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5-31陈勇钢秦娟华北方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教书育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风班级大学生

陈勇钢 秦娟华( 北方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它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准确剖析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把握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对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学风状况,笔者对北京市某普通高校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6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1。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当前大学生学风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表1 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1 学习目标比较清晰,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阶段设计的主要目标”,46.30%的学生选择“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25.68%的学生选择“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19.46%的学生选择“学好基础课,将来继续求学”;80.93%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问及毕业后的去向时,选择“考研”的占43.19%,选择“就业”的占18.29%,选择“就业考研两手准备”的占26.85%,还有7%的准备“出国”;此外,对于“学习成绩的期望”,43.97%的学生选择“每科都优秀”,40.86%的选择“每科都良好”。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非常清晰,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只喊口号,没有行动”,56.42%的受访者表示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自身”,同时却有38.04%的受访者坦承“自己学习努力不够”。

2 专业意识模糊,存在厌学情绪

调查结果显示,23.35%的受访者认为“所学专业一般,前途迷茫”,还有9.34%的受访者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问及“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原因”时,选择“专业目标不清晰”的占36.58%,“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占27.63%,“学习难度大”的占13.62%。部分大学生,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够了解,存在从众心理,盲目填报当前比较“时髦”的专业;有些学生甚至全权由父母或老师代理填报专业;此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未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而调剂到其他专业。这些学生,在进入正式的专业课程学习后,会发现就读的专业跟自己的理想有很大出入,对所学专业认可度较低,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学习兴趣不高。

3 学习投入不够,整体学风不佳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身边的学习氛围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很大”的占10.51%,“较大”的占34.63%;认为目前所在班级的学风状况“一般”的占43.97%,“较差”的占5.45%,“很差”的占1.17%;认为所在宿舍的学风“一般”的占37.35%,“较差”的占6.61%,“很差”的占1.56%;也就是说,50%左右的受访者对所在班级和宿舍的学风状况不太满意。在被问及“课余时间经常用于”时,只有20.72%的受访者选择“学习”,选择“上网或聊天”“看电影或小说”“玩游戏”的则分别为20.07%、20.56%、12.66%;对于“平均每天课余自学时间”,选择“3 小时以上”的占14.79%,选择“2~3 小时”的占34.24%。由此可见,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放在了休闲娱乐方面。

4 学生骨干引领示范作用不够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91.83%的学生“愿意”在有挂科和弱科时,接受党员、学生干部或成绩好的同学的帮助;17.90%的学生对学生干部在班风、学风建设上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满意”,认为他们“与普通同学没有区别,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5.56%的学生对党员在班风、学风建设上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满意”,认为他们“明哲保身,只在乎自己的学习”;此外,在问及“你认为班委、学生会干部、党员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如何?”时,选择“很大”的占10.89%,选择“较大”的占23.35%。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愿意在学习上接受他人的帮助,但是目前来看,大约1/6 的学生认为学生骨干并未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只有不到1/4 的学生认可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这也说明,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仍有较大的作用空间。

5 学习态度不端正,应试倾向突出

调查中,只有14.79%的学生认为“早、晚自习制度很有必要”;11.67%的学生认为“老师在上课时点名或学生会查课考勤很有必要”;43.97%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认为“绝对不能旷课”的只有16.34%;而对于“一些大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看法,20.62%的学生认为“很有效率,足够应付考试”;在被问及“你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侥幸作弊的行为或想法吗”时,选择“担心考试不及格,经常设法作弊”的占1.95%,选择“有过这样的行为,但不多”的占22.96%。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学生持有“学习无用论”和“60分万岁”的观点,认为大学课程对于以后工作没有太大作用,从而应付了事,经常缺勤;有些学生,虽能保证课堂出勤,但是不能认真听讲,课堂上经常玩手机或睡觉,课后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直接抄袭了事;还有些学生抱存侥幸心理,平时自由散漫,到考试前再突击复习,有些甚至还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

6 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生活和情感的关系

调查显示,10.98%的学生认为所在班级或宿舍在学风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会、社团工作繁忙”,9.38%的学生将课余时间多用于“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相对于中学,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学生会,为大学生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然而,身处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很多学生都把握不好工作、生活和感情的度,有些因为过于热衷社团活动而耽误了正常的学习,有些因为沉溺于感情世界而不能自拔,有些打着工作的幌子在任课老师面前招摇撞骗,凡此种种,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很多学生甚至学生干部在期末考试中频频挂科。

