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寞书声

2019-05-31吕静华

戏剧之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真实电影留守儿童

吕静华

【摘 要】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电影《念书的孩子》通过爷孙两人的日常生活,多视角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关键词】留守儿童;真实;电影;教育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116-02

“开开被爷爷叫住不要乱拨电话,他坐在床边叹了口气,为了消除开开的寂寞、无聊与失落,爷爷让开开念书,并鼓励开开说他念书念得好,可是开开依然低着头坐在床边。爷爷知道开开的心思安慰说‘一会啊,你爸爸该来电话了,快点,念念这时开开才拿起课本,而开开的好朋友‘小胆儿,早已把爷爷的鞋叼过来坐在上面等着开开念书……”。这是电影《念书的孩子》里的一场戏,九岁留守儿童开开跟着爷爷生活,爷孙俩为了排解寂寞,爷爷每天晚上都会让开开念书,在书声中等待着远方打工爸爸的电话,似乎只有在这样的书声中,爷孙俩才能有一丝的希望与安慰。

一、艺术方面

《念书的孩子》是一个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影片,没有完全拘泥于文本,而是进行了合理的取舍,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但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经过了二度创作,使其合情合理,真实感人。

(一)叙事真实

影片的叙事是这样展开的:开开的父母去城里打工,无奈把开开留给了年迈多病的爷爷照顾,家里交不起电视费,开开又不想去邻居家看电视,爷爷为了让开开消除寂寞感,每天晚上鼓励他念书,并等待爸爸的电话。开开每次念书,流浪狗“小胆儿”总是叼着爷爷的鞋乖乖地坐在床前听开开念书。可是好景不长,爷爷去世了,没有了爷爷陪伴,开开的生活更加寂寞无趣,连最起码的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开开的父母终于托熟人在城里找了学校,开开道别了老师同学,和爸爸踏上了回城里的汽车,开开撕心裂肺哭着喊着要带“小胆儿”一起走,但是火车上不允许带狗,无奈下爸爸抱着开开上了车,而小胆儿在车后紧追不舍......这是一部反映当下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影片,采用了线性顺序方式,中间穿插的生活细节,如开开念书中出现的错别字,爷孙俩对于博士大还是状元大的对话,看到爷爷煤气中毒醒来后的心情,爷爷死后一个人夜晚生活的恐惧,爸爸妈妈走后内心情感的变化等,这种开放式叙事,让情感更丰满,内容更真实更生动,影片按着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展开了矛盾的交织,符合观众的接受习惯同时又给观众以叙事的真实感。

(二)表演真实

影片中开开是一个坚强、聪明、好学、懂事、调皮、孝顺的孩子。爷爷在厨房做饭,由于身体不好咳嗽厉害,开开主动要求学做饭,问饭什么时候熟,爷爷告诉他差不多一根烟的时候,开开调皮地说是差(chai)不多吧,夫差(chai)的差(chai)。小演员李佳琪动用了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交流把孩子那种调皮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开问小胆儿的爸爸妈妈在哪,是不是和他一样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一开始像是在和自己的朋友聊天很平静,但当说到自己梦到爸爸妈妈时,伤心地流眼泪,最终放声大哭,小演员李佳琪充分调动内心情感,使情绪发生节奏性的转变,真实感人。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李佳琪在表演过程中充分运用眼神等面部表情,为塑造开开这一人物形象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天中午放学,开开看到家门紧锁不见爷爷的踪影,听邻居说爷爷去喝喜酒了,当看到爷爷后,开开先是眼睛一亮,然后嘴巴一噘,最后眼睛一眨,随后直奔爷爷走去,小嘴一直撅着,当听完爷爷说啥时候也不能丢下开开的时候,竟委屈地哭了起来。李佳琪的表演可谓是收放自如,真实中不乏细腻,这种自然、朴实、真实的表演时刻抓着观众的心。

二、教育方面

影片《念书的孩子》中开开的父母外出太原打工,留下开开和爷爷生活。虽然父母在城里打工经济收入会好些,但是对于离开父母的孩子的成长未必是件好事。影片《念书的孩子》所反映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众多留守儿童家庭一定的反思。

(一)家庭教育

影片中开开每天放学是小胆儿陪着,回到家是年迈多病的爷爷陪着。只有九岁的开开正值调皮好玩的年龄,为了给爷爷看病,家里交不起电视费,他就去隔壁邻居家看电视,又因争电视和燕子闹得不开心。虽然回家有爷爷陪,但开开内心始终是孤独的,他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小胆儿,他想爸爸妈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父母的陪伴,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完整的。开开尽管有爷爷、小胆儿,但内心渴望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这也是众多留守儿童内心的呼唤。现实中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并未尽到应有的职责,影片从某些层面也给打工在外的父母某些启发。开开的父母虽远离他乡,但会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抽空回家里看看,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另外父母应该和代理监护人经常联系沟通,通过代理人了解孩子的近况,就像开开的爸爸会打电话和爷爷交流一样,随时了解孩子的状况,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二)学校教育

影片中的王老师是学校教育的代表,在开开的成长中起著关键性的作用。开开上课因担心小胆儿被大狗欺负,没有好好听课被王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尽管回答错误,但是王老师并没有严厉批评,并在课堂上表扬了开开,说他进步大,不久的将来会考上大学,甚至会读研究生读博士,这一个小小的表扬让开开高兴不已,并和小胆儿分享自己的喜悦。回到家开开和爷爷坐在火炉旁,开开问爷爷博士大还是状元大,爷爷说状元大的时候,开开天真地回答说考完博士再考状元,可见王老师的话在开开心中已经生根发芽。之后,爷爷去世,开开想继续上学,但爸爸妈妈在城里还没找好学校,开开执意要留在家里上学。而开开的父母又不得不离开,这时候王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王老师对开开学习上的鼓励、生活上的关心,无不时刻撞击着开开幼小的心灵。

学校是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地方。对有留守儿童的学校而言,学校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老师要经常和家长或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情况,影片中王老师与开开的父母在开开转学的问题上做了沟通,使得开开在找到学校之后才离开,这也就避免了一时找不到学校而耽误开开的学习进度。另外,离开父母的孩子心理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或者心理咨询室,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方面

影片中的开开是农村众多留守儿童的一个代表,开开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年迈多病的爷爷身上。爷爷死后,爸爸妈妈料理完后事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先离开,家里就只剩下开开一个人,直到爸爸在城里给开开找到学校后才把开开接走。这部影片引发了我们对留守儿童现状的思考。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造成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开开爷爷死后,父母无奈离开了家,开开一人在家做饭,写作业,到了晚上睡觉会突然害怕地惊醒,一个九岁的孩子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夜晚。也许这样的夜晚不只是开开在经历,也许还有更多的留守儿童有着同样的经历。关爱留守儿童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光只是白纸黑字,更要付诸行动。社会要创造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让各种社会救助组织、社会慈善机构落到实处。希望更多的媒体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促使更多的人员机构参与进来,也希望教育机构能给广大农村父母传播普及好的育儿经验和方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凡山必有缺,徐峥在回应《港囧》口碑时曾说:“我以观众的视角看的时候,会看到很多问题,但电影就是遗憾的艺术。”电影《念书的孩子》中的细节存在一些不足,如影片中大家都说普通话,而燕子姥姥一口河南话,也许是为了交代燕子姥姥是河南人,也许是为了说明这件事发生在河南农村,再或者是找了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演员,但从影片中看没有起到明显作用,反而很容易把观众带出戏。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部弘扬爱、孝心、忠贞的励志主流好影片。

参考文献:

[1]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李标晶.电影艺术欣赏.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真实电影留守儿童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