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智血》中的女性主题与儒家思想中的女性地位对比研究

2019-05-31张燕薛婉

戏剧之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科克奥康纳儒家思想

张燕 薛婉

奥康纳幼年丧父后就随她的母亲瑞加娜和三位姨妈住在一起,所以她的青少年时期也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女权意识的熏陶。而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奥康纳通过精湛的写作技巧和荒诞的情节设计,结合自我风格极强的黑色幽默来表达自己对女性地位和女性自我认知的观点。[1]所以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上,她更注重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多体现和表达的是女性在精神、心理上的救赎和解放,以此来向读者展现在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下隐藏在女性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矛盾。本文致力于从女性的角度来分析奥康纳小说《智血》中蕴含的宗教意图,并将其与儒家思想中的女性观进行对比,试图分析中西方文化思潮中对于女性地位与主题的异同点,使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中国的儒家思想都能够打破各自文化的局限性,从而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女性生存现状的改善及地位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一、《智血》中对于女性的思考

在奥康纳的笔下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南方淑女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样貌丑陋、行为怪异、背离传统的女性形象,甚至书中提到的很多女性都没有具体的名字,把女性边缘化,这更多体现了对女性的“厌恶”。如肥胖油腻而又聒噪虚伪的希奇科克太太、行为怪异只在厨房过夜的黑兹尔的母亲,等等。

希奇科克太太是第一个出场的女性,“我猜你是要回家去吧?”“世上哪儿也没有家里好。”“你是要回家去吗?”这是本书开篇希奇科克太太与黑兹尔交谈的内容。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身在外面,“家”也始终是希奇科克太太最挂念的东西。希奇科克太太是一个恋家的女人,虽然奥康纳对她的着墨并不多,但我们足以看出希奇科克太太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自己的家庭操劳。难得出远门让希奇科克太太非常兴奋,在火车上,她对周围的人也表现出十分的热情,尤其对主人公黑兹尔,开口便问“我猜你是回家去吧。”似乎在她眼中,远行的人只有两种,“离家”和“回家”。但黑兹尔显然不领情,并没有接她的话,可这丝毫并没有使希奇科克太太受到打击,反而开始“观察”黑兹尔,以此揣测黑兹尔的年龄;观察他的外貌、衣着,并且猜测衣服的价格,以此来判断黑兹尔的身份,试图从黑兹尔身上得到一些关于外界的“讯息”。

希奇科克太太这种对“家”的留恋是所有已婚女性的共性,家,一方面是她们的避风港湾;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她们的牵绊。对比中国的传统社会,在一个家庭中主张内外有别、分工明确,男性主要负责在外应酬、赚钱,而女性则主要负责维持家庭,所以妻子有时候也被丈夫以“内人”相称。因为在家庭内部,女性承担着“相夫”和“教子”的两项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实权,所以会有“惧内”的传统。所以,无论是奥康纳笔下的女性還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女性,家对一个女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0世纪的美国南方正处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整个社会表面看似安定繁荣,实则到处都充斥着贪婪腐败的气息。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金钱成为了许多人唯一的追求,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他们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与灵魂。在《智血》所描写的女性中,瓦特斯太太就是这样典型的代表。在乱世中,她选择了妓女这样的职业,完全依靠男人生存,通过出卖肉体换取金钱。虽然做着社会上最令人看不起的职业,瓦特斯太太却丝毫不以为然,甚至在公共场合为自己的“生意”打广告,立下“不接待传教士”的规矩。她开始变得麻木,在她眼里,没有信仰一说,更没有耶稣和上帝。可见,当社会环境出现动荡时,女性的利益是最先受到损害,也是最难受到应有保障的。虽然,我们不能断言就是社会环境造成了瓦特斯太太糟糕的现状,但她的悲剧与当时候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男人们一边“享受”着瓦特斯太太提供的服务,另一边却都急切想与这样的女人划清界限。这样矛盾的心理,充分证明了男人只把女人当成他们的附庸品。而妓女这一职业,只有在男女不平等的大前提下才会有市场,甚至可以是光明正大的。

如果说造成女性时代悲剧的直接凶手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不平等的对待,那间接凶手就是女性自身的麻木。同样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对女性贞节的讨论,如立贞节牌坊、宋明理学中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可见在儒家思想中对女性行为的要求是极为严苛的,它要求女性将自己的节操放在与生死同等的位置上,必须像珍爱生命一样珍视自己的节操,否则就会被认为不自重、不自爱,甚至会因此受到排挤和歧视。这样的规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妇女的行为,稳定了家庭秩序,但是不近人情,剥夺和抹杀了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

