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歌戏”在中职学校传承与发展策略探讨
2019-05-31邓成英
邓成英
一、牛歌戏的起源
牛歌戏是广西民间戏剧的一颗明珠。广西藤县、平南地区是牛歌戏的发源地,后来渐渐在广西、广东流行起来,牛歌戏的语言是以藤县的地方土白话为唱词,是一种当地有名的、特别有本土民族风情的戏剧品种。由于牛歌戏的语言是当地的地方土白话语,因而当地百姓听起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没有语言障碍,这也是深得当地百姓喜爱的一个原因。再者牛歌戏的表演风格风趣幽默,妙语联珠,常带有一些典故,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领悟人生道理。牛歌戏表演刻画的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接近生活,所以深得当地百姓喜爱。
二、当前阻碍牛歌戏发展的存在问题分析
牛歌戏的发展经历了由起初的发源至渐渐兴盛转而到现在的衰落,但牛歌戏凭借其亲切自然、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丰富文化内涵仍然吸引着当地民间的百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電子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电子游戏、智能手机等电子科技产品,这些电子科技产品改变了人们的娱乐取向,人们的娱乐文化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现在牛歌戏已被人们淡忘,随着老一辈艺人的老去,年轻一代喜欢牛歌戏的人已经很少了。当前阻碍牛歌戏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当地政府部门不看重牛歌戏的发展,投入到牛歌戏发展的资金甚少。当地相关单位对于牛歌戏的发展不看重,因为不看重,故而不重视,就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牛歌戏剧团因为缺少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难以开展各种演出活动和研究工作。牛歌戏的演员工资很少,没办法养家,牛歌戏演员为了生活只有改行,这样造成牛歌戏人才严重流失。
(二)牛歌戏剧目过于古老,剧情内容不新颖无创新点。目前的牛歌戏存在剧本过于古老、剧情内容不新颖的问题。由于缺少经费的投入,牛歌戏从业人员没有创作激情,不想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创新牛歌戏,不想在这方面发展自己,所以牛歌戏的剧目都是原有的剧目,演出常常是“炒现饭”,极少有新颖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剧目,难以吸引观众的目光。目前在舞台上表演的大多都是家庭伦理、历史故事题材的牛歌戏,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戏,新的牛歌戏作品极少出现,新剧目资源短缺,导致牛歌戏在新时代的发展缺少了活力。
(三)后继无人,发展受阻,缺乏年轻观众。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电子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元化,娱乐方式、节目多姿多彩。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让年轻一代如痴如醉,年轻一代对牛歌戏基本完全忽略了。
三、新时代牛歌戏在中职学校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想方设法把藤县牛歌戏传承、发展、保护起来,是新时代牛歌戏传承人的责任。
(一)争取中职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大对牛歌戏艺术工作开展的财力物力投入。首先要想办法争取中职学校领导的重视,让中职学校领导从经济上对牛歌戏进行投入,弥补牛歌戏教学、演出的活动经费不足,使牛歌戏教学、演出能够正常开展,健全与发展学校的牛歌戏社团,在牛歌戏社团中开展牛歌戏教学,培养年轻一代中职学生,使之成为牛歌戏的爱好者和传承者,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
(二)加大对中职学校牛歌戏社团的宣传力度。抓住这几年政府组织开展戏曲下乡活动的楔机,做好中职学校开展牛歌戏社团活动的宣传工作,争取由学校领导牵头,引来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关注并重视,让学校牛歌戏社团有机会走出去,有机会在其他地方开展牛歌戏演出活动,吸引群众前来观看牛歌戏,走近牛歌戏,了解牛歌戏和牛歌戏社团。
(三)在中职学校社团发展牛歌戏人才,要有牛歌戏的师资力量。要在中职学校牛歌戏社团传承牛歌戏,必须先要有懂得牛歌戏的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如果学校没有懂得牛歌戏的老师,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民间牛歌戏传承人来进行教学,让专业的民间牛歌戏传承人进行授课、教学,可以很好地把牛歌戏的表演艺术传授给学生。
(四)通过牛歌戏社团的各种活动,在中职学校其他学生中普及推广牛歌戏,培养年轻观众。通过牛歌戏社团的各种活动,在学校组织开展牛歌戏培训、牛歌戏知识讲座、牛歌戏知识的比赛、牛歌戏节目的排练、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表演牛歌戏节目等活动,进行牛歌戏的普及工作,让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学习了解牛歌戏,从而对牛歌戏产生浓厚兴趣,使得他们热爱牛歌戏,积极投身于牛歌戏的学习当中,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牛歌戏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粹,被牛歌戏这种传统文化深深吸引,更加用心地去学习去创新,从而达到传承牛歌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燕霞,马四.牛歌人生[J].广西城镇建设,2013(2).
[2]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壮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