为一觉到了天明,感觉也没有做过梦,起床时身心状态俱佳,用现在的话说,是“满血复活”!
清晨醒来后走出帐篷,北斗星高挂于辽阔而又清澈的北方天空,看看手腕上的手表,感觉自己的方向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地,也瞬间明白了,指南针诞生前古人是如何在大海中和陆地上辨别和确定方向的!智能手机在沙漠里没有任何信号,但是人类的方向感却比寻常情况暴涨数倍!
我联想到了世界上的四大宗教,不是诞生在高寒地区如尼泊尔(佛教),就是发端于沙漠中的绿洲如耶路撒冷和麦加(诸如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其中的道理大概是人类异常珍惜沙漠中的绿洲,也特别偏好在夜深人静的沙漠中思考吧?因此,借助于沙漠气候的哺育,人类的三大宗教诸如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中东诞生了,从而影响了人类2000多年。而在高原菩提树下证悟的释迦牟尼佛,也使佛教在南亚、东亚以及整个亚洲风行2500多年而经久不衰!
唐代的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容沙漠的豪迈与粗犷,同时也对比了夕阳西下于长河的壮美晚景!岑参诗曰“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是写沙漠是不毛之地,做梦都不想见它们。但是,佛教却给予沙不一样的见地!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 对待沙漠的态度和见识水平真是精彩纷呈,王维的写沙诗读来令人豪情万丈和荡气回肠,而岑参的咏沙诗读来令人倍感孤独,心情可谓失落万丈,可是佛的“一沙一极乐”的认识真乃通天彻地的圆觉智慧!我刚开始深入沙漠时感觉新奇,继而是厌烦和恐惧,晚上极易陷于极端孤独,经不停调试才适应了沙漠,并最终能对沙漠有所感悟,这可能是神灵的启示,更像是佛祖开示于我。然则,我祈求佛祖赐我智慧,使我对大千世界和人生有具足智慧的认识。
中国的沙漠也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就说阿拉善沙漠,开始进入沙漠时那是一座沙丘连着一座沙丘,偶尔有沙漠绿洲点缀其间,你还能经常见到沙漠里的湖泊。再往里面深入,你能看见一座一座沙漠大山突然就伫立在你的面前,其黄色雾罩的沙山之顶显得高不可测,亦令人心惊肉跳,而且随着专业司机驾驶的沙漠王的一路颠簸奔驰,巨沙山峰也绵延不绝,间隔几个小时就能见到宝石蓝一样的静谧湖泊,成群的天鹅在湖的上空盘旋,使得湖泊愈显其圣洁和生机勃勃,与常识极不相符。司机是南寺的护法僧,车技超一流,祖居沙漠,四代都是沙漠导游。据他说,越往沙漠里头走,虽然人迹罕至,但是天鹅却是成群结队,各种沙漠独有的动物也是种类繁多,更令人惊叹的是,沙粒堆积的巨大沙山,很多座都在海拔5000米左右,从未有人类登上它们的峰顶,只有接近神灵的飞鸟俯瞰过它们。巨大沙山的沙漠生态是阿拉善沙漠所独有的,其他中国沙漠和外国沙漠都没有此种状况。
我也曾深入过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但是,那里的沙漠更显得荒凉无边,虽然是坐着吉普过的沙漠,但是,那种沙漠里给人的炙烧感是异常恐怖的,窃以为,只有装备齐全的人和全身裹严的伊斯兰教徒才能在祈祷经文的宗教力量帮助下,艰难地走出那片绿洲分布更为稀少的不毛之地!我对沙漠的敬畏是一贯的,啥时说要过沙漠,我都提前在条件许可范围内洗个澡,默念数遍《心经》,使得第二天出发时情绪比较稳定,能量比较充足,不管是三天还是一星期,吃牛羊肉时一定默念数遍六字真言,每次也积极参与伊斯兰教导游的饭前祷告仪式,像导游一样细嚼慢咽面饼并在喝水时像品茶一样吸酌,这些细节使我能横穿或斜穿过撒哈拉沙漠,我认为每次个人这种极为珍惜的成功穿越都有佛祖的保佑和眷顾!阿弥陀佛!也可能由于非洲是一片充满原始神秘力量的大陆吧,对这片土地的感觉也得入乡随俗保持其洲际特点!正像我曾经的临时旅伴约翰·泰勒所言,我就是一个“带有神奇特点的怪人”!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使我有如神助般一次次完成了旅行!信奉基督教的泰勒每天完成其旅程时在例行祷告完后都会发出最后一声“阿门”!接着该吃吃该闹闹了!而伊斯兰导游——哈桑的祷告,嗓音富含磁性,抑扬顿挫,虽然听不懂,但有时感觉他的穆罕默德教主注定是在对他耳提面命呢!他最后一句祷告词音译是“艾力哈目林俩嘿”,意译为“一切赞颂,全归安拉”!我顿时悟了:虽然三大教主都是神,但都爱自己的教民,都会保佑尊教信教敬畏自然的每一个普通人的!
