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与类型电影分析
2019-05-31郝银华王亚俊
郝银华 王亚俊
【摘 要】本文选取近几年奥斯卡最佳剪辑影片作为对象,分析最佳剪辑影片的剪辑技巧与剪辑风格、剪辑与类型电影的关系。
【关键词】剪辑;剪辑技巧;类型剪辑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114-02
自由剪辑师王文涛从表现主题角度深入分析了奥斯卡最佳剪辑电影《爆裂鼓手》的剪辑艺术。[1]学者郑汉民从回归经典剪辑、快节奏对话剪辑、多时空剪辑三方面对影片《逃离德黑兰》进行剪辑艺术分析,认为在传统和现代剪辑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2]北京电影学院周新霞教授从非线性碎片式立体叙事和多技巧混搭式剪辑视角分析了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剪辑艺术。[3]如果想要探究当今电影剪辑艺术风格,奥斯卡最佳剪辑影片具有足够份量的代表力。因此,本文针对近几年奥斯卡最佳剪辑影片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最佳剪辑影片的剪辑技巧与剪辑风格、剪辑与类型电影的关系。
一、剪辑与类型分析
(一)《无间道风云》类型分析。《无间道风云》是香港电影《无间道》的翻拍电影,却是一次再创作,它摆脱原版的浪漫气质,走写实主义风格。影片讲述了两位立场不同的警察各自的生活和选择,而这两条主线中又交叉着他们的前世与发展,涉及了探讨美国警察机构内部关系和贪污问题、黑帮老大弗兰克的犯罪问题,以及黑帮成员关系等支线。面对这样的网状结构叙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快速的叙事风格,剪辑师将影片的时空解构、扩张、交错、抽离,最终合成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立体剪辑叙事风格,运用平行、交叉蒙太奇相结合的技法,与斯科塞斯的多线叙事联合,掌握着影片的叙事节奏。
《无间道风云》的开场戏就通过两分钟不到的时间,将弗兰克的旁白作为贯穿元素,将纪实性影像、弗兰克在修车行踱步、弗兰克诱拐科林、科林在教堂祷告、沙滩杀人的戏份进行剪接,最后直接剪到科林长大就读警校的画面,表现“弗兰克是科林成长中的精神教父”这一主题,完成了对科林前史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交代,以及与弗兰克之间关系的交代。比利和科林交替完成的段落:科林在教室上“枪支结构和射击”课——比利在室外进行射击训练——科林听课、训练、参加橄榄球赛——比利参加毕业考试——科林橄榄球赛结束——比利跑步、谈论毕业的事情——科林参加毕业典礼。整个段落一气合成,不仅交代了事件,引入比利这个主角,也让观众得以了解这两个人的发展轨迹。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类型分析。该片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网状结构立体剪辑风格,不过该片的主线只有一条——杰玛的个人成长与遭遇。影片的大半部分,都是以杰玛在警局内受审和杰玛在电视节目里竞猜这两条叙事线所组成的平行叙事的基础上,加入了杰玛从童年、少年到成年的成长主线。影片片头就把这三条线索一一呈现:逃亡的紧张、窒息;审讯时的沉闷与昏暗;竞猜时的热烈、明亮,不同时空的画面形成对比,表现出本片的剪辑节奏,使得故事情节更富有张力。
(三)《社交网络》类型分析。作为大卫·芬奇执导的唯一一部传记电影,影片通过扎克伯格与爱德华多、温克沃斯兄弟之间的官司展开,插入以他们视角的回忆。这种多人物的多视角叙事有别于传统传记电影只围绕主人公一个人讲一件事或几件事,所发生的客观事实在不同人物中以不同角度呈现,每个电影段落又用客观存在的视点隐藏了叙事视角人物的身份,电影片段之间的跳跃式快速转换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尽力营造出客观纪实的风格。该片在剪辑上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将画外音转变为画内人物对白来进行时空上的转场,这样一来就使得电影片段之间的连接显得不那么突兀,也能做到如何为观众尽可能地展现出创建Facebook事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四)《龙纹身的女孩》类型分析。该片是对同名挪威电影的一次翻拍,延续了芬奇继《七宗罪》《十二宫》等片的犯罪片创作,该片要比原版长半小时左右,却不会让观众感到拖沓,剪辑是很重要的一个加分项,当然本片的剪辑技巧不能与《社交网络》所比,但仍然是一线商业类型电影的典范。犯罪电影往往是单线叙事,中间插入闪回事件,而本片的做法是在前半段进行两条叙事线平行剪辑,为了将其联系,往往上一时空最后一个镜头人物动作会和下一个时空开场的运动镜头进行组接,而后半段则是合并为一条主线,男女主角的切换除了与叙事进度结合,也会通过同样的动作进行匹配剪辑。
