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谌爱东为粮食保驾护航

2019-05-31

时代风采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菜蛾抗药性昭通

我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长期从事重要农业害虫的成灾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从害虫口中夺粮、保障粮食安全”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云南与周边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自然地理和气候类型多样,农作物耕作模式各具地方特色,也是植物疫情高风险和严重受灾区之一,随时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植保问题。

2002年,我第一次主持省级重大项目“昭通苹果绵蚜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绵蚜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腻虫”,苹果绵蚜则是披着厚厚绵毛的“腻虫”,比较难防治。虫灾发生后,果树会迅速衰弱,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当时世界各国都把苹果绵蚜列为进出口检疫的重点对象。苹果绵蚜虫灾已经成为制约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尽早研究出防治技术,我带领团队长年在昭通驻点,一干就是5年。每天与基层植保站同事,从早到晚,从田间到室内,风里来雨里去,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攻关之中,终于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防控苹果绵蚜的关键防控技术措施,通过增加果园植被的多样化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不仅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还增加了产量和产值。同时,发现并鉴定了中国新记录种——苹果新害虫“印度小裂绵蚜”,通过技术攻关有效控制两种绵蚜的蔓延危害。如今,每当回到昭通,看到当地苹果喜露笑脸、硕果满枝,再也不受绵蚜的欺负,苹果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我的心比吃了苹果还甜。

云南是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菜园子。蔬菜产业已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我省以往对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小菜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使小菜蛾成为抗药性最严重和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对食品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由于小菜蛾种群繁殖率高、抗药性产生快,单一的技术措施很难发挥作用,必须采用综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资助下,我们围绕小菜蛾种群发生规律与灾害机制、抗药性机理及监测,最终研发出小菜蛾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2014—2016年推广应用324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达8亿多元,减少农药用量30.7—42.8%,节约药剂成本1.47亿元。

由于云南边境线长,我国一些农业重大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入侵性杂草都与周边国家密切相关。因此,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和2014年我分别担任“大湄公河次区域植保工作组”和“中国—南亚植保工作组”组长,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厅的7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项国家引智项目。先后与12个国家达成协同防控技术合作协议,25次带领科技人员出国(境)联合调查,获得相关境外有害生物本底状况信息576项,主办8次中国—南亚、东南亚植物保护科技交流论坛,技术培训相关国家科技人员159人次,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合作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协同防控工作得到12个相关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的典范。

在我30年的科研工作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有攻坚克难的信心,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为我省绿色“三张牌”的打造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为我所热爱的植物保护事业付出我毕生的心血和努力。

猜你喜欢

小菜蛾抗药性昭通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室内饲养小菜蛾与田间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