相比较穿越撒哈拉的紧张刺激和充满原始神秘感,我驾车通过美国的莫哈韦沙漠则显得轻松愉快。一个人一天就通过了这个跨越四个州的总面积约65,000平方公里的沙漠,但相比世界其他各地沙漠的荒凉、缺少绿意和生命,莫哈韦沙漠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我在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都看到過三五成群的野牛,而且时有猛禽在汽车前方逡巡,在加利福尼亚东南部的莫哈韦沙漠看到过漫山遍野的野花,有点像草原,似乎没有沙漠的样子,可能是当年的降雨量保持在高水平吧。更令人惊奇的是,美国的仙人掌都长成了大树,跟南美洲和非洲的仙人掌模样一致。可见每个沙漠的属性与其所属位置的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等都是相关联的,不好一概而论,其属性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富含石油。沙特王国的沙漠难见荆棘和野草,世界第一流动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占阿拉伯半岛的四分之一,它让植物很难生存,但是富含石油,“可能因为离地球深处的原始能量更近”!而且在数目稀少的绿洲里,极易找到在中国难觅踪迹的野生肉苁蓉和锁阳!中东地区的沙漠扩大的规模几千年来也比较克制(虽然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可能与西有地中海南临印度洋有关!不像我们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近两个世纪就经历了比较剧烈的变化,现在的规模是33万平方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前扩大了不少,好几个面积在数百数千平方公里的湖泊已经消失了,目前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那里的沙漠飓风卷起来的是沙墙,十分骇人,而动物竟有夏眠的现象,可见此沙漠由于植被的稀少导致即使夏天也食物短缺,有些沙漠动物为了抵抗炎热和缺吃少喝只有进入夏眠状态。
人类对于沙漠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沙漠绿洲里和周边的居民世世代代对沙漠有深刻的认识并能据以生存,但是,要想开发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造福人类和自然,那就需要更深更广的研究。
道教和佛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人类打开治理沙漠的钥匙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刚读了一篇同学郭土转发的艾玛·塞帕拉(Emma Seppl)的文章《幸福研究显示:创造力的最大障碍是太过忙碌》(Happiness research shows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creativity is being too busy),此文在研究幸福度时发现,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过度忙碌。如果身体和头脑整日都在忙忙碌碌,那么创新和奇思妙想基本与你无关。历史一再证明:人类社会所有的伟大思想和发现都是被彻底放空的大脑所发现的,没有自由的大脑就不可能诞生伟大的思想。植被稀疏的沙漠虽然不能养活更多的人类,但是,根据解密了的已经公布了的科学理论,地球上凡是有沙漠的地方,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此种资源是再生的,不是恐龙和其他动物演变的,原因是地球上的所有沙漠都更接近于地心里的原始能量,而此原始能量是定期爆发并不断补充被采空的油井。现代采油史证明:沙漠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开采的石油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而且还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佛曰“一沙一极乐”。对沙漠的研究,对沙漠油井的研究,使得人类的顶级科学家明白了“石油不是一次性能源”,并把再生性石油与地球原始能量联系了起来。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和发现啊,那佛教的前瞻性是多么令人信服啊!
那么,我的这篇《沙漠的启示》就以和大家重温《华严经》的教义而结束吧!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我坚信必将有更多的高人从佛祖的偈语中得到开示,然后更多的伟大思想将不断面世。大圆觉智慧会引领人类离自己的理想王国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