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研究

2019-05-31郝兵

戏剧之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民国社团

郝兵

在民国那个“盛产”大师的时代,一大批思想深刻、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们从传统美术教育体系中脱离出来,主动了解、学习西方美术流派,并将美术教育制度“移植”到民国教育体制中来,这不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美术人才,更是为现代美术视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1912年首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于4月发表《对新教育之意见》,并特别强调道德教育,而美感教育则是实现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这是中国近代首次明确提出美术教育的理念;10月教育部颁发《专门学校令》将美术院校列为专门学校;1922年11月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引入美国教育制度,即历史上的“壬戌学制”。从思想认识开化到具体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逐渐完成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兼容的转型,而美术人才的培养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也更具优势。

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国立美术院校、私立美术院校以及美术社会团体的形成,这些组织机构是近代美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一时期中国美术教育狂飙突进,各个画种、流派、风格相互交织,形成了欣欣向荣的美术氛围,并实现了美术教育从“技”到“艺”的转变,例如在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政令中,图画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而课程宗旨为:“在使祥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练习意匠,涵养美感。”由此可见让学生在欣赏物体的过程,能够形成自由创作的思想,并理解艺术美感,成为美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并将美育与德育融合起来,体现了美术对个人的思想价值培养。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对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并要求通过欣赏、发表、研究这三个主要途径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此外,在民国时期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蔡元培的《美育实施的方法》、李石岑的《美育之原理》、雷学骏的《艺术教育学》、丰子恺的《学生漫画》等。这些美术教育研究成果思想开放,研究范围广阔,充分体现了民国时期思想多元的社会背景,而正是由于这种相对自由开放的美育教育环境,民国时期的美术人才才得以成长。

二、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开放包容的思想,因此,私立、国立、美术社会团体等纷纷出现,并在美术教育思想上别具一格,为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私立美术学校产生于民国初期,发展壮大于民国中期。民国私立美术学院主要得益当时的“留洋潮”,这些东渡日本,西赴欧洲的美术先驱,不仅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美术思想理论,更是将现代化的美术教育体制带到中国,并通过“移植”“嫁接”等方式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私立美术学校。广东是中国近代看世界的“窗口”,也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根据地,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思想活跃,在美术教育方面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以及社会资助,因此,这里也产生了民国时期第一个私立美术学校——赤社,赤社创始人开办画展、招收学生,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在赤社成功经验的刺激下,广东地区出现了大批私立美术学校,如广州美专、香港藝专、香港美学院等,这些私立学校不仅培养了大批近代美术人才,更是造就了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岭南画派”。

在民国政府美术教育的推动下,国立美术院校的建立也是顺理成章的。相较于私立美术学校,国立美术学校能够在资金、政策、师资力量上获得更大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得以渗透,国立艺术院校人才济济,林风眠、潘天寿等大师级画家均在此任教,为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这些国立美术院校是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根据地,完善的教育体系、规范的教学制度、包容的教学思想,为美术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民国时期美术领域人才济济,这些美术人才为表达自我艺术观念,纷纷组建美术社团。在社团中与志同道合者讨论中西方美术思想、切磋绘画技巧,组织绘画展览,一时间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尚。相较于专门的美术教育,美术社团形式更加自由,思想更加开放,并且在与社会的融合过程中,促进了近代美育教育思想的推广与普及。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美术社团主要有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现代版画创作协会、上海绘画社团、艺风社等。这些社团不仅展现了民国时期美术教育的活跃性,也体现了民国画家的责任感,进而推动了美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三、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当前我国美术人才培养环境、条件与民国时期已经截然不同,但是从美术教育转型与创新的角度讲,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从民国时期美术人才培养中所体现的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探索利于现代美术人才培养的线索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民国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由于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下,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蒙上时代变革的色彩,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中西方美术理念、教育思想的矛盾冲突,而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民国时期美术教育先驱们,从单纯的学习西方绘画思想、教育理念,到促进中西方美术思想的融合,不仅实现了西方美术教育在中国的“移植”,更是在中西合璧中拓宽了美术流派,促进了民国时期美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反观当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深入,美术教育交流不断扩大,我国经过长期发展也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美术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从目前我国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方面来看,其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占据主导,美术人才培养的包容性不强,美术教学侧重于技术培养忽视艺术内涵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民国时期的美术人才培养获得反思与启示。

民国美术教育中之所以人才辈出一个关键的经验就是教育思想的包容性。对于民国时期美术教育改革,蔡元培先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美术教育。林风眠受到蔡元培先生的提携,任职国立艺术学院首任院长,在任职期间,林先生不仅邀请了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先生登台授课,也邀请了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方绘画。从这一经验出发,在我国当前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应积吸收西方绘画经验,不拘一格,包容创新探索,让不同的美术思想在创作中碰撞、交流,这样才能突破美术人才的培养局限,提高人才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学习西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主流,但是一些思想深刻的美术家,在反思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味地“崇洋媚外”,而是从中国传统美术思想中找到可取之处,并在西方教育制度“嫁接”的过程中融入本土元素,让西方美术教育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这一经验中我们应反思现代美术人才培养中对西方绘画流派、技巧的盲目推崇,从传统教育理念中汲取精华,并积极发扬中国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美术渗透中树立文化自信,以提高美术人才培养的民族性。

参考文献:

[1]闫雪峰.民国时期的现实主义美术问题[J].美术学报,2018,(04):90-96.

[2]马群鸿.民国时期美术思想对现代美术观念形成的影响与启发[J].艺术教育,2018,(09):27-29.

[3]李永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中西绘画比较及其国人的美术史观[J].书画世界,2018,(01):16-19.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民国社团
缤纷社团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浅析《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文字图形的表现方式
美术院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