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俄罗斯电影《回归》的悲情色彩

2019-05-31周研

戏剧之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声音回归

周研

【摘 要】“父与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关怀与关爱,父亲的角色对于孩子们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回归》这部影片就将故事聚焦到缺失陪伴的孩子们与突然回来的父亲之间。但是,父亲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原有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这位“不速之客”让孩子们一下子无法接受,在反抗与压迫中激发着矛盾,形成悲剧。本文也旨在通过人物的画面语言、声音的塑造以及情感线索去分析影片《回歸》的悲情色彩。

【关键词】画面语言;声音;情感线索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108-02

影片《回归》通过简单的人物关系去讲述“父与子”这一永恒的主题。叙事上平稳流畅,以一次出游推动整个故事行径,刻画父子间的矛盾。而影片最大的矛盾就是在于孩子期盼的父亲形象与现实的落差,最终也以父亲的意外死亡而告终,为观众献上一部血淋淋的悲剧。其实,导演也一直让悲剧的氛围贯穿始终,在整个影片中可以捕捉到许多具有悲剧色彩的视听语言或是故事段落,本文也就是对其进行分析。

一、沉郁的画面

看完影片《回归》不难发现的是整部影片都是以沉郁的冷色调贯穿始终。影片开头,平静的海面与灰蓝色的天空遥相呼应,让人看上去有一种瑟瑟发抖的感觉。小男孩伊万不敢跳水与同伴的离去,与这冷冰冰的世界相容,表现出伊万心里的无助与恐惧。

除此之外,影片对于颜色的运用还有诸多拿捏准确的地方,为整个悲剧埋下伏笔。例如在母亲让孩子们睡觉回到自己房间时,本来是有亮光的房间,伴随着父亲上床关灯,整个陷入了昏暗中,黑暗里父亲只能听到喘息声同时也只被淹没在黑暗里,而母亲深邃的神情也似乎在担心着这场出行。再例如旅行途中,父亲与孩子们坐在火堆旁,让淋过雨的孩子们喝酒驱寒,小伊万被逼着喝下后愤愤离开,这时镜头给到父亲,并且让父亲与身后那灰蓝灰蓝的海融为一体,整个画面也被海的冷色笼罩,表现了父亲复杂郁闷的心情。

在影片中除了色彩的运用,整个画面构图也非常有讲究。影片开头伊万被置于高台中央,那份恐惧感扑面而来,而后一个仰拍更加表现出所处位置的高耸与伊万的害怕。随后一个移动镜头给足了画面的空旷,当镜头再给到伊万时,让人无比心疼小伊万,也正因如此,小伊万的形象才更加鲜明。另外,父亲的出场总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安详睡觉时的移动镜头,还是吃饭时的正中位置,他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画面设置表现出了父亲的权威性。而伊万的孤独与渴望父爱与这样一位严厉的父亲本身就是很冲突的,因为伊万需要的是直接的爱,而不是父亲的严厉。

另外,影片还有一处最为经典的俯视与仰视画面也就是影片最后伊万不满父亲的行为跑到高台上,父亲的仰视与他的俯视表现出他们之间无法弥补的情感,一块铁板也冷冰冰地阻隔了他们这对父子。伊万继续往上爬,恐吓父亲会跳小去,但最终是父亲失足坠下,当伊万再俯视时却只能看到父亲僵硬地躺在地上,整部影片最大的悲剧油然而生。这一系列的动作一气呵成,让所有的矛盾点激化到最大,然后深深落到冰冷阴暗的土地上。

二、隐喻的声音

影片《回归》的声音造型充满隐喻色彩。首先是影片开头阴沉的音乐声,它与海面响应和交代了整体的环境,是观众也一下子进入到阴郁的情感中。而当这音乐的沉郁与海浪声、鸟叫声同时出现时,又让人感受到荒凉,当高台上只剩下小伊万时,也就更加凸显了他心里的恐惧与不安。缓慢低沉的音乐声一直持续着,就连伊万的母亲来到海边时,都不曾停下,它与海边的一切景物一同吞噬着小伊万的内心,让受众十分心疼伊万。

有趣的事,当母亲说“爸爸在睡觉”时,并没有一种喜悦的音响给受众。沉郁的音乐、炭火的燃烧声、门开的嘎吱声等等这一系列的设计都似乎在告诉大家,这个父亲并不会带给他们快乐。这也映衬了为什么小伊万在听到父亲、看到父亲后还要上楼看照片确认的原因。更加奇怪的是,当一家人吃饭时,并没有大家心里想的那份喜悦,而是用父亲的严厉的对白为观众树立了一位陌生化的父亲。

