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瑞东带电作业的特种兵

2019-05-31

时代风采 2019年5期
关键词:作业点卡具特种兵

我是一名来自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高压线路带电检修技师。

10米、20米、30米、40米……头顶绝缘帽、眼罩护目镜、身穿屏蔽服、脚踏绝缘靴、手戴绝缘手套,我攀爬到距离地面40多米高的铁塔横担处,小心翼翼地移步从零电位跨入500千伏电位,稳稳地向绝缘串的末端移去,到达故障点后,我熟练地更换了一只爆裂的绝缘子……带电作业,一项鲜为人知的危险性作业,这只是我工作的情景之一。

多年前,我被班组戏称为“菜鸟”。面对压力,我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练就了一身带电作业的“硬功夫”,已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几千次带电消缺任务。

回顾27年的工作经历,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我总是冲锋朝前承担关键角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013年4月,正值迎峰度夏关键时段,电力线路的主要大通道几乎都处于极限运行,500千伏德博线出现了自爆绝缘子紧急缺陷。接到任务后,我与作业团队乘车长途奔袭近13个小时,由于工具车无法到达作业点,我们就采用人背、肩扛的方式,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将上百公斤的工具、材料搬到了作业点。面对近2000米的海拔、50米高的铁塔、接近1公里的大档距,加之作业点局部气象条件的复杂多变,作业之难可想而知。我穿上全套屏蔽服,背着主吊绳,一步一步地爬到了离地面50多米的高空,但由于绝缘子串倾斜角呈45度,而且卡具重达30公斤,难以提升安装到位。我几经周折,几乎耗尽全力才将卡具提升到位,成功更换上了新的绝缘子,安全有序带电消除了500千伏德博线缺陷,有效保障了“西电东送”及“云电送粤”南通道的健康运行。我的作业足迹已遍布云南十六个地州、上百个县区乡镇,同事们都称我为“带电作业的特种兵”。

现在,作为“郑瑞东劳模工作室”、“云岭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的带头人,培训现场成为我的另一个“主战场”。我带领团队,不断向国际、国内前沿技术看齐,先后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研究6项,主持职工技术创新30余项,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成果,有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成果获国家、行业、南网等成果奖。长期实践孕育出的师徒结对、跟班实习、现场观摩等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技艺传承、人才成长的快车道,被广泛应用于人才培养工作中,为南方电网带电作业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技术、管理标准,为国家带电作业事业的发展培养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基础。

“人民电业为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电力人的初心,更是神圣使命所在。110千伏普铜I、II回线作为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电的唯一通道,供电可靠性尤为重要,我参与的采用绝缘索桥跨越带电线路作业技术在该线路上的成功应用,累计减少停电时间12小时,多供电量约277281千瓦时,为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减少损失约9436万元,还保障了铁路的正常运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怒江州独龙江运行的20kV线路是云南唯一一条20kV送电线路,承担着整个独龙江生产生活用电任务,我参与的35kV及以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国内20kV线路带电作业零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扎根一线,我就是这样一名通过带电作业消除电力线路隐患的穿行者,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守护者,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千家万户美好生活持续用电的奉献者,为中国带电作业事业发展默默奋斗的电力特种兵。

猜你喜欢

作业点卡具特种兵
混合型货物作业点取送车作业优化通用模型及算法
高强度卡具的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
福州烟炉人工增雨作业点布设的合理性研究*
电网工程安全管控模式探索
基于聚四氟乙烯精密管接的卡具设计与加工研究
六盘水市人工影响天气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管理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一种车铣精加工汽车转向节的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