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熵》:城市书写理论下的“熵化空间”

2019-05-31黄慧金文宁

戏剧之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肉球索尔特区

黄慧 金文宁

作为空间批评理论下的一个分支,城市书写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吸引了批评家和学者的目光。这些人文社科的学者们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建筑和景观,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空间,它们是一个城市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状态的缩影。亨利·列斐伏尔曾提出可以用语言学家的角度去解读城市,他认为,如果用能指、所指、指涉关系和意义层面去分析一个城市的话,城市是一个由各个符码组成的有意义的系统。(Lefebvre 114)文化地理学家麦克·克朗也曾说过:“城市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对城市地理景观的描述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Crang 63)所以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也赋予了作家创作的源泉,传达城市里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一、熵化空间

《熵》这部短篇小说是美国后现代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代表作之一。《熵》的重要性在于,“熵”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之后的很多小说。在托马斯·品钦的小说中,他将许多科学、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等知识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并结合了许多现代化信息和大众主流文化,以一种他特有的幽默来书写美国后现代社会。品钦用“熵”这个概念指称混乱与无序,他在《熵》中就建立了这样一个熵化空间。他将小说的创作背景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一座房子中,它是华盛顿特区的缩影,也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生活写照。华盛顿城市的书写成为其小说展现社会精神危机和混乱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这个房子中,楼下这个熵化空间是混乱和嘈杂的,“肉球”马利根的狂欢派对已经持续了四十个小时。这个派对吸引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人物,他们有的已经烂醉如泥,直接瘫倒在沙发上、椅子上;有的靠着酒和药片的效力,还勉强清醒着,在玩扑克牌;有的想来喝酒;有的甚至把这个公寓当成窑子。这些不同身份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在这层楼里放纵自己。这些人有的离开了,又有人进来,但是混乱是一直延续的。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多次出现,他就是索尔,索尔的塑造凸显了熵化现象。品钦主要通过他和“肉球”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这个人物形象。虽然索尔是一个研究信息理论的专家,但是他在生活中不知道怎么跟妻子米丽娅姆交流。他们在讨论交流时意见不合,妻子暴跳如雷,就在战斗一触即发之际,索尔揍了妻子,最后妻子扔了本书,书砸碎了玻璃,也砸碎了她的心。她走了,索尔知道她再也不会回来,他们的婚姻就这样结束了。当妻子的反驳和索尔的科学理论碰撞的时候,索尔没有想办法去用交流理论沟通,而是用暴力解决问题,这也是混乱的一种体现。就像熵理论提出的,宇宙会渐渐走向一种自发的混乱状态,并最终停滞在一种热寂的最终状态。他们两人间渐渐消失的爱情和关系,就是这种状态的一个隐喻。

而不仅仅这层楼内的人们生活在熵化空间中,当时的整个美国社会也为此困扰着。小说中的背景1957年是美国二战结束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正值美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美国的经济虽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有所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得到满足。从1920年开始,美国的消费文化就开始兴起,并在这之后一直影响着美国人民的生活。就像《熵》中的卡里斯托也意识到的,美国的消费文化正从最小的可能走向最大的可能。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美国人民变得只追求物质生活,重利益、重享乐,精神世界却是空虚和麻木的。这从楼下一群人的生活状态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就靠着酒和毒品麻醉着自己。比如“肉球”,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唯独只有酒。对于他来说,酒就是唯一的希望,也是唯一能让他开心的东西。

二、反熵空间

与楼下的情况形成对比,楼上就少了很多嘈杂,它作为一个反熵空间而存在。反熵也是热力学中的一个术语,在熵化现象成為当时的一个主流的情况下,反熵更多是指不去顺应大众潮流,而去抵抗熵化带来的混乱。这层的主人公卡里斯托生活在混乱的二十世纪,但是想要找到一种和谐的秩序。于是他用7年的时间建造了这个密封的空间,他自己不出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他试图在这片属于他和女朋友的小天地里建立秩序,以避开城市的喧嚣,抵挡天气、国家政治和市政动乱的变幻无常。他和女朋友奥芭德,还有一只濒死的小鸟一起待在这个密封的环境里,连日常所需都是别人送进来。这个密封的空间成了他抵制熵化现象的避风港。