影片到34分钟左右时,一段听似节奏快的音乐却也脱离不了那种阴冷的气息,同时听上去还有一种宗教的感觉。而似乎节奏快只是表现了在车里的伊万对于外面世界的好奇,拿着望远镜四处的看,就是一个好奇的小男生。而音乐的阴冷与宗教的感觉和海浪声、海鸟叫在告诉观众,最终还是脱离不了悲剧的发生。而影片的最后,这段沉郁的音乐也用到了极致,伊万的奔跑与父亲的奔跑,让喘息声、哭泣声、穿梭声交织在一起,喻示着悲剧的大门即将打开,这些就是为什么父亲坠落时会那么地震撼人心,让人久久无法释怀。最终音乐渐渐消弭与父亲一同淹没在大海里,让观众感受到哀伤与凄凉。影片最后空景与环境声逐渐消失,一声雷响、雨声如同眼泪一般不停地下着,伴随着一张张黑白照片,直击人心,让人心头颤动。所以,总的来看,影片的每一处音乐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有着用意,增强了整部电影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三、复杂的情感

作为一部讲述亲情的电影,《回归》的感情线非常简单清晰,其实就是把一个小家庭故事搬到了大荧幕上。首先,父亲与母亲的形象大相径庭的,母亲对于孩子们是百般呵护的,当伊万被困在高台上,她立马爬上去抱住他给他披上衣服,一个劲儿地安慰;当孩子们不睡觉还在聊天时,母亲也没有责骂而是进去娓娓道来、关心孩子们,这种保护让伊万和安德烈沉浸在温室里。然而父亲的角色就是打破这温室安宁的,当伊万不吃饭时,他对他没有问候与关心,而是限定时间让他吃,甚至有一种爱吃不吃的感觉。当伊万饿了的时候,父亲也没有立马带他去吃饭。对安德烈,更会出现拳打脚踢的情况。这种父母亲之间的巨大反差,恰恰预示着父亲的结局与悲剧的发生。

其次,是兄弟之间的感情线索。虽然都是渴望父爱的孩子,但是安德烈就显得相对成熟点,伊万就有着更多叛逆色彩。尽管如此,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是非常好的,有着亲兄弟之间的小打闹。在出发前一天晚上睡觉时,他们聊天、开玩笑,小伊万嘲笑哥哥带笔记本干什么,他们也有暗号,安德烈也开心地笑了。在车子无法行动时,伊万看到哥哥被父亲打,眼神里的不满表现出对父亲的不满与对哥哥的心疼。而兄弟之间虽然情感好,但是实际在接受父亲上时有分歧的,安德烈比较认同父亲,所以给他的光影也没有特别大的逆反元素,而伊万对父亲则是比较有敌意的,甚至一直在和父亲对着干,他打心底不认同这个父亲,一直在怀疑这个突然出现在他生活里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导演会给伊万很多叛逆色彩的光影处理。例如兄弟俩见到父亲时一个在亮光里,另外一个在黑暗中出来,又例如在帐篷里睡觉时,伊万的被子是黄色这种叛逆焦躁的颜色。由此可见,兄弟俩对于父亲的态度是有差别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伊万看到安德烈被父亲按倒在地时会以死相逼。

第三组关系就是父子之间的感情线,这也是影片着力刻画的部分。对于这两个孩子而言,父亲无疑是一个霸道、强权的人,没有慈父的关爱,这是与内心想象所不符合的。对于父亲而言,他的表现方式就是去严格教育,这种方式方法或许存在弊病,但是他内心对于孩子们是有爱的。也只有这样的父子构成,才显得后面的情节理所应当。例如父亲看到孩子们被打劫时不帮忙,而是抓到抢钱包的男孩让他们去打他们,这样的行为让伊万和安德烈无法理解,再例如,父亲迎刃而解车子困陷的问题,打得安德烈鼻血直冒,伊万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父亲。这样的一点一滴,直到父亲限制安德烈和伊万捕鱼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回来但没有做到时爆发出来,安德烈被按在地下,父亲如此的野蛮,让伊万再也无法忍受。最终,情绪爆发的伊万跑上了高塔,父亲失足意外身亡。从这些情感线索来看,这个悲剧的发生并不是不合理的,似乎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观众无法平静。

四、结语

影片《回归》以一周的旅行为框架,表现出父子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父子关系的变化也成为影片最大的关注点。影片最后伊万一直喊不出口的“爸爸”一下子把所有的情绪释放出来,却再也唤不回自己的爸爸,血淋淋地讲述着成长的悲剧。从电影本身来看也确实充满了悲剧符号,无论是画面语言的阴冷或者人物造型的沉郁,都很好把影片的悲剧氛围渲染出来。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也确定了整体的故事走向,成就了这部令人无法平复心情的影片,而让所有人对家庭关系进行反思。

猜你喜欢

声音回归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