二 影响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

1 大学生自身是影响学风建设的主因

调查中,56.42%的受访者表示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自身”,笔者对28 位挂科较多的大学生进行过深度访谈,根据访谈结果,26人认为挂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够,也就是说93%的挂科学生认为自己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当前大学生,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差,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也有部分大学生,中学时有家长和老师无时不刻地督促,而进入大学后,相对宽松的环境,容易自我放纵,迷失方向,调查中,14.33%的学生承认自己“沉溺于网络、游戏”;还有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境优裕,毫无后顾之忧,因而得过且过。凡此种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大学生思想散漫,随波逐流。

2 社会环境对学风建设存在负面影响

当前社会,尚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比如经济利益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冲击、读书无用论的蔓延[1],以及作风浮躁、裙带关系交错、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等,从而使部分大学生树立权势和金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错误思想,调查结果也显示,18.29%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是决定学风的好坏。其次,近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必须考虑生源的稳定和就业率等影响高校社会声誉的指标,从而不愿意过严的要求大学生,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让大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比如,14.79%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决定学风的好坏,10.81%的学生认为引发作弊的原因是“监考教师要求不严”。第三,高校的一些课程,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或者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无助于工作,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28.90%的受访者表示作弊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只为应付考试”。最后,高校的极少部分教师,由于待遇偏低或其他种种原因,不愿意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随便应付了事,授课缺乏激情和吸引力,调查中9.3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风”决定学风的好坏,但是17.38%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21.30%的学生认为“课堂无吸引力”。因此,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客观上也对优良学风的形成造成了较大冲击。

三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拜金主义、现实主义、唯利是图、不公平竞争等,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滋生出啃老族,或者严重依赖家族的人脉和资源,期待不劳而获。面对这些新形势,高校应充分利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以人为本,大力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新生入学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团员推优入党、评优评奖、贫困生评定、主题班会等各个环节,创新教育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典型,奖惩并举,积极营造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从思想上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优良学风。

2 齐抓共管,构建网格式立体学生监管体系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高校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总体来看,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需要进行不断的监控和督促。首先,应积极落实“校—院—班”的纵向管理模式,分别构建教务系统与学生工作系统的学风监管运行体制,各系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其次,要落实学风建设责任制,主管副书记、副校长高度重视,教务处长、学工部主任积极组织,辅导员、班导师、副班导师、小辅导员等认真落实,深入班级、课堂和宿舍,全方位动态跟踪学风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讨解决方案,形成学风建设监管合力。

3 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优秀学生榜样力量

在大学生中,往往会形成由少数成员构成的“非正式组织”,充分挖掘并充分利用此类组织的作用,对于推动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大学生会对老师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抵触和逆反心理,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则更加顺畅,此外,学生经常相处,对于彼此的特长和特点也更加清楚,因此,可在大学生中探索开展朋辈教育,加强横向帮助和引导,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优秀学生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依托“非正式组织”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共同体等组织,开展1+1、1+N 或N+1 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帮扶活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加强班级建设,形成优良班风和宿风

首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团队建设,凝聚班团集体力量。当前,校园文化及社团的蓬勃兴起、学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一些志趣相投者易结成小群体,凡此种种,导致一些学生对班级活动缺乏更多的兴趣和时间,从而对班级建设带来较大的挑战。高校应结合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提炼班级发展目标,树立明确的共同愿景;借鉴团队发展的先进理念,由各班级自己提炼设计班级Logo、口号等,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共同体。其次,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风建设。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为标兵和核心成员,开展四级早读、晚自习、经验交流和学习小组等活动,营造见贤思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提升学风建设成效。

5 学以致用,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要实现大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要提升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高校应努力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2],让大学生实现学以致用,从而明确专业发展和学习方向,并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首先,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大力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改善软硬件条件,长期向学生开放。其次,高校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高校可设置专项基金,资助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检验所学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引导,积极组织,精心辅导,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学风。

四 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发展之基,立足之本,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以人为本,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投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加强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体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学风班级大学生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炊事员的几宗事
学风就是质量
班级被扣分后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