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疗效对比
2019-05-31陈玉泉洪建明
陈玉泉 洪建明 徐 俊
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骨科,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随着社会人口迅速老龄化和社会的加速发展,膝关节软骨的损伤正以逐年递增的方式增长,严重损害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直接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膝关节软骨的构造较特殊,没有血管及淋巴组织,这就促使了膝关节发生病变时几乎无法自愈,如治疗不及时极可能造成膝关节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可以发展为膝关节炎[1]。目前已有报道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i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关节损伤,且临床效果较好。PRP来源于自身的血液,经过分离制备而成,其中富含大量的血小板,相关研究证明PRP可以释放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2]。本文探讨通过关节内直接注射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采用HSS评分比较治疗后膝关节软骨的恢复情况,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32例,探索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适宜浓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32例,其中男70例,女62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63±6.49)岁,病程(4.17±2.57)年,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44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MRI诊断为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3)治疗半年无效,且第一次采取手术治疗者;(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膝关节感染、神经、结缔组织等其他疾病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患有精神疾病者;(4)膝关节曾经有手术史者;(5)患者及家属不配合治疗且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各组术前均给予1周的基础治疗,口服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国药准字J20130133),1次/d,30mg/d。然后,三组分别关节内直接注射3ml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甲组注射浓度为(1.0~1.3)×1012/L,乙组注射浓度为(1.3~1.6)×1012/L,丙组注射浓度为(1.6~1.9)×1012/L。全疗程共4次,在治疗的第0、1、2、3周各注射1次。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3]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HSS 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和减分项共七部分,分值为100分,评分直接反映膝关节功能情况,即分值愈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愈好。
2 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1,P=0.692);治疗后3个月时,三组患者的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42,P=0.004),乙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甲、丙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丙两组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三组患者的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1,P=0.006),且经两两比较后,乙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甲、丙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丙两组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评分比较
注:a:表示与甲、丙组比较,P<0.05;b:表示与甲组比较,P>0.05。
3 讨论
膝关节软骨损伤一直是困扰着医学界的难题,患病前期极容易被人忽视,导致治疗不及时,增加了患膝骨关节炎和致残的概率。膝骨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受累关节的关节软骨持续性且进行性病变,破坏周围的组织所引发的炎症所致炎症反应[4]。如不及时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极易发展为膝骨性关节炎,严重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影响其生活质量。膝关节软骨中缺少血液和淋巴组织,相当于缺乏相应的防御系统,一旦损伤不能自愈,需借助临床治疗促进其修复受损的软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就是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数量大、种类多的生长因子,林春博等研究显示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Lysholm 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可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安全性高[5]。吴骁等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不仅能降低关节液炎性递质一氧化氮水平,还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与软骨基质修复[6]。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3、6个月时,三组患者的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甲、丙两组(P<0.05),表明乙组的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膝骨关节损伤的浓度最佳,与王一帆的结果相一致[7]。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加快患者的膝关节修复。
综上所述,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软骨损伤,以创伤小、疼痛感轻、安全性高为特点,其中血浆浓度(1.3~1.6)×1012/L最为适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