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胡表演专业看当前艺考中存在的问题
2019-05-31霍永康
霍永康
今年我校音乐学院本科招生,省内招生名额计划为156人,报考人数为1784人。其中中国乐器演奏专业省内计划招生34人,报名356人,录取比例约为10:1。省外计划招生14人,报名231人,录取比例约为16:1。这一数字相比之前几年的报名情况都有所增加,随着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二胡表演专业方向的考生质量也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部分相对比较弱的生源,这一现象值得重视和思考。
目前仍有一部分家长和考生,把艺考之路当做是拿到本科文凭的捷径。由于考生在普通文理科文化课的学习中,成绩较弱,而艺术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又比较低,因此学习一门艺术,来参加艺考,就能以比较低的文化课分数成功迈进大学的门槛,从而拿到大学本科的文凭。抱有这一想法的考生和家长,大有人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尊师重教,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针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弱,临时抱佛脚改为艺术生,这种半路出家的做法,笔者不能赞同。
在观察近几年的招生情况,二胡表演专业方向同样也有此类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导致部分学生演奏水平较弱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学琴时间短,临阵磨枪应对艺考。文化课成绩较弱,选择半路出家临时改成艺术生的考生,在准备艺考的学习过程中,拔苗助长的态势极其严重。有的考生在小学阶段,作为业余爱好,进行过一段时期的二胡演奏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中途放弃了,到了高中阶段,由于文化课成绩薄弱,为了能够迈进大学的门槛,再次选择了学习二胡演奏。在准备艺考的一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中,需要完成多首练习曲和乐曲的学习,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一部分考生只能在基本功练习还未扎实的情况下,而盲目地选择了高难度的乐曲和练習曲,以应对艺考。这种状态下的演奏效果,可想而知。最基础的右手运弓,左手触弦等演奏方法有问题,带着这些非正常的演奏习惯去学习高难度的乐曲,最后导致音准、节奏均出现失误,音质、音色、旋律的强弱起伏对比,更无从谈起。更有甚者,考生在考场上进行着极其夸张的演奏,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例如有一位演奏方法不科学,演奏姿势不标准的考生,而考试曲目却选择了难度非常之高的《野蜂飞舞》。《野蜂飞舞》原是一首管弦乐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名曲之一,是常用于小提琴或其他乐器独奏的作品。演奏者通过连续的半音阶上下行模进,左右手精准快速地协调配合,生动地描绘出群蜂飞舞的场面,属于炫技性的二胡外国移植作品。如果是半路出家,临阵磨枪,根本不具备扎实演奏功底的考生,选择这首作品来进行考试,演奏过程中左右手配合完全脱节,大篇幅半音阶模进的音准含糊不清,右手运弓僵硬,音符之间粘连,毫无颗粒性音质可言。总之从头至尾即是稀里糊涂的,踉踉跄跄地混下来而已。还有极个别考生在基本的音准、节奏毫无保障的前提下,摇头晃脑,前仰后合地进行着各种自认为是艺术表现力的夸张表演……
还有部分考生,由于备战艺考的时间仓促,练琴时间有限,因此未能将准备考试的曲目完整地学习下来,这一情况将会导致在考试过程中,对同一首乐曲的呈现,有的乐段演奏得比较熟练,有的乐段相对生涩,这也会影响考生的成绩。同一首乐曲中,不同段落的完成质量却大相径庭,这一情况也出现在近几年比较热门的青少年音乐考级活动中。
二、基层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作为中国传统拉弦乐器的代表,二胡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唐朝,距今一千余年。自上世纪20年代,刘天华先生将二胡作为专业的乐器演奏课程,带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二胡艺术作为一门专业的表演艺术才被纳入正轨,这一历史至今不足百年。经过了几代二胡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近百年的飞速发展,二胡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拓展,科学的演奏方法正在逐步趋于统一。但是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二胡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传播较广、较普遍,因此全国各地教学力量水平参差不齐。在目前的师资队伍中,一部分是接受过正规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老师,他们有着扎实的演奏功底和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另一部分则是自学成才的二胡业余爱好者,并且这些非专业教师的规模非常之庞大。由于此类业余爱好者自身并未接受过专业和系统的训练,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二胡演奏的教学当中,弊端明显,误人子弟,这一现象不容乐观。表现出来最常见的问题,即是学生不具备科学的演奏方法,最基础的右手持弓、运弓,左手触弦、揉弦,方方面面都存在问题。以这样错误的演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音质、音色根本无从谈起。假使这类教师的演奏,目的是为了自娱自乐,丰富个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存在丝毫问题。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不规范的演奏习惯及方法传授给学生,那么这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针对上述艺考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一、提高艺术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2018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根据要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应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未合并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低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70%;在合并原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低于合并后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在仅保留一个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低于合并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舞蹈学类、表演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确需过度的省份,应在三年内调整到位。既然有一部分文化课成绩薄弱的考生和家长,将艺考之路作为拿到本科文凭的捷径,那就全面地、适度地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使那些半路出家的艺术生,更为理性地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与规划,不可盲目跟风。
二、近些年,在青少年的音乐学习考级活动中,也存在着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却为了某种目的而盲目进行跳跃式的学习和训练这样的不良现象。我国为了提高国民综合水平,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全面地展开了推广素质教育的进程,家长们也倾尽全力在各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孩子。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大街小巷。其中为了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乐感和审美,音乐类辅导班最为火爆。作为考察学生演奏能力,检阅教师教学质量的考级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音乐考级这一活动,本身是有利于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音乐素养,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活动。但有些家长和培训机构的老师,为了让孩子速成,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而是急于求成,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拔苗助长的现象。平时的音乐学习全都是为了应对考级的需要。有的孩子一年参加一次考级,有的孩子一年参加两次考级,甚至还有跳级。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使孩子感到无比大的压力,也可能从此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陶冶情操,提高孩子全面的艺术素养,是学习音乐的初衷,在青少年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就应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三、为了遏制音乐考级活动中这一不良现象,目前已经有考级单位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例如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水平考级中,明文规定报考8级以上不允许跳级。又如2018年11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发布消息称,为更好地发挥中国音协考级对山东省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推动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优化艺术考级环境,决定调整济南考区考级频次,将一年两次,调整为一次,取消冬季寒假期间的音乐考级工作。这些举措,对青少年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良现象,都具有正确的引导意义。
综上所述,为了学历而艺考,并不是艺考的初衷,也不利于艺术生的培养,文化课分数线的全面提高,并不是优秀学生进入学校的障碍,而是引导考生更加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