萨巴斯作为小说中的女主角,奥康纳对她的形象描写一改常态,“身穿黑色连衣裙,一顶黑色编织帽低低地压在额头上,帽子上两边露出两团褐色的乱发,长长的脸盘上长了只小巧的鼻子。”与文中提到的任何一个女性形象都截然不同。萨巴斯是一位名叫霍克斯的伪传教士的私生女。她的私生女身份让她比起其他人而言,更觉迷茫和自卑,是一个没有目标,茫然过活的人。由于私生女的身份死后是进不了天国的,所以萨巴斯曾经向报纸的心理专栏写信求助。可见她并不甘心这样的命运。她是有过抗争的。在现实面前,她只不过是无从或者是说不知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跟着这样的父亲,萨巴斯要么会成为一名传教士,做清规戒律的牺牲者;要么改变宿命,成为世俗的生活者。然而萨巴斯的出场就令人为她担忧,在父亲面前,她不过是个使女,替盲父带路并散发传单。[2]她的父亲是一位假盲的借着上帝的名义骗吃骗喝的江湖骗子,真正的宗教信仰者是不会这样亵读宗教的,可怜的萨巴斯就是跟着这样的父亲讨生活。她的人生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希望之光。所以当黑兹尔出现的时候,萨巴斯就把他当成使自己摆脱黑暗生活的救命稻草,她想通过黑兹尔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萨巴斯对黑兹尔突如其来的“喜欢”恰恰证明了她是一个缺乏安全感而又脆弱的人,她把自己生活的希望盲目寄托在一个刚认识不久的男子身上,而不是自己去争取改变。她从起初依附于自己的父亲到慢慢企图依靠黑兹尔,甚至听从父亲给她出的主意,不惜勾引黑兹尔。当她的人生茫然无措时,萨巴斯并没有想过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而是寄希望于自己身边的男人们。对女性来说,由于有“三从四德”的限制,言行上更多了一层束缚。“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性似乎一生中从未有过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对于爱情婚姻的追求当然也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

二、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思考

在儒家思想中,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对待女性是充满刻薄与轻视的。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男性是社会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者,作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对女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三从四德”,它不仅要求女性完全依附于家中的男性成员,还在“德、言、荣、功”等方面对女性提出了要求。可以说,“三从四德”的提出,为中国传统女性顺从、缄默和自我牺牲等品质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基督教文化认为夏娃是用亚当“一根多余的肋骨”做成的,而这样一种说法就奠定了男权社会中女人的从属地位和悲剧命运。所以在奥康纳创作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是柔弱谦卑,并且是依附于男性的。这一点在儒家文化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可以说,对于女性地位的思考,奥康纳与儒家思想是保持一致态度的。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对比中国女性,西方女性追求独立与自我的愿景更强烈,这一点从美国历史上爆发的三次女权主义运动就可以取证。虽然在中国近代也有女权运动的兴起,但不论从其规模、影响还是意义来说都是远远不及美国的。

总体来说,在儒家文化中,为了维护君臣上下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女性是被边缘化的,女性的权利和个人的自主性也是不被重视的。儒家思想作为受到统治者推崇的主流思想,它不仅成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还渗透到社会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极力维护并宣扬男性统治的合理性,将女性压迫到社会的最底层。[3]

三、结语

虽然从当代社会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与过去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整体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就整个社会风气而言,对女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歧视。奥康纳在她的作品中对女性进行丑化,彻底颠覆南方妇女的刻板印象,这样背离传统的创作对男性社会的审美标准造成了冲击,从而促使整个社会对女性的生存现状加以关注。与此同时,在奥康纳的作品中,她并没有彻底否认和批判男性在社会及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和形象,相反,她认为,女性更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男性的帮助,但并不是完全依赖于男性。[1]在儒家思想中,女性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男性甚至为女性制定和确立了一整套如何做女人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可以说,直至今天,中国女性无论长幼,无论在行为还是思想方面,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显然这样严苛的要求对女性是不公平的,但很少有人能站出来为女性发声。女性历史悲剧的造成,体现了时代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王钰.20世纪美国南方女性小说创作主题研究[J].北方文学,68-69.

[2]李津津.論《智血》中萨巴斯·莉莉·霍克斯的悲剧命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9):25-27.

[3]段爱爱,王晓玲.透过儒家女性观解读中国女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5):53-55.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CWWZ0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8049。

作者简介:张 燕(1974-),女,四川富顺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语言学。共出版专著2部,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

猜你喜欢

科克奥康纳儒家思想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放日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儒家思想与书法
科克:利河畔的巧言城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AMulti—viewInterpretationofSunshineSketchesofaLittleTown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科克曼女生问题”的探讨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