(五)《逃离德黑兰》类型分析。《逃离德黑兰》在剪辑风格上,保留了上述四部影片的多叙事线平行推进的特点,它还拥有大量的群戏对话场景,在对这些镜头的处理中,剪辑师会缩短角色之间对白的停顿、重叠音轨,还会增加反应镜头的数量,在托尼说服六人去集市的那场戏中,反应镜头甚至比说话镜头还多。
影片的逃离部分则是复合了格里菲斯创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插入了七条营救子线。第一条线:托尼等人赴机场与杰克找上级确认机票,托尼在最后一刻拿到机票;第二条线:武装办公室头目确认了托尼等人的真实身份与托尼等人在机场第二个检查点被拦住;第三条线:CIA工作人员打电话联系钱伯斯和莱斯特,他俩被挡在第六制片公司外;第四条线:登机口地勤人员最后一次登机广播与众人等待武装头目确认放行;第五条线:武装头目打电话确认,钱伯斯和莱斯特被挡在第六制片公司楼外;第六条线:机场人员接到使馆电话一路狂奔与众人上摆渡车驶向飞机并登机;第七条线:机场头目带领两个小分队分别赶往控制塔和飞机跑道拦截,与机舱内众人落座,飞机滑行并起飞。影片在这部分还是回归了传统剪辑。
(六)《谍影重重3》类型分析。《谍影重重3》是动作片、战争片,使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和碎片剪辑相结合的形式,给予观众强烈的视听体验,使得他们对片中人物产生认同感。
(七)《血战钢锯岭》类型分析。传记、战争题材的《血战钢锯岭》,其剪辑风格要显得“正统”不少,但它对于战争可怖一面的展现,丝毫不逊于《拆弹部队》,其对于战场的剪辑节奏张弛有度,通过对于战场多机位,以及全景、远景、中近景、特写镜头交叉拼接,平稳的运动长镜头和手持摄影的交錯使用,勾勒出这片人间地狱。
(八)《疯狂的麦克斯4》类型分析。该部电影就是一个漫长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同一时间线内,麦克斯一行和追逐他们的不死老乔一队形成组合,麦克斯一行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营救更具有吸引力。该片的动作戏与《谍影重重》系列相差很大,但依然会通过多机位、多景别等剪辑来制造节奏感,还会插入闪回,丰富了麦克斯这个人物。
(九)《爆裂鼓手》类型分析。音乐片《爆裂鼓手》则是通过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感来进行剪辑,在最后的表演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表现其他乐手的演奏时,会使用平稳的运动长镜头展示,较少运用特写镜头插入其中,而鼓手尼曼的镜头数明显要多,且镜头时间短,从而达到对比的效果。紧接着就是尼曼的独自演奏戏,镜头围绕着鼓、尼曼、弗莱彻三者切换,景别以特写为主,其中还有一段时间里是没有音乐的,随着弗莱彻、尼曼对视一笑的七个特写镜头,弗莱彻大手一挥,切至演奏的大全景,整部电影戛然而止,音乐也随之出现。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获得最佳剪辑奖的影片有40%最终获得了最佳影片,获奖的大部分影片都是倾向多线索的无缝剪辑和碎片剪辑,但古典剪辑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文涛.奥斯卡最佳剪辑是怎样炼成的——论电影《爆裂鼓手》的剪辑艺术[J].电影评介,2015,(06):31-34.
[2]郑汉民.经典与现代的完美平衡——电影《逃离德黑兰》剪辑艺术分析[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5):40-47.
[3]周新霞.现代电影剪辑思维的发展——从《保镖》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