正如托尼·坦纳在《文字中的城市》里提到的:“卡里斯托在里面完善生态平衡的世界实际是一种幻想,一种存在于梦里的秩序。”(Tanner 154)所以当他发现,即使外面天气变化,温度计已经三天都显示是华氏37度了,他意识到宇宙学家预测的热寂,也就是热量均衡的状态即将到来。他一直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的小鸟也最终死掉了。所以人在这种自然的热寂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同时就像卡里斯托看到的,美国的社会也在渐渐走向混乱无序,并达到热寂,那时候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就停止了。人在社会的热寂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这种以弱抵强、趋害避利的行为正是反熵精神的核心所在。

美国社会也出现了反熵现象。在1950年至1970年这20年左右的时间内,美国还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例如黑人民权运动、越战、美国女权运动、学生运动、肯尼迪被刺杀等。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首都,更是这些政治运动的集中地。特区内的人们见证了各种运动的开展,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物,比如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局工作的政府女孩,他们甚至也参与到了这些运动中。但是她们是迷茫的,对于这些运动是否真的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是怀疑的。各种运动的开展让他们看到了社会的阴暗和政府的不公,她们甚至厌倦了这些混乱的状态。索尔也对政府提出了质疑,身为一个科学家,他确信政府不是在像他这样的人身上浪费纳税人的钱,而是浪费在其他很多地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作者提到,华盛顿特区里的许多美国人都要马上移居到国外,只是目前还得为政府效力。文中对华盛顿城市的书写再现了当时美国的历史和美国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意识到了熵化现象的存在,并试图逃离以反对并抵御这种熵化现象。

三、碎片化城市

后现代小说多用蒙太奇式的拼贴手法。拼贴是将一些不相关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并组合成一个统一体,要点在于把不相似的事物粘在一起,并在最佳状态下创造出一个事实。(杨 37)而蒙太奇手法则是有意识地将一些内容和形式上毫无联系甚至是处于不同时空层次的场景和画面衔接起来。在进行现代主义小说的城市书写时,作家运用了蒙太奇式的手法将许多碎片拼贴起来。碎片化展现不仅是空间上的支离破碎,也是人物和事件上的碎片化展示,以此揭露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危机。

作者品钦在《熵》中的碎片化展现主要体现在华盛顿特区内两个空间上的对接:楼上和楼下。作者没有将两个空间分开叙述,而是将两个空间内的场景以碎片化的形式拼贴在一起。一方面,这两个空间分别是楼下“肉球”的狂欢派对和楼上的密封的空间。作者交叉着展现了这两个空间,比如作者在描写楼下的场景的时候,笔锋一转,又突然出现了楼上卡里斯托和奥芭德的对话。这样的形式看起来杂乱无章,实则这种杂乱无序也正是作者想要凸显的。

另一方面,作者在展现这两个空间的时候,也是用碎片化的形式将一个个场景连接在一起。首先是人物上,尤其是楼下的“肉球”派对,人物很多也很杂,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陆陆续续走进来,在室内以不同的姿势和方式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其次是声音上,作者在描绘场景时,时不时插入了一些人物的对话,这些对话很多次都不是以完整地形式出现,只是零星地插入了几句话,这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混乱状态。再者就是音乐,公爵四人乐队让整个室内仿佛在进行一场音乐会。再夹杂着人说话的噪音,“肉球”已经上升到了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高度。噪音也困扰着楼上的女孩奥芭德,鸟儿的鸣叫、汽车的喇叭声还有从楼下传来的各种高音,都以混乱的形式困扰着她。

品钦通过《熵》展现了以华盛顿特区为代表的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混乱状况,也书写了一部美国的社会文化史。作者借用“熵”这个物理学概念,书写了美国后现代熵化空间:人们对社会失去了信心,于是选择用毒品和酒麻醉自己,人与人之间也变得无法交流和沟通,他们一步步走向混乱,并最终变成一种毫无思想的死寂的状态。就像小说最后,“肉球”试图去稳住这個混乱,争取让一切回归正常,但是这种平静也只是暂时的,谁也不能预测,他们再一次醒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正如当时的人们也不能预测,美国的社会,通过这一次次的变革和运动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作者通过这个概念警示了人们,道德、自我迷失已经导致了熵化。在大变革之中,人们保持自我与道德的清醒才是克服混乱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Lefebvre, Henry. Writing on Cities. Trans. Kleonore Kofman and Elizabeth Lebas. Oxford: The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2]Crang, Mike. Cultural Geograph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rdge, 1998.

[3]Tanner, Tony. City of Word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1.

[4]托马斯·品钦.熵[A].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M].杨仁敬译.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5]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肉球索尔特区
南非萨索尔公司宣称在莫桑比克南部近海发现石油
我家的“小肉球”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索尔·贝娄创作中的“大屠杀”阴影及其反思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 总目录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