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排戏课的体会
2019-05-31陈树典
陈树典
要上好排戏课,因素甚多,但总体上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是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水平、学识水平和艺术水平等的具体表现;从客观方面来说,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知识基础、艺术基础、学习方法以及学校教学条件等决定的。现从本人在教学剧目排练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出发,谈谈怎样上好排戏课,希望能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爱岗、乐业是上好排戏课(学习课)的根本保障
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不但要认真教学,还要精心治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俗话说:“教到老,学到老”,为人师表,要严以律己,时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时代感、光荣感、责任感,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不仅如此,还要掌握信息、与时俱进,排除困难和干扰,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才能诲人不倦、兢兢业业,努力研讨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二、做好排戏案头工作(备好课)是上好排戏课的关键
排戏、导戏都是领事者,是做人的工作,也是调好配料的厨师。备课,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排戏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的实施方案的策划等。上课是这样,排戏更是如此,我们接受教学剧目的排戏任务时,就必须做好一切的案头工作。从接剧本、读剧本、校对剧本、分析剧本、研究人物性格,到教唱、坐唱合乐,再从初排、连排、彩排、内部演出,到社会演出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要有预先、妥善的安排,做到万无一失。但有人认为教师年年教同一门课程,排同一台戏,已经滚瓜烂熟,“还用什么备课”?实际上这是对教学工作的不了解,作为艺术不是一成不变,在排戏课中往往就出现了同戏不同要求、不同效益的情况。如表演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水平等的差距,就会给排练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好像同样动作、唱段、念白,有的同学很快就掌握,可有的学生学了几次或十几次都未能掌握要领、达到要求,而且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不够理想,也给观众留下了不良印象。对待这些就要有一个妥善、灵活的施教过程,才能确保学校的教学计划得以实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三、熟通业务的上好排戏课的基础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排戏课的执行者,也是学生的楷模。业务是教师的基础,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反映。所以,教师要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所教课程的内容(表演的技巧、技能),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在排练时,既要把每一组贯串动作(感情动作)做到位,又要运用理论道明其详,让学生得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训练。教师与学生的创作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教师的创作应当和学生的学习有机联系在一起,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总体来说,低年级的学生是以示范教学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则以示范教学兼理论教学两者并进。
由于学生受到文化和艺术水平的限制,需要老师把每句台词及身段、表情进行具体示范。老师如果能对每一行当进行具体示范,不但有助于排练工作,也起到一个启发、引导学生的作用。反过来,老师要防止包办代替,我们要引导学生共同创造,做到教学相长,不要使学生过于紧张,发挥不了自己的创造力,变成旧程式的堆砌。事实上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一行当、每一个身段都亲自示范。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懂得规范的戏曲表演程式,判断学生表演上是否妥帖,辨别取舍才是最关键的。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要求,作为教师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竞争。因此,不能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一成不变。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努力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使其蕴含的深厚文化软实力,真正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能源和思想动力。戏曲必须与时俱进,才有出路和生命力。
四、善于管理学生是完成排练课的保障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授。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學生做好戏,更要教他们做好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少部分学生无心向学、课堂纪律不好,时常出现说话、睡觉、搞小动作、迟到、学习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等情况。对这些不良现象教师不能熟视无睹、不理不管。我们要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更依靠每一位教师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应该看到学校的主体是好的、路子是正确的,我们要看到未来、共同探索、寻求发展,对于个别影响课堂教学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和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这才是教书育人。
综上所述,专业学校的教师要上好排戏课是不容易的。但无论如何,我们要共同努力、携手前进,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把这项培养潮剧事业接班人的事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